容器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536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容器盖,具有顶壁和从该顶壁的周缘下垂的筒状侧缘,该侧缘被分为在周向延伸的可断裂弱化线上方的主体部和在该弱化线下方的防盗裙环,在该侧缘的至少该主体部的周壁上,遍及该主体部的整个周向地形成有突出于该周壁外侧的且在该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线条突起,其特征在于,该突起包括高度大的大突起、和从该周壁的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小于该大突起的小突起,该主体部具有形成多个所述大突起的大突起区域和形成多个所述小突起的小突起区域,该大突起区域和该小突起区域交替配置在该主体部的周向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在用于容纳饮料、洗涤剂、药剂等液体的容器的口颈 部上的且启闭操作手感良好的容器盖
技术介绍
在咖啡和冷饮液等的容器的容器盖上,在相当于带底圆筒体形状的周 壁的所谓侧缘上形成有上下延伸的线条突起(纵棱,业界称之为压花、滚 花等)。设置突起的目的是不使手指在启闭容器盖时打滑。通常,突起按照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高度形成在容器盖上,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容器盖的启闭性能,披露了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1-354247 所述的技术。根据该技术,在侧缘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线条突起中形成两 种突起,即高大的突起(以下称为大突起)和矮小的突起(以下称为小突 起),这些大突起和小突起朝向容器盖侧缘的整个周长的周向交错并排布 置。这样一来,在容器盖启闭时,手指握持良好,由此使容器盖的启闭性 能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1-354247的技术,在大突起和小突 起交替排列的状态下,如果大突起的高度与小突起的高度相差小,则存在 手指握持(启闭性能)恶化的趋势,而如果大突起高度与小突起高度相差 大,则在容器盖启闭时,大突起前端硌着指肚,导致手指疼痛的手感(触 觉)。特别是,对装有防盗环(显窃启环)的容器盖来说,在使用者买到 饮料商品等后初次开盖的场合下,断开防盗环桥点必须付出比通常开盖时 更大的力,突起会硌疼指尖。在曰本专利申请/>开号2001-354247中,通过调整大突起高度和小突 起高度、大突起和小突起的间距,实现了容器盖的启闭性能的提高和启闭 操作手感的提高,但是,利用大突起和小突起交替并排的形状来提高启闭性能和手感是有限的。鉴于这样的事实而作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启闭性 能和启闭操作手感得到改善的容器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盖包括顶壁和从顶壁周缘下垂的筒 状侧缘,侧缘被分为在周向延伸的可断裂弱化线的上方的主体部和在弱化 线的下方的防盗裙环,在侧缘的至少主体部的周壁上,遍及主体部整个周 向形成突出于周壁外侧的且在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线条突起, 其特征是,突起包括高度大的大突起和从周壁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小于 大突起的小突起,主体部具有形成多个大突起的大突起区域和形成多个小 突起的小突起区域,大突起区域和小突起区域交替配置在主体部周向上。上述容器盖的设置在小突起区域内的小突起按照以下方式形成,在小 突起区域内的靠近周向中央侧的位置上的小突起的、从周壁外表面突出的 突出高度可以小于在其外侧的小突起的高度。在上述小突起区域内,小突起的突出高度优选从周向外侧朝向中央侧 递减。上述容器盖能如此设置,大突起区域和小突起区域的各周向角为10度至45度。在上述容器盖的主体部的周壁内表面上,形成有与容器的口颈部配合 的阴螺紋,在阴螺紋中形成具有螺紋牙的螺紋部和没有螺紋牙的多个欠缺 部,螺紋部可以设置在至少小突起区域的周壁内表面上,至少大突起区域 可以设置在所述欠缺部的周壁外表面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容器盖的斜视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盖与容器的配合,在图的中心线的右侧是容器 盖的主视图,左侧是容器盖的截面图。图3是图4所示容器盖的、在X-X线方向上剖开的截面图。图4是沿垂直方向剖开图1所示容器盖的截面图。图5是图1所示容器盖的仰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容器盖的侧视图。图7是图6所示容器盖的沿Y-Y.线方向的截面图,其中省略了顶壁 部分。图8A是表示试-验例1中的比较例1的突起形状的截面图。 图8B是表示比较例2的突起形状的截面图。 图8C是表示比较例3的突起形状的截面图。 图8D是表示比较例4的突起形状的截面图。 图8E是表示实施例1的突起形状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 一边参见附图, 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容器盖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盖1的斜视图,图2的中心线右侧是容器盖 l的主视图,左侧是容器盖l的截面图。容器盖l例如由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树脂等制成,它具有圓板状顶 壁5和从顶壁5的周缘起下垂的大致呈圆筒形的侧缘6。容器盖1的圆形 顶壁5整体基本水平延伸,在侧缘6的下部形成沿周向延伸的弱化线7。 在侧缘6上,在弱化线7的上方设有主体部8,在弱化线的下方设有防盗 裙环10。沿周向的弱化线7由沿周向间隔开形成的缝12及位于这些缝12之间 的桥点14构成。桥点14在上下方向上连接主体部8和防盗裙环10,桥点 14的周向长度与缝12的周向长度相比形成得足够短,由此容易产生断裂。在侧缘6的主体部8上,形成壁厚相同的筒状周壁16以及从周壁16 起沿半径方向朝外突出的多个突起17。突起17呈在侧缘6的上下方向上 直线延伸的线条形状(棱状),并且该突起形成在主体部8的整个周长上。如图3的、沿水平方向剖开容器盖1的截面图所示,突起17由高度 高的大突起18a和高度比大突起18a小的小突起19a至19c构成。大突起 18a的截面形状大致为半圓形,具有同一形状的大突起18a以相同间距布 置,在本实施例中按照5个连设的方式布置。以下,将5个大突起连续排 列的区域称为大突起区域18。设有按照同一形状构成的多个大突起区域 18,它们等间隔分布在主体部8的周向上。大突起区域18的周向角优选 为10度至45度的范围。在主体部8的各大突起区域18之间形成小突起区域19。小突起区域 19通过高度小于上述大突起18a的小突起19a至19c从周壁16突出而形 成。在小突起19a至19c中,在小突起区域19内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外侧 小突起19a的高度低于大突起18a的高度。处于外侧小突起19a内侧的两个内侧小突起19b的高度低于外侧小突起19a的高度。处于内侧小突起19b 内侧的且在小突起区域19的中央位置上的1个中央小突起19c按照进一 步低于内侧小突起19b的高度的方式形成。这些外侧小突起19a、内侧小 突起19b和中央小突起19c的周向间距按照等于大突起18a的周向间距的 方式形成。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大突起区域18的周向角与小突起区域 19的周向角相等。不过,大突起区域18和小突起区域19的周向间距不一 定必须相等,也可以进行适当改动。在大突起区域18内,大突起18a突出于周壁16外表面的高度是相同 的。在小突起区域19内,小突起在从小突起区域19的外侧朝向中央位置 的方向上按照小突起19a、 19b和19c的次序配置,其突出于周壁16外表 面的高度按照小突起19a、 19b和19c的次序递减。这样,主体部8的大 突起区域18的部分因存在大突起18a而成为厚壁的,小突起区域19的部 分因具有比大突起18a低的小突起19a、 19b和19c而成为薄壁的。如图2所示,在容器2的口颈部3的外周部上形成阳螺紋4,在容器 盖1的侧缘6的主体部8内周面上形成与阳螺紋4螺紋接合的阴螺紋21。 如图4所示,形成在容器盖1上的阴螺紋21的螺紋牙按照主体部8的内 周壁呈螺旋形平緩延伸的方式形成,由具有螺紋牙的螺紋部21a和没有螺 紋牙的欠缺部21b形成。如图3所示,螺紋部21a所在部分按照对应于主 体部8内周面上的小突起区域19所在位置的方式配置。没有螺紋牙的欠 缺部21b按照对应于主体部8内周面上的大突起区域18所在位置的方式 配置。如图2所示,在顶壁5的内面侧并且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盖,具有顶壁和从该顶壁的周缘下垂的筒状侧缘,该侧缘被分为在周向延伸的可断裂弱化线上方的主体部和在该弱化线下方的防盗裙环,在该侧缘的至少该主体部的周壁上,遍及该主体部的整个周向地形成有突出于该周壁外侧的且在该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线条突起,其特征在于,该突起包括高度大的大突起、和从该周壁的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小于该大突起的小突起,该主体部具有形成多个所述大突起的大突起区域和形成多个所述小突起的小突起区域,该大突起区域和该小突起区域交替配置在该主体部的周向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田光雄松谷仁臣冨高祐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皇冠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