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佑永专利>正文

液体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4847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体容器,用于盛放液体内装物。该液体容器包括:主体,其具有所需的容积,用于盛放液体内装物;狭窄的颈部,其形成于主体上侧;开口,其形成于颈部的内部,与主体的内部连通;以及空气通道,其从主体上侧延伸至颈部上侧,并且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以使开口的入口处与主体的内部连通,空气通道的下端开口具有一个倾斜部分,其相对于主体中液体内装物的参考液面向上倾斜所需的角度。而且,空气通道还具有适当的长度,使其下端开口不会与内装物的参考液面接触。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用户在拧下盖子后倾斜容器时,由于外部空气通过延伸的空气通道平稳地进入,从而避免容器中的压力突然发生变化。因此,内装物能够平稳而安静地排出,而不会在内部四处泼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容器,其中可盛放液体内装物,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体容器,其无论处于哪个方向,均可以平稳地排出液体内装物,而不会泼 溅液体或发出噪音。
技术介绍
—般来说,玻璃瓶或塑料容器,如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 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地用作盛放矿泉水、各种饮料等液体内装物的容器。这些液体容器通常包括主体,其可具有不同容积;狭窄的颈部,其形成于主体上侧; 开口,其形成于颈部的上侧;以及盖子,其通过螺纹旋接在开口上。可以通过 盖子的打开/关闭操作将容器中的内装物排放到外部。当液体容器向一侧倾斜,以便将内装物倒出时,内装物会暂时阻塞开口。 这样,外部空气就无法进入容器,从而使容器内部处于短暂的真空状态。但是, 在内装物持续向外部排出的同时,外部空气会立即通过在开口处形成的缝隙进 入容器。此时,由于进入的空气会从容器内部向外推动内装物,因此,内装物 的瞬间排出量会大幅度减少,然后再次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也就是说,少量空气通过开口进入,会使容器从真空状态中释放出来,从 而造成空气的瞬间膨胀。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膨胀的空气向外用力挤压内装物, 因此内装物在从容器中排出时会在内部四处泼溅。同时,从容器中排出的空气 回流到容器中,从而产生噪音。此外,因为在容器内部泼溅的液体的排出方向 是很难预测的,所以液体内装物可能会溅到杯外,或者内装物排出时的冲击力 会将杯子打翻,从而污染杯子周围。因此,存在一个问题,即很难安全而卫生 地使用容器。技术方案相应地,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 提供一种液体容器,其在一侧具有空气的流入通道,因此外部空气可以平稳地进入容器,使容器中的液体内装物能够安静地排出,而不会在内部四处泼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容器,包括主体,其具有所需 的容积,用于盛放液体内装物;狭窄的颈部,其形成于主体的上侧;开口,其 形成于颈部的内侧,以与主体的内部连通;空气通道,其从主体的上侧延伸至 颈部的上侧,并且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以使开口的入口处与主体的内部 相通,其中空气通道的下端开口具有一个倾斜部分,其相对于主体中液体内装 物的参考液面向上倾斜所需的角度,并指向容器中央部分的上侧,而且,空气 通道具有适当的长度,使其下端开口不会与内装物的参考液面接触。优选地,该容器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标记部分,其包括多个由开口的突出外 表面形成的突起,以及与空气通道及其周围部分对应的主体。优选地,开口可配备多个形成于其顶端的空气入口,且该空气入口是沿开 口的圆周表面向下钻出的,使得空气通道与主体的内部连通,且各个空气入口 在开口顶端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优选地,空气通道整体地形成于容器内壁,或者通过开口以用力插入和取 出的法置于主体内。优选地,空气通道可通过铸造或注塑成型的方法制成。优选地,空气通道由一个位于主体上侧并延伸至开口的内部主体形成,该 内部主体具有一个连接开口 ,其可在该内部主体插入开口的内部时与开口和主 体的内部连通,并且连接开口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相互分隔的突起,其沿长度 方向分布,因此,当内部主体与容器彼此耦合时,会在开口的内表面形成多个 分隔的空气通道。有利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用户在拧下盖子后倾斜容器时,外部空气可以通过延伸的空 气通道平稳地进入容器,从而避免压力突然发生变化。因此,内装物可以平稳 而安静地排出,不会在内部四处泼溅。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点以及优点可以从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中更清楚地理解,所附图形包括图1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主要部件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横截面图;图3是显示图1中所示的液体容器在使用状态下的横截面图;图4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主要部件的透视 图;图5是沿图4的I-I线所作的横截面图;图6是显示图4中所示的液体容器在使用状态下的横截面图;图7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主要部件的透视 图;以及图8是沿图7的II-II线所作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以下说明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 参考编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构件,因此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构件将不再赘述。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图1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主要部件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横截面图;图3是显示图1中所示的液体容器在使用状态下的横截面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体容器A用于盛放液体内装物,其基本结构包括主体2;狭窄的颈部4,其形成于主体2的上侧;开口 6,其形成于 颈部4,用于排出液体内装物;以及盖子(未示出),其与开口 6耦合。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液体容器A还具有空气通道8,其形成于主体2的上部, 且朝向开口 6。空气通道8分为两段,第一段(Ll)从颈部4的上部延伸至 下部,第二段(L2)位于主体2的上部。空气通道8整体地形成于主体的上 部和开口 6处,其开口通向主体2的内部。优选地,空气通道8的下端开口 82相对于主体2中液体内装物的参考 液面向上倾斜所需的角度。利用这一结构,在向外倾倒内装物时,外部空气可 以通过空气通道8很容易地进入,同时可防止内装物进入空气通道8。更优选 地,空气通道8的下端开口 82的倾斜部分指向容器中央部分的上侧,而且空 气通道8具有适当的长度,可以避免下端开口 82与内装物表面接触,从而防 止内装物接近下端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空气通道8的第一段(Ll)可以形成于开口 6圆周表面的厚壁内。空气通道8的这种结构可以通过铸造或注塑成型的方法容易地制成。在第一实施例的液体容器A中,内装物的液面保持在需要的高度,以使 内装物不会与空气通道8的下端开口 82接触,而盖子(未示出)则耦合在开 口 6处。因此,为了从容器A中倾倒出内装物,用户应将盖子拧下,然后倾 斜容器A,使标记部分9指向上方,再将内装物倒进杯子(未示出)或器皿 中。在此过程中,在内装物由容器A中排出的同时,外部空气在因容器A内 的压力变化产生的吸力作用下通过空气通道平稳地进入容器A。如上所述,由于空气通道8通过第一段(Ll)和第二段(L2)延伸至主体 2的内部,因此外部空气可以经由空气通道8深入容器A内部。因此,容器 A的内部可维持大气压力状态(即容器A的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相等),而内 装物则可以在容器A内形成的大气压力作用下,通过开口 6平稳地排出。此 外,由于在排出一定量的内装物时,总会有与之对应的适量空气通过容器A内 的空气通道8流入,因此内装物可以平稳而安静地排出,而不会在内部四处泼 溅。同时,根据本专利技术,位于容器A主体2上的标记部分9包括如图1所 示的突起92。标记部分9由与空气通道8及其周围部分对应的突出外表面形 成。在这种情况下,标记部分9使用户很容易辨认出容器A内空气通道8的 位置,因此用户可以轻松而方便地使用容器A。第二实施例图4至6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结构及使用状 态。根据该实施例的液体容器B包括主体10;狭窄的颈部14,其延伸至 主体10的上侧;以及开口 12,其形成于颈部14处,用于排出主体10中盛 放的液体内装物。此外,液体容器B还具有空气通道13,其形成于容器B的 壁内,并从主体10的上部延伸至开口 12处。通过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容器,包括:主体,其具有所需的容积,用来盛放液体内装物;狭窄的颈部,其形成于主体的上侧;开口,其形成于颈部内部,并与主体的内部连通;以及空气通道,其从主体上侧延伸至颈部上侧,并且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以使开口的入口处与主体的内部连通,其中,空气通道的下端开口具有一个倾斜部分,其相对于主体中液体内装物的参考液面向上倾斜所需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敬熙
申请(专利权)人:郑佑永郑在恩李相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