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微生物对植物根系的影响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46388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微生物对植物根系的影响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Ⅰ)在盒体(2)中加入待测微生物和培养液;(Ⅱ)将发芽板(1)放置在所述盒体内的隔板顶端,在所述发芽板上放置润湿的发芽纸;(Ⅲ)在所述发芽纸上放置植物繁殖材料,每个植物繁殖材料对应发芽板的一个通孔;(Ⅳ)用培养基质覆盖植物繁殖材料并培养至植物繁殖材料生根,观察检测植物根系的生长状况。该方法在筛选植物抗感性品种和评价杀菌剂对植物根系病害的防治效果中的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微生物对植物根系的影响的方法及 其专用装置,以及该方法在筛选植物抗感性品种和评价杀菌剂对植物根系病害的防治效果 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传统的测定植物根系病害的病原微生物和筛选植物抗感性品种多用盆栽法。盆栽 法一般使用土壤为介质,难以实现对植物根系生长变化和对植物和微生物逆境相应的直观 观测和评价,而且耗时较长,一般从接种到地上部分表现症状需要20天左右;不同致病力 的菌株对植物根系造成的危害程度差异显著,而盆栽法中植株的地上部分在短期内没有明 显差异,导致难以区分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强弱;同时盆栽法一般使用土壤为介质,无法保 证植物根系和病原微生物的完全接触,即使在相同的接种条件下,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 稳定性较低。因此,亟待创新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测定引起植物根系病害的病原微生物 的方法。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8 年玉米苗枯病在我国浙江制种田首次报道,之后在山东、辽宁等省份相继有该病发生,目前 已扩展到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宁夏、北京、河北、河南、陕西、四川、云南、江苏、海南等 省市区。玉米苗枯病可引起根部变褐、湿腐,以后逐渐扩展侵染中胚轴,造成根系发育不良, 根毛减少,受害严重时不产生次生根,随后根系逐渐变黑褐色,在第一节形成坏死环,地上 部分发病较轻时叶片发黄、边缘枯焦、心叶卷曲并形成弱苗,发病较重时心叶青枯萎蔫,外 围叶片干枯呈暗色、节间缩短直至植株死亡,在田间表现出严重缺苗、断垄现象,发病严重 的地区死苗率达到30%以上。玉米苗枯病主要通过土壤、种子和病残体携带病原微生物传 播。近年来我国玉米制种面积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扩大,连作程度加剧,品系组合增多,频 繁的北种南繁,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土壤中数量积累,种类增多,加剧了玉米苗枯病的发生。 明确各地区病原微生物种类及优势类群,有利于加快开展该病害的预防控制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定引起植物根系病害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以及该方 法在鉴定待测微生物具有影响植物根系生长的作用效果、筛选植物抗感性品种和评价杀菌 剂防治植物根系病害的作用效果中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发芽盒。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发芽盒,包括发芽板1、顶端开口的盒体2以及与盒体开口匹配的 盖体3 ;盒体内部设有若干竖直隔板,隔板将盒体内部分隔为η个竖直隔间,隔板高度可为 盒体高度的1/3-2/3 ;盒体内部,各个隔间的顶端以上相互连通、底端以下相互连通;发芽 板放置于盒体内、隔板顶端;发芽板上设有η+1个通孔,其中通孔1至通孔η分别对应η个 隔间中的1个,通孔η+1的位置任意;η为3以上的自然数;发芽板、盒体、盖体和隔板均为 透明材质或半透明材质。 所述盒体的形状可为倒置的梯形台。 所述发芽盒中,隔板将盒体内部分隔为九宫格形式的9个隔间。 所述盒体的顶端长度可为17cm-21cm、宽度可为llcm-15cm ;所述盒体的底端长 度可为15cm-19cm、宽度可为9cm-13cm ;所述盒体高度可为13cm-17cm ;所述隔板高度可为 3cm_7cm〇 所述盒体的顶端长度具体可为19cm、宽度具体可为13cm ;所述盒体的底端长度 具体可为17cm、宽度具体可为Ilcm ;所述盒体高度具体可为15cm ;所述隔板高度具体可为 5cm〇 所述发芽盒中,η个竖直隔间具体可为9个竖直隔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发芽盒检测微生物对植物根 系的影响的方法。 所述一种利用上述发芽盒检测微生物对植物根系的影响的方法,依次包括下述步 骤: ( I )在盒体中加入待测微生物和培养液; ( II )将发芽板放置在盒体内的隔板顶端,在发芽板上放置润湿的发芽纸; (III)在所述发芽纸上放置植物繁殖材料,每个植物繁殖材料对应发芽板的一个 通孔; (IV )用培养基质覆盖所述植物繁殖材料并培养至所述植物繁殖材料生根,观察 根系的生长状况。 步骤(IV )的培养过程中,在植物繁殖材料出苗前,在盒体上加盖盖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发芽盒检测待测药物对引起 植物根系病害的微生物的防治效果的方法。 所述一种利用上述发芽盒检测待测药物对引起植物根系病害的微生物的防治效 果的方法,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①在盒体中加入待测药物、引起植物根系病害的微生物和培养液; ②将发芽板放置在盒体内的隔板顶端,在所述发芽板上放置润湿的发芽纸; ③在所述发芽纸上放置植物繁殖材料,每个植物繁殖材料对应发芽板的一个通 孔; ④用培养基质覆盖所述植物繁殖材料并培养至所述植物繁殖材料生根,观察根系 的生长状况。 步骤④的培养过程中,在植物繁殖材料出苗前,在盒体上加盖盖体。 上述方法中,所述植物繁殖材料为植物种子或植物地下根茎。 上述方法中,所述植物种子为胚根长至1厘米以上的玉米籽粒。 上述任一所述发芽盒在判断待测微生物是否为引起待测植物根系病害的微生物 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所述方法在判断待测微生物是否为引起待测植物根系病害的微生物中 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所述应用中,具体可通过发病率或病情指数判断待测微生物是否为引起 待测植物根系病害的微生物。所述应用中,如果待测植物的根系发病率为11. 11%以上且待 测植物的病情指数为3. 7以上,待测微生物为引起待测植物根系病害的微生物。 上述任一所述发芽盒或上述任一所述方法在鉴定待测微生物是否具有影响植物 根系生长的作用效果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所述发芽盒或上述任一所述方法在筛选植物抗感性品种中的应用也属 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所述发芽盒或上述任一所述方法在评价杀菌剂防治植物根系病害的作 用效果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所述植物繁殖材料可为植物种子或植物地下根茎。 上述任一所述发芽盒的材料可为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如透明PVC、PP、PET、 PMM及PC。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制作所述发芽盒的材料具体可为透明PVC。 上述任一所述微生物可为细菌或真菌;所述真菌可为禾谷镰孢菌 (F.graminereum)、木贼镜抱菌(F.equiset)或厚垣镜抱菌(F.chlamydosporum)。 上述任一所述植物根系病害可为玉米苗枯病。 上述任一所述植物可为如下(dl)、(d2)、(d3)、(d4)或(d5): (dl)陆生植物; (d2)双子叶植物; (d3)单子叶植物; (d4)禾本科植物; (d5)玉米。 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能快速测定引起植物根系病害的病原微生物,在 玉米接种后第7天就可通过测定植物根系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鉴定待测微生物是否为引 起玉米苗枯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结果表明,禾谷镰孢菌(F. graminereum)可引起玉米苗 枯病典型的根腐症状,为玉米苗枯病的病原微生物;厚垣镰孢菌(F. chlamydosporum)和木 贼镰孢菌(F.equiset)不能引起玉米苗枯病典型的根腐症状,为玉米苗枯病的非病原微生 物。【附图说明】 图1为发芽盒装置示意图。 图2为测定引起玉米苗枯病的病原微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芽盒,包括发芽板(1)、顶端开口的盒体(2)以及与盒体开口匹配的盖体(3);盒体内部设有若干竖直隔板,隔板将盒体内部分隔为n个竖直隔间,隔板高度为盒体高度的1/3‑2/3;盒体内部,各个隔间的顶端以上相互连通、底端以下相互连通;发芽板放置于盒体内、隔板顶端;发芽板上设有n+1个通孔,其中通孔1至通孔n分别对应n个隔间中的1个,通孔n+1的位置任意;n为3以上的自然数;发芽板、盒体、盖体和隔板均为透明材质或半透明材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强孟嫣梁超琼罗来鑫曹永松刘西莉刘鹏飞阮小珀张文华姜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云南联创利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