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指纹辨识功能的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4340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6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指纹辨识功能的触控装置,包含一基板本体、多个第一主电极、多个第二主电极及一指纹辨识区,该基板本体具有一可视区,该第一主电极、第二主电极分布在可视区内,以于物件触碰该可视区时,感测对象之触控坐标;其中,该指纹辨识区位于该可视区内,且更进一步设置多个绝缘交错的第一副电极及第二副电极,部分的第一主电极、第二主电极亦延伸至指纹辨识区,当用户执行指纹辨识功能时,位于该指纹辨识区内的所有电极均会作动,以感测及识别使用者之指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指纹辨识功能的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将触控面板作为手持行动装置的输入及显示接口是已经普遍采用的技术,且大多数是采用投射式电容式触空面板。这些手持行动装置为了提高用户数据的保密性,会配合特定的认证机制来验证操作者,最常见的作法即是要求使用者需输入一组正确的默认密码,若密码正确方可允许用户进一步操作。但使用密码作为认证机制,用户必须要逐一输入密码的各个字符,在操作方面相对较不便利,另一方面,密码亦可能遭别人破解、盗用,因此安全性方面亦有待提升。生物特征辨识具有唯一性与不变性,例如指纹、掌纹、人脸、虹膜等,都有专家学者提出相关的理论研宄,目前使用在手持行动装置的生物特征主要是利用指纹。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4021371A揭露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一可视区及一生物特征识别模块,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可以形成在可视区内部以提供生物特征识别功能,其中,在可视区或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内分布有绝缘交错排列的第一电极线及第二电极线。此技术虽然实现了将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制作在可视区内,允许使用者在可视区内进行生物特征操作。但是,延伸在生物特征识区域与可视区其它触控区域的各条第一电极线或第二电极线本身的线宽从头到尾是均匀一致的,且其采用较粗线宽的第一电极线、第二电极线,相邻第一电极线间的线距或是相邻第二电极线间的线距会相对减小,在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内可容纳的第一电极线、第二电极线数量将受到限制,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内的电极密度因此降低,自然无法提供较高分辨率及准确率的辨识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设在可视区内部的生物特征辨识模块其辨识分辨率有限,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指纹辨识功能的触控装置,将指纹辨识区设置在可视区的内部,并且在指纹辨识区内允许容纳更多的电极数量,提高指纹辨识结果的分辨率及准确率。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具指纹辨识功能的触控装置包含:—基板本体,具有一可视区;多个第一主电极及多个第二主电极,绝缘交错排列于该可视区内;—指纹辨识区,系设置于该可视区内,在该指纹辨识区内具有:多个第一副电极及多个第二副电极,绝缘交错排列于该指纹辨识区内,该第一副电极及第二副电极的排列密度大于该第一主电极及第二主电极的排列密度;其中,部分的该第一主电极及第二主电极延伸至该指纹辨识区,且位于该指纹辨识区内的第一主电极、第二主电极的线宽小于位于该指纹辨识区外的第一主电极、第二主电极的线宽。本技术在该基板本体的可视区中设置了指纹辨识区,藉由细化位在指纹辨识区内的第一主电极、第二主电极的线宽,使得通过指纹辨识区的各第一主电极、第二主电极具有不等的线宽,可相对节省指纹辨识区内的布线面积,所节省的面积可容纳更多的第一副电极、第二副电极,提高该指纹辨识区的解析能力,从而改善指纹辨识结果的准确率。【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触控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使用一个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使用二个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图4: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副电极的布线方式示意图。图5:本技术触控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6:本技术触控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7:本技术触控装置基板本体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本技术触控装置基板本体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本技术触控装置基板本体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I基板本体Ia下基板Ib上基板10可视区12非可视区20a、20b第一主电极30a、30b第二主电极40指纹辨识区50第一副电极60第二副电极70控制电路72触控控制电路74指纹辨识控制电路90光学胶110可视区120非可视区130指纹辨识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在第一实施例中,具指纹辨识功能的触控装置包含有一基板本体1、多个第一主电极20a,20b及多个第二主电极30a,30b。基板本体I可由单片基板或双片基板构成,基板本体I具有一可视区10及位于可视区10至少一侧的一非可视区12,本实施例以非可视区12围绕可视区10来举例说明。多个第一主电极20a,20b沿第一轴向延伸并沿第二轴向间隔排列于可视区10内,第二主电极30a,30b沿第二轴向延伸并沿第一轴向间隔排列在可视区10内,且与第一主电极20a,20b相互绝缘交错。其中,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以一角度相交,例如二者相互垂直。第一主电极20a,20b、第二主电极30a,30b在本实施例中分别以驱动电极(TX)、感应电极(RX)为例说明,但再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主电极20a,20b、第二主电极30a,30b可以对换为感应电极(RX)与驱动电极(TX)。第一主电极20a,20b与第二主电极30a,30b在可视区10内交错构成一触控区域,用户可以在触控区域内执行触控操作。本技术在可视区10内设有一指纹辨识区40,指纹辨识区40位于可视区10之一端边,例如图1中指纹辨识区40位于可视区10之下端边。其中,本实施例指纹辨识区40的面积小于可视区10的面积,指纹辨识区40的面积与该可视区10面积的比值介在1:100?1:1。且指纹辨识区40的宽度Wl小于可视区10的宽度W2,指纹辨识区40的长度LI小于可视区10的长度L2。其中有延伸到指纹辨识区40内部的第一主电极定义为第一主电极20b,同样的,有延伸到指纹辨识区40内部的第二主电极定义为第二主电极30b。除此之外,在指纹辨识区40内还形成有多个第一副电极50与第二副电极60,其中,第一副电极50与第一主电极20a,20b相互平行排列而无电性连接,在相邻的第一主电极20b之间排列有多条的第一副电极50 ;第二副电极60与第二主电极30a,30b相互平行排列而无电性连接,在相邻的第二主电极30a,30b之间排列有多条的第二副电极60。第一副电极50与第二副电极60同样是相互绝缘交错排列,且排列密度大于第一主电极20a,20b及多个第二主电极30a,30b的排列密度。第一副电极50与第二副电极60的线宽小于或等于第一主电极20b与第二主电极30b位在指纹辨识区40内的线宽。较佳的,其中相邻第一副电极50间的线距介在30?200微米之间,相邻第二副电极60间的线距同样介在30?200微米之间。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指纹辨识功能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本体,具有一可视区;多个第一主电极及多个第二主电极,绝缘交错排列于该可视区内;一指纹辨识区,系设置于该可视区内,在该指纹辨识区内具有:多个第一副电极及多个第二副电极,绝缘交错排列于该指纹辨识区内,该第一副电极及该第二副电极的排列密度大于该第一主电极及第二主电极的排列密度;其中,部分的该第一主电极及该第二主电极延伸至该指纹辨识区,且位于该指纹辨识区内的第一主电极、第二主电极的线宽小于位于该指纹辨识区外的第一主电极、第二主电极的线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裕文江耀诚谢燕俊赖彬吴成志吴磊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