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箱及利用该托盘箱装载车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4174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托盘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边横梁和两个相对设置的边纵梁; 两个端框,分别设置在该底架的两个边横梁上; 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分别设置在该底架的两个边纵梁的上方; 至少一个承压杠,设置在该底架上,并包括设置在其上表面的至少一个槽; 前拦杠,设置在两个端框之间靠近该第一侧框的预定位置上,并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托盘箱内部开口的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托盘箱,以及利用该托盘箱装运车 门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物流运输领域,通常使用托盘箱来装运货物,以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而 对于例如车门的形状不规则的货物,通常需要设计与该货物相匹配的托盘箱。图1A和1B示出了一种常见的车门10。该车门大体上呈弯曲的曲面状, 包括车门主体ll、位于车门最下端的底边12、分别位于车门两侧的第一侧边 13和第二侧边14。车门主体ll的上方设有用于安装车窗(未示出)的预留空 间16,并使得主体11的上边沿15成为车窗窗框的一部分。由于车门10的形 状不规则,且直接堆码易于损伤货物(即车门),因而难以利用普通托盘箱进 行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托盘箱,从而能够利用该托盘箱 实现车门的运输。本专利技术的要解决定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托盘箱装运车门 的方法,以实现车门安全高效的装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托盘箱,其包括底架,包括两个相 对设置的边横梁和两个相对设置的边纵梁;两个端框,分别设置在该底架的两 个边横梁上;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分别设置在该底架的两个边纵梁的上方; 至少一个承压杠,设置在该底架上,并包括设置在其上表面的至少一个槽;前 拦杠,设置在两个端框之间靠近该第一侧框的预定位置上,并设有至少一个朝 向托盘箱内部开口的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托盘箱装载车门的方法。其中,该车门包括主体、位于车门最下端的底边、分别位于车门两侧的第一侧边和第二 侧边,在该车门主体的上方设有用于安装车窗的预留空间。该方法包括设置 一底架,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边横梁和两个相对设置的边纵梁;在该底架的 一个边纵梁上设置一第一侧框;在该底架的两个边横梁上分别设置两个端框; 在该底架上设置至少一个承压杠,该承压杠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与该车门底 边相匹配的槽;在两个端框之间靠近该第一侧框的预定位置上设置前拦杠,并 在该前拦杠上设置至少一个与该车门的第一侧边相匹配的槽;将至少一个车门 放置到该托盘箱内,使得该车门的底边位于该承压杠的槽中,而其第一侧边位 于该前拦杠的槽中;以及在该底架的另一个边纵梁上设置一第二侧框。通过在托盘箱内设置一个或多个杠体,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托盘箱,能够安全可 靠地承载车门,并能够有效避免车门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同时,本专利技术的 托盘箱在空载时能够折叠,从而能够节约托盘箱的存放空间、便于托盘箱自身 的运输。下面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图1A和1B分别为一种常见的轿车车门的侧视图和正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托盘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图2中底架的俯视图;图3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底架的俯视图;图3C为底架的侧视图;图4为图2中端框的正视图;图4A为一侧视图,示出了端框与底架的连接结构; 图5为图2中第一侧框的正视图; 图6为图2中第二侧框的正视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承压杠的侧视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前拦杠的俯视图;图8A为图8中活动销装置的正视图,其中活动销处于锁定位置;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后拦杠的结构示意图;图9A为图9中活动销装置处于锁定位置时的示意图;图IO为本专利技术压杠的正视图;图IOA为图10的局部放大图,示出了活动销装置和限位装置的结构; 图IOB为图IOA的俯视图;图ll为本专利技术托盘箱的正视图,示出放置在托盘箱中的车门;图12示出了托盘箱组立后各杠体的位置关系;图13示出了托盘箱组立后各杠体与车门的配合关系;图1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托盘箱示意图,示出了铺设在托盘箱内 的塑料膜;图15A为折叠后的托盘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15B为图15A中的托盘箱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以图1A和1B中示出的左侧车门为例,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托盘箱 的结构,以及利用该托盘箱装载车门的方法。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托盘箱也可 用于装运右侧的车门。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托盘箱100包括底架110、分别设置在底架两端的 两个端框120、以及分别设置在底架两侧的第一侧框130和第二侧框140。参考图3A 3C,底架110包括两个相对地设置在其端部的边横梁112以 及两个相对地设置在其侧部的边纵梁114。在底架110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可 用于堆码的角立柱116。在边横梁112的端部分别设有用于支撑端框120的端 支撑管115,在该端支撑管115上设有从其上表面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15a。端框120设置在底架110的边横梁112上。如图4所示,端框120包括上 横梁121、下横梁122、第一外立梁123a以及第二外立梁123b,当该托盘箱 组装后,该第一外立梁123a靠近第一侧框130,而该第二外立梁123b靠近第 二侧框140。在下横梁122上设置有铰链80,例如两个铰链。如图4A所示, 铰链80包括铰轴82、以及两个可绕该铰轴相对转动的转动部84a和84b。其 中一个转动部,如84a,固定到端框下横梁122的下方,而另一个转动部,如 84b,固定到底架边横梁上的端支撑管115的内表面,从而使得端框120可旋 转地连接到底架IIO,并可向托盘箱内折叠。当端框120处于组立状态时,端 支撑管115的突出部115a与端框的下横梁122的下表面相接触,以支撑端框。此时,对应的角立柱116位于端框120的外侧。第一侧框130和第二侧框140分别设置在底架110的边纵梁114上。如图 5所示,第一侧框130包括上横梁131、下横梁132、以及两个外立梁133。优 选地,第一侧框可以通过其外立梁133可旋转地连接到底架110上,并使得当 第一侧框130处于组立状态时,角立柱U6a位于其外立梁133的外侧。优选 地,在第一侧框的下横梁132的下方设置一个或多个侧框支撑管135,用于在 第--侧框组立时支撑该第一侧框。当然,第一侧框130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可 旋转地连接到底架上。如图6所示,第二侧框140的结构与第一侧框130类似,包括上横梁141、 下横梁142和两个外立梁143。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侧框是可拆卸地设置到底 架110上的。当第二侧框140处于组立状态时,底架上与其相对应的角立柱 116b位于其外立梁143的外侧。当端框、第一和第二侧框组立后,可利用紧固件或其它已知的结构将相邻 的端框和侧框固定到一起。在底架IIO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承载车门10的承压杠200。如图7所示, 承压杠200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与车门的底边相匹配的槽210。优选地,可 以在承压杠上设置多个间隔预定距离的槽210,以提高托盘箱的空间利用率。 优选地,为了配合车门底边的形状,将槽210设置为楔形,并相对于底架所在 的平面倾斜设置。优选地,可以间隔一预定距离并排设置两个承压杠200,并 使得两个承压杠上的槽彼此对应,以更好地满足货物的装载需求。优选地,可 以在承压杠200朝向托盘箱100内部的表面(即上表面)上设置缓冲材料205, 并将槽210设置在该缓冲材料中,从而避免在装运过程中损伤货物。在这里, 缓冲材料可以一体地设置在承压杠上,也可以将缓冲材料分成多段按预定间隔 设置在承压杠上。在承压杠200的两端的预定位置上可分别设置有从承压杠的下表面向下 突出的固定销220。优选地,固定销220的顶端为尖形。对应地,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托盘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边横梁和两个相对设置的边纵梁; 两个端框,分别设置在该底架的两个边横梁上; 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分别设置在该底架的两个边纵梁的上方; 至少一个承压杠,设置在该底架上,并包括设置在其上表面的至少一个槽; 前拦杠,设置在两个端框之间靠近该第一侧框的预定位置上,并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托盘箱内部开口的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平张晓杰蔡立王乃伟宁善德陈宝柱刘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