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4145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6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水组件。包括筒状体(1),筒状体(1)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形管状结构;筒状体(1)内设有浮球(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水组件具有防异味、防虫的功能,可以替代目前较常使用的沉水弯。与现有的沉水弯头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水组件水流顺畅、不会积淀污物,因而也不会产生堵塞。当管道其它部位发生堵塞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水组件基本上不影响对下水管道其他部位堵塞的疏通作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水组件可有效阻止水流倒灌,达到一物多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水组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水组件,属于建筑给排水防异味及防虫

技术介绍
为防止异味从下水管道内逸出以及防止虫子沿下水管管壁爬出,室内及室外的下水管道通常都需要采取防异味及防虫措施,目前普遍采用的办法是在下水管上加装一种呈S形的沉水弯,利用沉水弯中残留的水体达到隔离空气及虫子的作用。但是,现有沉水弯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污物容易积淀在沉水弯中,造成管道堵塞;二是沉水弯的弯折角度较大,堵塞后很难疏通,且常常发生疏通作业造成管道破损的现象;此外,还存在一种情况,当主下水管堵塞时,其他地方排出的污水有可能沿着沉水弯倒灌出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和烦恼,因此现有技术并不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水组件,既能具备防异味、防虫的功能,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下水管道的畅通,防止堵塞,且一旦堵塞也易于疏通,还能防止污水倒灌。同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拆装方便,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下水组件,包括筒状体,筒状体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形管状结构;筒状体内设有浮球。前述下水组件中,所述筒状体一端设有进水接口,筒状体另一端设有出水接口。前述下水组件中,所述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的底部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内径小于浮球外径。前述下水组件中,所述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的内孔为光孔或螺纹孔。前述下水组件中,所述浮球外径是环形凸台内径的1.3?1.5倍。前述下水组件中,所述筒状体中间的内径是浮球外径的1.6?2倍。 前述下水组件中,所述浮球为密度小于水的实心球体或为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的空心球体制件。前述下水组件中,所述筒状体为耐磨轻质材料制成的两个半圆体焊接件,或是中间为直筒,两端为锥筒的焊接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下水组件具有防异味、防虫的功能,可以替代目前较常使用的沉水弯。与现有的沉水弯头相比,本技术的下水组件水流顺畅、不会积淀污物,因而也不会产生堵塞。当管道其它部位发生堵塞时,本技术的下水组件基本上不影响对下水管道其他部位堵塞的疏通作业。本技术的下水组件可有效阻止水流倒灌,达到一物多能。本技术的下水组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1_筒状体,2-浮球,3-进水接口,4-出水接口,5-环形凸台,6-光孔,7-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一种下水组件,包括筒状体1,筒状体I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形管状结构;筒状体I内设有浮球2。筒状体I 一端设有进水接口 3,筒状体I另一端设有出水接口 4。进水接口3和出水接口 4的底部设有环形凸台5,环形凸台5内径小于浮球2外径。进水接口 3和出水接口 4的内孔为光孔6或螺纹孔7。浮球2外径是环形凸台5内径的1.3?1.5倍。筒状体I中间的内径是浮球2外径的1.6?2倍。浮球2为密度小于水的实心球体或为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的空心球体制件。筒状体I为耐磨轻质材料制成的两个半圆体焊接件,或是中间为直筒,两端为锥筒的焊接件。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例的下水组件包括筒状体1,筒状体I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形管状结构;筒状体I为耐磨轻质材料制成的两个半圆体焊接件,筒状体I内设有浮球2。筒状体I 一端设有进水接口 3,筒状体I另一端设有出水接口 4。进水接口 3和出水接口 4的内孔为光孔6。进水接口 3和出水接口 4的底部设有环形凸台5,环形凸台5内径小于浮球2外径。浮球2外径是环形凸台5内径的1.3?1.5倍。筒状体I中间的内径是浮球2外径的1.6?2倍。浮球2为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的空心球体制件。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例的下水组件包括筒状体1,筒状体I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形管状结构;筒状体I分为三段,中间为直筒,两端的进水接口 3和出水接口 4为锥筒形,进水接口3和出水接口 4分别与直筒两端焊接构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形管状结构。筒状体I内设有浮球2。筒状体I 一端设有进水接口 3,筒状体I另一端设有出水接口 4。进水接口 3和出水接口 4的内孔为螺纹孔7。进水接口 3和出水接口 4的底部设有环形凸台5,环形凸台5内径小于浮球2外径。浮球2外径是环形凸台5内径的1.3?1.5倍。筒状体I中间的内径是浮球2外径的1.6?2倍。浮球2为密度小于水的实心球体。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当下水组件中无水时,如图1所示,浮球2在自重作用下停留在出水接口 4处的环形凸台5处,将出水接口 4封闭,下水管道中的异味及虫子均被阻隔在浮球2以下。当下水组件中有水时,浮球2在水的浮力作用下,离开出水接口 4处的环形凸台5,解除出水接口 4的封闭,类似开启闸口,从而让水流可以通过出水接口 4顺利排出,在水排出的过程中,浮球2逐渐下降,当水接近排完时,浮球2重新将出水接口 4封闭,下水管道中的异味及虫子均被阻隔在浮球2以下。当下水道发生倒灌,即水流由出水口向入水口反向流动时,所述浮球2在浮力作用下向上升,使浮球2如图2所示将进水接口 3封闭,浮力越大浮球2封堵力越大,类似关闭闸口,阻止水流继续向上从进水接口返出。【主权项】1.一种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体(1),其特征在于:筒状体(I)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形管状结构;筒状体(I)内设有浮球(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体(I)一端设有进水接口(3),筒状体(I)另一端设有出水接口(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口(3)和出水接口(4)的底部设有环形凸台(5),环形凸台(5)内径小于浮球(2)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口(3)和出水接口(4)的内孔为光孔(6)或螺纹孔(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2)外径是环形凸台(5)内径的1.3?1.5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体(I)中间的内径是浮球(2)外径的1.6?2倍。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2)为密度小于水的实心球体或为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的空心球体制件。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体(I)为耐磨轻质材料制成的两个半圆体焊接件,或是中间为直筒,两端为锥筒的焊接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水组件。包括筒状体(1),筒状体(1)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形管状结构;筒状体(1)内设有浮球(2)。本技术的下水组件具有防异味、防虫的功能,可以替代目前较常使用的沉水弯。与现有的沉水弯头相比,本技术的下水组件水流顺畅、不会积淀污物,因而也不会产生堵塞。当管道其它部位发生堵塞时,本技术的下水组件基本上不影响对下水管道其他部位堵塞的疏通作业。本技术的下水组件可有效阻止水流倒灌,达到一物多能。本技术的下水组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方便。【IPC分类】E03C1/28, E03F3/04, E03F7/06, E03C1/122【公开号】CN204715482【申请号】CN201520404764【专利技术人】谢春生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体(1),其特征在于:筒状体(1)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形管状结构;筒状体(1)内设有浮球(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