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机构及儿童摇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4108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5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的座位机构及具有该座位机构的儿童摇椅。座位机构包括相滑动连接的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相滑动连接的用于对使用者形成支撑的第一围杆和第二围杆,所述第二底杆位于所述第一底杆之后,所述第二围杆位于所述第一围杆之后,所述第一底杆的前部和所述第一围杆的前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杆的后部和所述第二围杆的后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围杆和所述第二围杆之间形成有一平面,所述平面与水平面之间构成一夹角,该座位机构具有多个使用位置,每个使用位置的所述夹角各不相同且均大于等于0小于90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位机构及儿童摇椅
技术介绍
儿童摇椅作为重要的婴幼儿用具,可以给儿童提供休息空间,同时也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解决了需要长期抱小孩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儿童摇椅的种类很多、结构各不相同,而使用灵活方便、能够折叠是儿童摇椅设计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座位机构,其角度可调。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儿童摇椅,其座位机构的角度可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技术方案为:一种座位机构,包括相滑动连接的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相滑动连接的用于对使用者形成支撑的第一围杆和第二围杆,所述第二底杆位于所述第一底杆之后,所述第二围杆位于所述第一围杆之后,所述第一底杆的前部和所述第一围杆的前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杆的后部和所述第二围杆的后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围杆和所述第二围杆之间形成有一平面,所述平面与水平面之间构成一夹角,该座位机构具有多个使用位置,每个使用位置的所述夹角各不相同且均大于等于O小于90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杆具有中部向下凸出的弧形杆部,所述第二底杆为弧形杆。更优选地,且所述第二底杆的中心线所形成的弧形与所述弧形杆部的中心线所述形成的弧形位于同一个圆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杆可沿所述弧形滑动地插设于所述弧形杆部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围杆的后端部可滑动地套设或插设于所述第一围杆的前端部。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围杆基本呈开口向后的U形,所述第二围杆基本呈开口向前的U形,所述第一围杆的两个后端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围杆的两个前端部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围杆的两后端分别可沿所述延伸方向滑动地套设或插设于所述第一围杆的两后端部内,所述平面形成于所述第一围杆两后端部的轴心线和第二围杆两前端部的轴心线之间。进一步地,该座位机构还包括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围杆中部的第一连接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围杆中部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弧形杆部的前端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底杆的后端相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又一技术方案为:一种儿童摇椅,包括所述的座位机构、可相对地面摇摆的底撑架,所述第一底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撑架上。优选地,所述底撑架包括底座、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凸块,该儿童摇椅具有可摇状态和止摇状态,当所述儿童摇椅在可摇状态时,所述凸块的最低处形成有一用于接触地面的第一支撑点,所述底座的最低处形成有一用于接触地面的第二支撑点,仅所述第一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对所述儿童摇椅形成支撑;当所述儿童摇椅在止摇状态时,所述凸块高于所述底座或与所述底座持平,所述底座的底部或所述凸块及所述底座二者的底部形成有一用于接触地面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对所述儿童摇椅形成支撑。更优选地,所述凸块与所述底座通过枢轴相转动连接,所述枢轴的轴心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更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前部具有向前凸出的弧形部,所述第二支撑点位于所述弧形部上。更进一步地,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后部,当所述儿童摇椅在可摇状态时,所述凸块的最低处低于所述底座后部,所述第一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的连线沿儿童摇椅的前后方向延伸。结合上述,本技术采用以上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使第二底杆相对弧形杆部滑动、第二围杆相对第一围杆滑动,同时第一围杆和弧形杆部相对转动、第二围杆和第二底杆相对转动,从而使得座位机构的两个围杆之间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构成的夹角具有不同的大小,座位机构的角度可调,使用灵活,而且还可实现座位机构的折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儿童摇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儿童摇椅在可摇状态且座位机构在某一使用位置;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儿童摇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儿童摇椅在止摇状态且座位机构在某一使用位置;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儿童摇椅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儿童摇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儿童摇椅在可摇状态且座位机构在另一使用位置;图7为本技术的儿童摇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儿童摇椅在止摇状态且座位机构在另一使用位置;图8为图7的侧视图。其中,1、底撑架;11、底座;111、第二支撑点;112、第一支撑面;113、枢轴;114、容纳槽;12、凸块;121、第一支撑点;2、座位机构;21、第二连接件;22、第二底杆;23、第一底杆;231、弧形杆部;24、第一连接件;25、第一围杆;251、后端部;26、第二围杆;261、前端部;27、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述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都是以本技术的儿童摇椅在使用时所处的具体方位定义的。具体地,前、后、上、下分别对应于图2中纸面的右、左、上、下。图1-8所示为一种儿童摇椅。结合图1-8所示,儿童摇椅包括可相对地面摇摆的底撑架1、设置于底撑架I上的座位机构2,底撑架I为座位机构2提供可摇摆式支撑和稳定支撑,使得儿童摇椅具有可摇状态和止摇状态。结合图1-5所示,底撑架I包括底座11、活动地设置于底座11后部的凸块12。底座11前部具有中部向前凸出的弧形部。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凸块12与底座11后部通过枢轴113相转动连接,该枢轴113的轴心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优选沿儿童摇椅的左右方向延伸。底座11的底面上开设有可容纳凸块12的容纳槽114。当凸块12相对底座11向下翻转,凸块12低于底座11后部;当凸块12相对底座11向上翻转,凸块12位于容纳槽114中,凸块12的底部与底座11的底面持平。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凸块12还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底座11后部,使得凸块12具有低于底座11后部的位置和高于底座11后部或与底座11后部持平的位置。当儿童摇椅在可摇状态时,凸块12相对底座11后部向下翻转使得凸块12的最低处低于底座11后部,凸块12的最低处形成有一个用于接触地面的第一支撑点121,底座11的最低处形成有一个用于接触地面的第二支撑点111。第二支撑点111位于底座11前部的弧形部上,第一支撑点121和第二支撑点111的连线沿儿童摇椅的前后方向延伸。当儿童摇椅放于地面上时,仅第一支撑点121和第二支撑点111接触地面对儿童摇椅形成支撑,儿童摇椅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左右摇摆。当儿童摇椅在止摇状态时,凸块12相对底座11后部向上翻转使得凸块12与底座11持平,底座11的底部形成一个用于接触地面的第一支撑面112。当儿童摇椅放于地面上时,通过第一支撑面112接触地面对儿童摇椅形成支撑,儿童摇椅稳定地放置在地面上。座位机构2包括第一底杆23、位于第一底杆23之后的第二底杆22、第一围杆25、位于第一围杆25之后的第二围杆26。第一底杆23具有弧形杆部231,第二底杆22也为弧形杆,且弧形杆部231的中心线所形成的弧形与第二底杆22的中心线所形成的弧形位于同一个圆上,即两个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滑动连接的第一底杆(23)和第二底杆(22)、相滑动连接的用于对使用者形成支撑的第一围杆(25)和第二围杆(26),所述第二底杆(22)位于所述第一底杆(23)之后,所述第二围杆(26)位于所述第一围杆(25)之后,所述第一底杆(23)的前部和所述第一围杆(25)的前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杆(22)的后部和所述第二围杆(26)的后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围杆(25)和所述第二围杆(26)之间形成有一平面(27),所述平面(27)与水平面之间构成一夹角,该座位机构(2)具有多个使用位置,每个使用位置的所述夹角各不相同且均大于等于0小于90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吴闯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