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拉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3526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16:50
一种智能拉力装置,包括拉力部(2),拉力部(2)包括壳体(21),壳体(21)中设有缓冲体(22),缓冲体(22)中套接有拉体(23),拉体(23)端部上设有拉扣(24),所述拉力部(2)上设有传感部(1),传感部(1)接触在拉力部(2)上,传感部(1)收集并检测缓冲体(22)与拉体(23)之间的拉力;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智能拉力装置,属于电力施工的

技术介绍
高压电力电缆敷设工程是电力施工的一种,在对电缆进行拉伸时,通常需要绞磨机进行引导电缆、牵引电缆或张紧电缆。现有技术中的绞磨机,重量较重,体积较大,不易运输,且绞磨机的电气系统的工作环境比较严苛。如何设计出一种智能拉力装置,应对多种工作环境,又能够引导电缆、牵引电缆或张紧电缆且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简易操作,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拉力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智能拉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力部2,拉力部2包括壳体21,壳体21中设有缓冲体22,缓冲体22中套接有拉体23,拉体23端部上设有拉扣24,所述拉力部2上设有传感部1,传感部I接触在拉力部2上,传感部I收集并检测缓冲体22与拉体23之间的拉力。所述拉力部2上设有限位体25,限位体25限定在缓冲体22与拉体23之间。所述限位体25包括限位底盖25a,限位底盖25a上设有限位安装环25b、限位环25c,限位安装环25b安装在限位底盖25a的边缘上,限位环25c固定设与限位底盖25a的中间位,限位底盖25a中间位设有滑动孔25d。所述拉力部2上固定有传感部1,传感部I上安装有拉扣24。所述传感部I包括检测体11以及与检测体11固定连接的传感块12。所述检测体11包括主板11a,主板Ila上固定焊接有检测主控器11b、检测交换器11c、检测电源lld、检测发射器lie。所述传感块12包括传感本体12a,传感本体12a呈长方体型,所述传感本体12a的两端各设有一个传感连接口 12b,传感本体12a上设有缓冲缝12c。所述壳体21包括呈空心圆柱体状的壳本体21a,壳本体21a顶端中间位设有壳轴21b,所述壳本体21a下部边缘的内侧壁设有壳体螺纹21c。所述拉体23包括拉轴23a,所述拉轴23a上设有拉盖23b,拉轴23a底端设有拉轴螺纹23c。本技术至少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传感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检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拉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限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智能拉力装置100、传感部1、检测体11、主板11a、检测主控器11b、检测交换器11c、检测电源IlcU检测发射器lie、传感块12、传感本体12a、传感连接口 12b、缓冲缝12c、拉力部2、壳体21、壳本体21a、壳轴21b、壳体螺纹21c、缓冲体22、拉体23、拉轴23a、拉盖23b、拉轴螺纹23c、拉扣24、限位体25、限位底盖25a、限位安装环25b、限位环25c、滑动孔25do【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介绍:图1~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拉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力部2,拉力部2包括壳体21,壳体21中设有缓冲体22,缓冲体22中套接有拉体23,拉体23端部上设有拉扣24,所述拉力部2上设有传感部1,传感部I接触在拉力部2上,传感部I收集并检测缓冲体22与拉体23之间的拉力;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的效果。图1中所不,一种智遗拉力装置,包括拉力部2,拉力部2包括冗体21,冗体21中设有缓冲体22,缓冲体22中套接有拉体23,拉体23端部上设有拉扣24,所述拉力部2上设有传感部1,传感部I接触在拉力部2上,传感部I收集并检测缓冲体22与拉体23之间的拉力。拉力部2,为牵引电缆的部件,拉力部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个拉扣24,拉扣24可以是拉环或圆环,也可以是挂钩。拉钩使用时比较方便,拉环或圆环使用时,比较稳定,电缆放置在其中,不会产生脱落。一个拉扣24与电缆连接、另一个拉扣24与汽车或人力等其他具有牵引力的物体连接。通过拉力部2对电缆进行牵引、拉紧,避免在绞磨机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他任意能够牵引的物体与拉力部2,依然可以牵引电缆进行电力施工,扩大了进行电力施工的工作范围,能够应对各种工作环境。传感部I对拉力部2上的拉力进行检测,传感部I可以将拉力数据传输至服务器,例如:手机、电脑、等能够接收传感器I数据的终端上,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电缆被牵弓I而拉断的情况。拉力部2包括壳体21,壳体21为拉力部2的支撑体,为拉力部2中的其他元件提供安装位置及空间,壳体21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具有抗冲击、坚固耐用的效果。壳体21中设有缓冲体22,缓冲体22可以是压缩空气、液压油在壳体21中形成缓冲体22 ;缓冲体22也可以是弹簧,缓冲体22或者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块。缓冲体22中套接有拉体23,拉体23端部上设有拉扣24,拉体23可以是一根活塞杆与压缩空气、液压油在壳体21中有阻尼的进行往返运动,拉体23也可以是一根轴,该轴的端部卡在弹簧或橡胶块上,进行有阻尼的往返运动,缓冲体22与拉体23之间形成有阻尼的往返运动,使拉扣24缓慢的运动,避免突然间将电缆拉伤或拉断。所述拉力部2上设有限位体25,限位体25限定在缓冲体22与拉体23之间。限位体25为壳体21的封闭盖。限位体25与壳体21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限位体25设置在拉体23往返运动的轨迹上,对拉体23运动轨迹的终点进行限定。拉体23为空心圆柱体结构,拉体23是一根轴或一根活塞杆时,空心圆柱体对轴或活塞杆的端部的运动位置进行限定,从而阻挡缓冲体22中的压缩空气、液压油、弹簧、橡胶块被过分挤压,无法恢复起始状态。限位体25对不同状态的缓冲体22进行保护。图6中所示,所述限位体25包括限位底盖25a,限位底盖25a上设有限位安装环25b、限位环25c,限位安装环25b安装在限位底盖25a的边缘上,限位环25c固定设与限位底盖25a的中间位,限位底盖25a中间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拉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力部(2),拉力部(2)包括壳体(21),壳体(21)中设有缓冲体(22),缓冲体(22)中套接有拉体(23),拉体(23)端部上设有拉扣(24),所述拉力部(2)上设有传感部(1),传感部(1)接触在拉力部(2)上,传感部(1)收集并检测缓冲体(22)与拉体(23)之间的拉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仲彪赵良潘庆鲁惠祥钱峰郑林英夏晴蔡宏董丽艳刘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恒欣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