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瓦斯隧道的隧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613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1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运营隧道的瓦斯防治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瓦斯隧道的隧道结构,包括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隧道排水结构和瓦斯设防段的水气引排分离系统,水气引排分离系统包括纵向排水管、瓦斯排放管和环向盲沟,瓦斯排放管沿纵向设置于拱顶,纵向排水管分别沿纵向设置于两侧边墙底部,环向盲沟沿隧道纵向阵列且均埋设于瓦斯设防段初期支护内,各环向盲沟上部与瓦斯排放管连通、两端分别与纵向排水管连通、管壁开设有水气收集孔,该隧道结构通过设置水气引排分离系统,对水气实施分离排放,能有效避免瓦斯及地下水在衬砌背后集聚引起的安全隐患甚至事故,避免瓦斯进入排水系统,保证隧道营运后的瓦斯防治安全,适用于各等级瓦斯隧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营隧道的瓦斯防治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瓦斯隧道的隧道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的道路建设飞速发展,隧道比例大、瓦斯隧道越来越多。瓦斯是一种难溶于水、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对密度0.554,渗透能力是空气的1.6倍,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达到一定浓度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所谓瓦斯隧道也即穿过瓦斯地层的隧道,因此在瓦斯隧道的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如果管理和防治不当,很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其安全问题十分严峻。目前,行业内对于瓦斯隧道的研宄均集中在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防治,而对于隧道建成营运后的瓦斯防治问题缺乏关注。当前对于运营隧道的瓦斯防治,主要采用封堵结合隧道内通风的方式,其措施包括:一、隧道衬砌采用防水层等卷材全环封闭止水、气;二、提高衬砌混凝土抗渗性能;三、在隧道内根据瓦斯浓度实施强制通风。但由于现有隧道主要采用堵的方式进行瓦斯防治,衬砌背后的瓦斯气体,仅有极其微量的部分通过渗透以及现有隧道的排水结构引出,而大量的瓦斯实际在衬砌背后集聚,引起衬砌背后水压和瓦斯压力回升,侵入隧道正常运营空间产生安全隐患甚至事故。而通过现有隧道排水结构引出的瓦斯,在排水结构中水气混合,在隧道底部全纵向进行流通,虽然仅为微量,但也实际增加了瓦斯逸出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瓦斯隧道的隧道结构,解决隧道建成营运后的瓦斯防治问题,避免瓦斯在衬砌背后的集聚。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瓦斯隧道的隧道结构,包括位于外层的初期支护和位于内层的二次衬砌以及隧道排水结构,在所述隧道的瓦斯设防段设置有水气引排分离系统,所述水气引排分离系统包括纵向排水管、瓦斯排放管和环向盲沟;所述瓦斯排放管沿隧道纵向设置于隧道瓦斯设防段的拱顶,所述瓦斯排放管与设置于所述隧道外部的瓦斯处理装置相连通;所述纵向排水管分别沿隧道纵向设置于隧道瓦斯设防段两侧边墙的底部并与所述隧道排水结构相连通;所述环向盲沟沿隧道纵向阵列且均埋设于隧道瓦斯设防段的初期支护内,各环向盲沟均呈拱形并沿隧道环向布置,各环向盲沟的上部与瓦斯排放管相连通、两端分别与对应纵向排水管相连通,各环向盲沟的管壁上均开设有成组的水气收集孔。进一步的,所述瓦斯设防段的隧道结构沿隧道纵向具有坡度,所述瓦斯排放管按所述坡度倾斜设置,所述瓦斯排放管的高端与瓦斯处理装置相连通、低端经对应管路与纵向排水管相连通。最优的,所述瓦斯排放管通过锚固扣件植入初期支护并位于拱顶顶部,各环向盲沟的顶部与瓦斯排放管相交并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隧道的瓦斯设防段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均采用气密性砼浇筑,所述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有瓦斯隔离垫层,所述二次衬砌内部布设有钢板止水气带。进一步的,所述隧道的瓦斯设防段的纵向排水管的两端及两端之间均设置有U型水封,由所述间隔设置的U型水封将纵向排水管划分为排水段和排气段,所述排水段和排气段依次间隔排列,各排气段分别经埋设于初期支护的环向排气管与瓦斯排放管相连通,各排水段分别与所述隧道排水结构相连通,所述各环向盲沟均与纵向排水管的排气段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各排水段的长度同连接排水段与隧道排水结构的管路外径相适应;所述各排气段的两端均设置有环向排气管。进一步的,所述各相邻环向排气管之间、各相邻环向盲沟之间以及相邻的环向盲沟与环向排气管之间均设置有倾斜布置的纵向连通管,所述纵向连通管上开设有成组的水气收集孔。最优的,各相邻环向盲沟之间以及相邻的环向盲沟与环向排气管之间的纵向连通管的两端中接近环向排气管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各相邻环向排气管之间的纵向连通管的两端中接近瓦斯排放管高端的一端高于另一端。进一步的,所述隧道瓦斯设防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闭幕墙。具体的,所述隧道排水结构包括中央排水沟,所述中央纵向排水沟沿隧道纵向布置于仰拱中部并与隧道外部相连通,所述纵向排水管经横向泄水管与中央排水沟相连通;所述瓦斯处理装置采用瓦斯放散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水气引排分离系统,通过环向盲沟收集地下水和瓦斯气体,其中,地下水通过纵向排水管经隧道排水结构排出,瓦斯气体则通过瓦斯排放管排出,对水气实施分离排放。因此,能有效避免瓦斯及地下水在衬砌背后的集聚,避免由于衬砌背后水压和瓦斯压力回升而引起的安全隐患甚至事故;其次,瓦斯经瓦斯排放管排出,能有效降低衬砌背后的瓦斯浓度,避免瓦斯气体进入排水结构,有效降低瓦斯的逸出风险,因而,能够有效保证隧道建成营运后的瓦斯防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隧道横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隧道纵向立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拱部管路流径平面展布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封闭幕墙横断面布置图。附图标记:1-初期支护,2- 二次衬砌,3-环向盲沟,4-瓦斯排放管,5-纵向排水管,6-U型水封,7-环向排气管,8-纵向连通管,9-中央纵向排水沟,10-横向泄水管,11-锚固扣件,12-瓦斯隔离垫层,13-钢板止水气带,14-封闭幕墙,15-排气段,16-排水段,17-瓦斯放散管,18-围岩裂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用于瓦斯隧道的隧道结构,包括位于外层的初期支护I和位于内层的二次衬砌2以及隧道排水结构,在所述隧道的瓦斯设防段设置有水气引排分离系统,所述水气引排分离系统包括纵向排水管5、瓦斯排放管4和环向盲沟3 ;所述瓦斯排放管4沿隧道纵向设置于隧道瓦斯设防段的拱顶,所述瓦斯排放管4与设置于所述隧道外部的瓦斯处理装置相连通;所述纵向排水管5分别沿隧道纵向设置于隧道瓦斯设防段两侧边墙的底部并与所述隧道排水结构相连通;所述环向盲沟3沿隧道纵向阵列且均埋设于隧道瓦斯设防段的初期支护I内,各环向盲沟3均呈拱形并沿隧道环向布置,各环向盲沟3的上部与瓦斯排放管4相连通、两端分别与对应纵向排水管5相连通,各环向盲沟3的管壁上均开设有成组的水气收集孔。上述隧道的瓦斯设防段,是指隧道穿越瓦斯地层的部分,在隧道的此段部分,环向盲沟3埋设于初期支护I内,由围岩及围岩裂隙18渗入的水、气,经环向盲沟3上的水气收集孔进入水气引排分离系统;而环向盲沟3呈拱形并沿隧道环向布置,且环向盲沟3的上部与瓦斯排放管4相连通、两端分别与对应纵向排水管5相连通,同时,瓦斯排放管4设置于隧道拱顶,纵向排水管5设置于隧道边墙底部,因此,水沿环向盲沟3向下流动进入纵向排水管5,然后经隧道排水结构排出;瓦斯气体则沿环向盲沟3向上流动进入瓦斯排放管4并经瓦斯排放管4引出至隧道外部的瓦斯处理装置,能有效保证地下水和瓦斯的分别汇集和排出,避免水、气的相互干扰。上述水气收集孔的孔径、数量和分布根据实际的瓦斯地层的渗漏状况而定,可以为一组、也可以为多组,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水气收集孔仅设置一组并均匀分布于环向盲沟3的上半部表面。上述瓦斯排放管4与瓦斯处理装置的连通方式,根据实际的地层情况确定,如可以在山体开设纵向通道连通、瓦斯排放管4 一端或两端延伸至隧道外与瓦斯处理装置相连通。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隧道具有一定坡度,两端一端高一端低,因此,采用瓦斯排放管4仅一端延伸至隧道外部并与设置于所述隧道外部的瓦斯处理装置相连通的方式,且瓦斯排放管4延伸至隧道外部位于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瓦斯隧道的隧道结构

【技术保护点】
用于瓦斯隧道的隧道结构,包括位于外层的初期支护(1)和位于内层的二次衬砌(2)以及隧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隧道的瓦斯设防段设置有水气引排分离系统,所述水气引排分离系统包括纵向排水管(5)、瓦斯排放管(4)和环向盲沟(3);所述瓦斯排放管(4)沿隧道纵向设置于隧道瓦斯设防段的拱顶,所述瓦斯排放管(4)与设置于所述隧道外部的瓦斯处理装置相连通;所述纵向排水管(5)分别沿隧道纵向设置于隧道瓦斯设防段两侧边墙的底部并与所述隧道排水结构相连通;所述环向盲沟(3)沿隧道纵向阵列且均埋设于隧道瓦斯设防段的初期支护(1)内,各环向盲沟(3)均呈拱形并沿隧道环向布置,各环向盲沟(3)的上部与瓦斯排放管(4)相连通、两端分别与对应纵向排水管(5)相连通,各环向盲沟(3)的管壁上均开设有成组的水气收集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联李玉文郑金龙朱长安林国进高世军唐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