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气体分布功能的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538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7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气体分布功能的过滤器,该过滤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该壳体内的管板,所述管板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滤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管,其中,所述过滤器还包括环形导流结构,该环形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位于所述滤芯的外侧,所述进气管连通到所述环形导流结构,使得通过该进气管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含尘气体经过所述环形导流结构引导后向下流动。因此,含尘气体经过设置壳体的内部且包围滤芯的环形导流结构的引导后,能够向下流动与固体颗粒沉降方向同向,且环形导流结构不占用管板排布滤芯的空间,进而能够显著提高气固分离效率和延长过滤器的操作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能源、化工领域的气固过滤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气体分布功能的过滤器
技术介绍
气固过滤器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制药、环保等行业,常规过滤器在使用过程中含尘气体从过滤器底部自下而上流动,固定颗粒被滤芯拦截形成滤饼,净化后的气体通过滤芯后排出。当过滤压降增大后启动反吹,通过高速脉冲气体反吹将表面滤饼破碎、脱落,滤饼即从下方灰斗中排出。反吹时因滤饼破碎,部分粒径较小的固体颗粒粉尘易悬浮在气流中,难以落入灰斗中。尤其是当气体流动方向向上,与滤饼沉降方向相反时,会产生较多的悬浮粉尘,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悬浮粉尘越多,增大了过滤器的负荷,容易造成过滤器堵塞,严重影响气固分离效率和过滤器的使用寿命。现有的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过滤器结构如图1所示,进气管11’伸入至过滤器中部,增加竖直的导气筒12将气体导入到管板20下方,含尘气体从导气筒12上部开口流出后自上而下流动。改进后的气体流向和固体沉降方向均向下,避免了气体再次携带固定颗粒形成悬浮,再次进入滤芯过滤,提高了气固的分离效率。但这种改进的结构的明显的一个缺点是,导气筒12所占用的管板面积不能排布滤芯。随着近年来过滤器装置规模的逐渐增大,导气筒直径日益增大,占用了过滤器大量的内部空间,特别是占用了管板面积导致不能排布滤芯。因此,在含尘气体的处理量相同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增大管板直径来保证滤芯的排布数量,大幅增加了制造成本。更为严重的是,研宄人员发现,当管板直径越大,在反吹过程中越易发生振动,导致管板法兰发生泄漏引发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过滤器整个装置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气体分布功能的过滤器,该过滤器能够提高气固分离效率和延长过滤器的操作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气体分布功能的过滤器,该过滤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该壳体内的管板,所述管板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滤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管,其中,所述过滤器还包括环形导流结构,该环形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位于所述滤芯的外侧,所述进气管连通到所述环形导流结构,使得通过该进气管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含尘气体经过所述环形导流结构引导后向下流动。优选地,所述环形导流结构包括从所述壳体的内壁朝向所述滤芯延伸的底板,以及从该底板的末端向上延伸的折流挡板,并且该折流挡板与所述管板之间具有间隙。优选地,所述底板和所述折流挡板之间夹角为锐角或直角。优选地,所述底板上形成有沉降开孔,且所述沉降开孔的直径与所述底板的径向宽度的比值范围为0.1-0.5。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的中心线与所述管板下表面的竖直距离为200-1000mm,所述折流挡板的上端和所述管板下表面的竖直距离为50-400mm。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的中心线与所述管板下表面的竖直距离为400-800mm,所述折流挡板的上端和所述管板下表面的竖直距离为100-250mm。优选地,所述底板形成为圆环结构。优选地,所述底板形成为圆弧结构,且该圆弧结构相对于所述进气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圆弧结构的圆心角介于240°和360°之间。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径向宽度和所述进气管的内径的比值为0.5-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壳体的内部设置包围所述滤芯的环形导流结构,使得通过进气管进入所述壳体的含尘气体经过该环形导流结构的引导后能向下流动,即,在实现了含尘气体和固体颗粒沉降方向同向,且使得含尘气体在壳体内均匀分布;同时,由于环形导流结构不占用管板排布滤芯的空间,使过滤器在过滤面积和处理能力不变的条件下,缩小了管板尺寸,可降低过滤器装置的制造成本,且能减少反吹过程中的振动,加强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过滤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具有气体分布功能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具有气体分布功能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图1中沿垂直于过滤器的轴线且包括进气管的中心线的平面所截得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相对于图4中折流挡板和底板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壳体11,11’进气管12导气筒20管板21滤芯30环形导流结构31底板32折流挡板33沉降开孔40反吹组件 41反吹气进气管42吹嘴α 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相对具有气体分布功能的过滤器的安装方位而言的,具体地,朝向过滤器灰斗的方向为下,朝向过滤器顶盖的方向为上,“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如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气体分布功能的过滤器,该过滤器包括壳体10以及设置在该壳体10内的管板20,所述管板20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滤芯21,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进气管11,其中,所述过滤器还包括环形导流结构30,该环形导流结构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并且位于所述滤芯21的外侧,所述进气管11连通到所述环形导流结构30,即,环形导流结构30和壳体10的内壁所围成的开放腔室相连通,进气管11使得通过该进气管11进入所述壳体10内的含尘气体经过所述环形导流结构30引导后向下流动。因此,在壳体10的内部设置包围所述滤芯21的环形导流结构30,使得通过进气管11进入所述壳体10的含尘气体经过该环形导流结构30的引导后能向下流动,即,在实现了含尘气体和固体颗粒沉降方向同向,且使得含尘气体在壳体10内均匀分布;同时,由于环形导流结构30不占用管板20排布滤芯21的空间,使过滤器在过滤面积和处理能力不变的条件下,缩小了管板20尺寸,可降低过滤器装置的制造成本,且能减少反吹过程中的振动,加强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构思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例如环形导流结构的具体结构和进气管的布置方位,例如环形导流结构可以形成为上端具有翻边的圆筒结构,该翻边和圆筒通过光滑曲线过渡连接,为了方便说明本技术,在此只介绍其中的优选方式,该优选实施方式只用于说明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导流结构30包括从所述壳体10的内壁朝向所述滤芯21延伸的底板31,以及从该底板31的末端向上延伸的折流挡板32,并且该折流挡板32与所述管板20之间具有间隙。S卩,底板31、折流挡板32、壳体10以及管板20四者共同形成一个上部具有和滤芯连通的开口的空腔,换言之,开口以下的空腔是和滤芯21相隔开的,且环绕滤芯21设置,以使得从进气管11进入的含尘气体能够在渗透进入滤芯21之前沿壳体10的周向流动扩散,保证气体分布的均匀性。其中,为避免沉降到底板31上的固体颗粒的堆积,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底板31上形成有沉降开孔33,且沉降开孔33的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气体分布功能的过滤器,该过滤器包括壳体(10)以及设置在该壳体(10)内的管板(20),所述管板(20)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滤芯(21),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进气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还包括环形导流结构(30),该环形导流结构(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并且位于所述滤芯(21)的外侧,所述进气管(11)连通到所述环形导流结构(30),使得通过该进气管(11)进入所述壳体(10)内的含尘气体经过所述环形导流结构(30)引导后向下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德飞杨玖坡黄泽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