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割片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337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割片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在所述下模(2)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21),该第一凹槽(21)的槽底中部均设有凸台(21),在每个所述第一凹槽(21)的槽底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顶块(23),在所述上模(1)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凹槽(11),每个所述第二凹槽(11)的槽底中部均设有导向杆(12),在每个所述第二凹槽(11)的槽底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顶块(13),在每个所述的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12)均设有卸料槽(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上模和下模的对应位置上设置若干个凹槽和凸块,简化了分液孔的结构,提高了易割片的受力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易割片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易割片模具
技术介绍
在铸造生产中,为了避免铸件出现缺陷,一般都在铸件型腔上方设置有冒口,而为了方便铸件冒口与铸件本体的分离,冒口下端一般还设置有易割片,但是常用的易割片分液孔形状较为复杂,制造上存在一定难度,使得铸件冒口和铸件本体分离时需要找到合适的角度位置才能比较方便的实现分离;另外,易割片的制造一般是一模一型,模具费用较高,且不同厂家需要不同的规格型号,生产中要频繁的更换模具和调试,成本较高且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能简化生产又能简化分液孔形状的易割片模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易割片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在所述下模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每个所述第一凹槽内均设有环状台阶结构,该第一凹槽的槽底中部均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每个所述凸台的上端面与对应位置环状台阶结构的台阶面齐平;在每个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顶块,每个第一凹槽内若干个所述第一顶块的上端面均齐平,每个所述第一顶块的上端面均低于对应位置环状台阶结构的台阶面;在所述上模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凹槽,若干个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与若干个第一凹槽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中部均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下端的边沿为斜边结构,在每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顶块,每个第二凹槽内若干个所述第二顶块的上端面均齐平,所述第二顶块的下端面高于上模的下端面;在每个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一侧均设有卸料槽,上、下对应位置凹槽的所述卸料槽均上、下对齐,每个所述卸料槽与对应位置的凹槽均连接贯通;所述第一顶块的下端以及第二顶块的上端均连接有压板,两个所述压板与对应位置的上模和下模之间各设有一个橡胶垫。采用以上结构,上模和下模上、下贴合时,上、下对应位置的卸料槽形成一个孔状结构,利用该孔状结构可以把易割片的材料导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形成易割片的毛坯形状,升高上模,环状台阶状结构与易割片的下端面抵接,再次下移上模,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槽边形成刃口,对易割片毛胚在挤压成形过程中外侧的冒出部分进行去毛刺或整边,使易割片的外侧整齐,同时,凸台与易割片中部的分液孔对齐定位,由于凸台是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分液孔孔边的下端在进料和挤压定型过程中也由此形成斜边的过渡连接结构,接着,上模中部的导向杆对分液孔也实施挤压,并利用导向杆下端边沿的斜边结构使分液孔孔边的上部也形成斜边的过渡连接结构,这样在铸件冒口和铸件本体分离时,分液孔上、下两处的斜边可以去应力,在实现方便分离的同时也提高了易割片的受力强度;成型完成的同时,上模中的第二顶块伸出抵接易割片上端面的对应位置,防止易割片的外侧与上模的第二凹槽发生卡持,并使易割片保留在第一凹槽内,而在上模向上回移的同时,下模中的第一顶块从下端顶出易割片,使易割片的外侧也脱离第一凹槽的槽边,防止槽边卡持,橡胶垫和压板的设置,使得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的抵接易割片的对应位置时,具有一定的刚性以及相适应的缓冲效果,最后手动取出易割片即可,如脱离不到位,可通过卸料槽伸入辅助工具以便取出易割片,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简化了易割片分液孔的形状,提高了分液孔的受力强度。结合易割片的使用效率,同时为了便于生产多种尺寸规格的易割片,节约制造成本,作为优选,若干个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为圆形,对应位置上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直径均相互适配。为了使易割片的上、下端对应的受力点一致,避免错位受力造成损坏,作为优选,每个第一凹槽内的若干个所述第一顶块与对应位置第二凹槽内的若干个所述第二顶块均——对应。为了限位第二凸块的位移,使易割片分液孔上端斜面的成型不影响下端斜面,同时缓冲限位抵接时的挤压力,作为优选,在每个所述导向杆的中部均沿竖直方向穿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上端穿设过对应位置的橡胶垫,并与对应位置的压板连接固定。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上模和下模的对应位置上设置若干个凹槽和凸块,简化了分液孔的结构,提高了易割片的受力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由上模I和下模2等组成,在所述下模2上设有四个第一凹槽21,在所述上模I上设有四个第二凹槽11,四个所述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11均为圆形,对应位置上的所述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11的直径均相互适配。每个所述第一凹槽21内均设有环状台阶结构,该第一凹槽21的槽底中部均设有凸台22,所述凸台22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每个所述凸台22的上端面与对应位置环状台阶结构的台阶面齐平;在每个所述第一凹槽21的槽底均匀设有三个第一顶块23,每个第一凹槽内三个所述第一顶块23的上端面均齐平,每个所述第一顶块23的上端面均低于对应位置环状台阶结构的台阶面。四个所述第二凹槽11的位置与四个第一凹槽21--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凹槽11的槽底中部均设有导向杆12,在每个所述第二凹槽11的槽底均匀设有三个第二顶块13,每个第二凹槽11内三个所述第二顶块13的上端面均齐平,所述第二顶块13的下端面高于上模I的下端面;每个第一凹槽21内的三个所述第一顶块22与对应位置第二凹槽11内的三个所述第二顶块13均对应。在每个所述的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1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割片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2)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21),每个所述第一凹槽(21)内均设有环状台阶结构,该第一凹槽(21)的槽底中部均设有凸台(21),所述凸台(22)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每个所述凸台(22)的上端面与对应位置环状台阶结构的台阶面齐平;在每个所述第一凹槽(21)的槽底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顶块(23),每个第一凹槽内若干个所述第一顶块(23)的上端面均齐平,每个所述第一顶块(23)的上端面均低于对应位置环状台阶结构的台阶面;在所述上模(1)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凹槽(11),若干个所述第二凹槽(11)的位置与若干个第一凹槽(21)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凹槽(11)的槽底中部均设有导向杆(12),所述导向杆(12)下端的边沿为斜边结构,在每个所述第二凹槽(11)的槽底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顶块(13),每个第二凹槽(11)内若干个所述第二顶块(13)的上端面均齐平,所述第二顶块(13)的下端面高于上模(1)的下端面;在每个所述的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12)的一侧均设有卸料槽(3),上、下对应位置凹槽的所述卸料槽(3)均上、下对齐,每个所述卸料槽(3)与对应位置的凹槽均连接贯通;所述第一顶块(23)的下端以及第二顶块(13)的上端均连接有压板(4),两个所述压板(4)与对应位置的上模(1)和下模(2)之间各设有一个橡胶垫(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乐迪机车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