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1303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水输入装置和蒸汽发生器;水输入装置包括水箱及设置在水箱输出端的射流泵,蒸汽发生器包括与射流泵输出端相连接的箱体及设置在箱体内的加热器,在箱体侧壁上设置有高速热风入口,箱体内设置有汽水分离器,高速热风入口位于所述的汽水分离器下方与所述射流泵相对的一侧,在所述的汽水分离器上方设置有蒸汽净化器,蒸汽净化器上方的箱体上设置有蒸汽输出口;在箱体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污口和排水口,箱体底部设置有反洗水入口,反洗水入口上设置有单向阀,汽水分离器下方的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反洗水出口。通过向蒸汽发生器内高速射入液体并对其进行加热汽化,提高蒸汽发生效率,同时实现内部反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蒸汽是常用的热动力来源。当前蒸汽发生器主要通过将液体加入容器内并用发热管对液体进行加热,由于液体通常处于不流动状态,导致容器内液体的温度存在温差,蒸汽发生效率受限,液体不流动也容易造成液体内的杂质淤积在容器内,不容易清理,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能够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向蒸汽发生器内高速射入液体并对其进行加热汽化,提高蒸汽发生效率,同时实现内部反洗。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水输入装置和蒸汽发生器;所述的水输入装置包括水箱及设置在水箱输出端的射流泵,所述的水箱输出端与射流泵之间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包括与射流泵输出端相连接的箱体及设置在箱体内的加热器,所述的加热器位于箱体中部下方,在所述的箱体侧壁上设置有高速热风入口,在所述的高速热风入口上设置有单向阀,在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汽水分离器,所述的高速热风入口位于所述的汽水分离器下方与所述射流泵相对的一侧,在所述的汽水分离器上方设置有蒸汽净化器,所述的蒸汽净化器上方的箱体上设置有蒸汽输出口 ;在所述的箱体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污口和排水口,所述的箱体底部设置有反洗水入口,在所述的反洗水入口上设置有单向阀,在汽水分离器下方的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反洗水出口,在所述的反洗水出口上设置有抽水泵;在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的液位传感器、电磁阀、射流泵、抽水泵均与蒸汽发生器控制箱相连接。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在所述的箱体内壁上设置有分流器,所述的分流器位于所述高速热风入口下方,所述的分流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箱体内壁上,所述的分流器沿箱体轴线方向呈螺旋状排布使箱体内壁一侧形成螺旋状水流通道。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在所述的箱体顶端设置有膨胀器。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的单向阀为翼式止回阀。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在所述的水箱输出端与电磁阀之间设置有防污隔断阀。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通过设置射流泵,能够将水箱内的水加速喷入箱体内进行加热汽化,分散的液滴在加热器作用下能够具有更高的汽化效率;(2)本技术通过设置高速热风入口,对加入箱体内的液滴进行高速热风加速,使其运动更加迅速,进而在运动过程中与加热器接触更多,更容易被汽化;(3)本技术通过设置反洗机构,能够对箱体内进行水洗,避免箱体内累积污垢影响使用,通过反洗机构,能够实现自动反洗,降低工作人员维护设备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01.水箱,102.射流泵,103.电磁阀,104.箱体,105.加热器,106.汽水分离器,107.高速热风入口,108.蒸汽净化器,109.蒸汽输出口,110.排污口,111.排水口,112.反洗水入口,113.单向阀,114.反洗水出口,115.抽水泵,116.分流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水输入装置和蒸汽发生器;所述的水输入装置包括水箱101及设置在水箱输出端的射流泵102,所述的水箱输出端与射流泵102之间设置有电磁阀103 ;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包括与射流泵102输出端相连接的箱体104及设置在箱体104内的加热器105,所述的加热器105位于箱体101中部下方,在所述的箱体101侧壁上设置有高速热风入口 107,在所述的高速热风入口 107上设置有单向阀,在所述的箱体101内设置有汽水分离器106,所述的高速热风入口 107位于所述的汽水分离器106下方与所述射流泵102相对的一侧,在所述的汽水分离器106上方设置有蒸汽净化器108,所述的蒸汽净化器108上方的箱体104上设置有蒸汽输出口 109 ;在所述的箱体104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污口 110和排水口 111,所述的箱体104底部设置有反洗水入口 112,在所述的反洗水入口 112上设置有单向阀113,在汽水分离器106下方的箱体104的侧壁上设置有反洗水出口 114,在所述的反洗水出口 114上设置有抽水泵115 ;在所述的箱体104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的液位传感器、电磁阀103、射流泵102、抽水泵115均与蒸汽发生器控制箱相连接。控制箱启动电磁阀103,使水箱101内的水得以输出到射流泵102,控制箱启动射流泵102,通过射流泵102将水箱101内的水喷入箱体104内,高速喷入箱体104内的液体在设置在箱体104内的加热器105的加热作用下被汽化,经过从一侧进入箱体104的高速热风在加速射流泵102喷入的液体运动的同时,使得被汽化的蒸汽加速运动进入汽水分离器106,在汽水分离器106的作用下实现汽水分离,经分离的蒸汽经过蒸汽净化器108后从蒸汽输出口 109输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将箱体104内的液体排空,通过反洗水入口 112向箱体104内加入清水,清水对箱体104内进行冲刷,启动反洗水出口 114端的抽水泵115,加速掺杂有箱体104内杂质的污水排出,实现对箱体104内部的清洗。为了增加水流与加热器105更多接触以提高效率,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的箱体104内壁上设置有分流器116,所述的分流器116位于所述高速热风入口 107下方,所述的分流器116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箱体104内壁上,所述的分流器116沿箱体104轴线方向呈螺旋状排布使箱体104内壁一侧形成螺旋状水流通道。水流进入箱体104内后,在箱体104内沿着分流器116呈螺旋状流动,进而能够在流动过程中与加热器有更多的接触面,能够更加方便散热,提高汽化效率;同时采用螺旋排布的分流器116,能够使水在流动时不容易累积在箱体104内壁上,进而不容易出现杂质淤积,减少对箱体104的清洗次数,提高工作效率。为了调整箱体104内所受压力,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的箱体104顶端设置有膨胀器。通过膨胀器运行使箱体104内的压力能够得到实时调整,避免安全隐患。为了避免水锤现象发生,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的单向阀为翼式止回阀。为了避免大量杂质进入箱体104影响箱体104运行,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的水箱101输出端与电磁阀103之间设置有防污隔断阀。也可以在电磁阀103输入端设置过滤网用于过滤颗粒较大的杂质,避免杂质淤积影响蒸汽发生器运行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水输入装置和蒸汽发生器; 所述的水输入装置包括水箱(101)及设置在水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水输入装置和蒸汽发生器;所述的水输入装置包括水箱(101)及设置在水箱(101)输出端的射流泵(102),所述的水箱输出端与射流泵(102)之间设置有电磁阀(10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包括与射流泵(102)输出端相连接的箱体(104)及设置在箱体(104)内的加热器(105),所述的加热器(105)位于箱体(101)中部下方,在所述的箱体(101)侧壁上设置有高速热风入口(107),在所述的高速热风入口(107)上设置有单向阀,在所述的箱体(101)内设置有汽水分离器(106),所述的高速热风入口(107)位于所述的汽水分离器(106)下方与所述射流泵(102)相对的一侧,在所述的汽水分离器(106)上方设置有蒸汽净化器(108),所述的蒸汽净化器(108)上方的箱体(104)上设置有蒸汽输出口(109);在所述的箱体(104)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污口(110)和排水口(111),所述的箱体(104)底部设置有反洗水入口(112),在所述的反洗水入口(112)上设置有单向阀(113),在汽水分离器(106)下方的箱体(104)的侧壁上设置有反洗水出口(114),在所述的反洗水出口(114)上设置有抽水泵(115);在所述的箱体(104)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的液位传感器、电磁阀(103)、射流泵(102)、抽水泵(115)均与蒸汽发生器控制箱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祥乐李修和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吉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