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弦乐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292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弦乐器支架。包括铰接连接的两个支撑分部,支撑分部包括位于中部的、竖置的靠板以及位于两侧的、平置的后支脚和支撑板,在支撑板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托板,后支脚的底缘和托板的底缘平齐,后支脚顶缘的轮廓形状与靠板侧缘的轮廓形状相一致,支撑板与托板交界处的轮廓形状与靠板侧缘的轮廓形状相一致,支撑板的顶缘向斜上方延伸;后支脚和支撑板两者内端的顶部分别与靠板底部的两侧铰接连接,在后支脚和支撑板两者内端的顶部分别固接有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支撑板顶缘的内端设有限位凸块、外端设有外挡杆,在支撑板顶缘的中部开设有收纳槽并铰接连接有可落入收纳槽的挡块;两个支撑分部的靠板的顶部铰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弦乐器支架
技术介绍
吉它等弦乐器通常需要摆放在支架上,在非使用状态下在上述支架上进行摆放时能够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的结构变形等问题,进而保护乐器的音质不受影响。现有的支架一般为类似三脚架的结构,打开后形成承托平面,弦乐器贴靠在承托平面上。上述结构的支架存在如下缺陷:首先,三脚架结构并不能保证支撑的可靠性和稳固性,不同弦乐器的重心位置不同,因此对于体积较大、重心靠上的乐器来说,容易导致倾倒等事故;其次,上述支架一般只适合一种尺寸的乐器,在不同使用场合需要摆放不同尺寸的乐器时,难以满足要求;再者,上述支架的收放操作比较繁琐、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收放操作便捷、携带方便的折叠式弦乐器支架。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弦乐器支架包括铰接连接的两个支撑分部,向两侧打开后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撑框架;支撑分部包括位于中部的、竖置的靠板以及位于两侧的、平置的后支脚和支撑板,在支撑板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托板,后支脚的底缘和托板的底缘平齐,后支脚顶缘的轮廓形状与所在靠板一侧的侧缘轮廓形状相一致,支撑板与托板交界处的轮廓形状与所在靠板一侧的侧缘轮廓形状相一致,支撑板的顶缘向斜上方延伸;后支脚和支撑板两者内端的顶部分别与靠板底部的两侧铰接连接,在后支脚和支撑板两者内端的顶部分别固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在支撑板顶缘的内端设有限位凸块、外端设有外挡杆,在支撑板顶缘的中部开设有收纳槽并铰接连接有可落入收纳槽的挡块;两个支撑分部的靠板的顶部采用铰接轴铰接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折叠式弦乐器支架,与现有的支架相比,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铰接连接的两个支撑分部并设置支撑分部由竖置的靠板和平置的后支脚、支撑板构成,为弦乐器提供了一种打开后能够进行稳固支撑的三角形支撑框架。通过设置支撑板、托板的长度近似与靠板的长度一致,配合后支脚,使支撑框架的重心更低、底盘面积更大,从而提升了支撑框架的稳定性。通过在支撑板顶缘的中部设置收纳槽并铰接连接可落入收纳槽的挡块、在支撑板顶缘的内端设置限位凸块、外端设置外挡杆,为不同厚度尺寸的弦乐器提供了两种支撑方案,挡块升起时适用于厚度尺寸较小的乐器摆放、挡块进入收纳槽中时适用于厚度尺寸较大的乐器摆放,通用性提高。通过设置后支脚和支撑板两者内端的顶部与靠板的底部两侧铰接连接、并设置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实现了不使用时进行折叠收纳的技术效果,收纳后支架的整体体积极度减小,十分便于携带。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半齿轮,分别一体成型于后支脚内端的顶部和支撑板内端的顶部。优选地:外挡杆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顶缘的延伸方向垂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支撑分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支撑分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折叠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铰接轴;2、靠板;3、后支脚;4、限位凸块;5、支撑板;6、挡块;7、外挡杆;8、收纳槽;9、托板;10、第二齿轮;11、第一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包括铰接连接的两个支撑分部,向两侧打开后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撑框架。支撑分部包括位于中部的、竖置的靠板2以及位于两侧的、平置的后支脚3和支撑板5,在支撑板5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托板9,后支脚3的底缘和托板9的底缘平齐,后支脚3顶缘的轮廓形状与所在靠板2 —侧的侧缘轮廓形状相一致,支撑板5与托板9交界处的轮廓形状与所在靠板2 —侧的侧缘轮廓形状相一致,支撑板5的顶缘向斜上方延伸。后支脚3和托板9、支撑板5构成了支架的底盘结构。后支脚3和支撑板5两者内端的顶部分别与靠板2底部的两侧铰接连接,在后支脚3和支撑板5两者内端的顶部分别固接有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0,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0啮合连接。这样,后支脚3和支撑板5两者是随动的并且转动的角度也完全一致,充分打开后能够形成图1和图2中稳定的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0均为半齿轮,分别一体成型于后支脚3内端的顶部和支撑板5内端的顶部。进行部件加工时,后支脚3可以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工艺得到,则第一齿轮11 一体成型在后支脚3上,也可以一体注塑成型后再进行加工得到第一齿轮11 ;托板9和支撑板5可以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工艺得到,则第二齿轮10 —体成型在支撑板5上,也可以一体注塑成型后再进行加工得到第二齿轮10。在支撑板5顶缘的内端设有限位凸块4、外端设有外挡杆7,在支撑板5顶缘的中部开设有收纳槽8并铰接连接有可落入收纳槽8的挡块6。本实施例中,外挡杆7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5顶缘的延伸方向垂直。上述各部件为不同厚度尺寸的弦乐器提供了两种支撑方案,挡块6升起时适用于厚度尺寸较小的乐器摆放,此时乐器的底部限定在限位凸块4和挡块6之间;挡块6进入收纳槽8中时适用于厚度尺寸较大的乐器摆放,此时乐器的底部限定在限位凸块4和外挡杆7之间;通用性提高。还可以为挡块6配置扭簧,使其在自然状态下成升起状态,即支架默认为厚度尺寸较小的弦乐器提供支撑。这样,当需要摆放厚度尺寸较大的弦乐器时,乐器放置到支撑板5上之后,其底部会将挡块6压入收纳槽8内。两个支撑分部的靠板2的顶部采用铰接轴I铰接连接。 图3是支架折叠后的视图,可以看出:充分折叠后,后支脚3向上转动升起,直至其顶缘与靠板2的侧缘相贴,托板9和支撑板5向上转动升起,直至两者的交界处即托板9的顶缘与靠板2的侧缘相贴,此时支撑板5位于两个支撑分部的靠板2之间;拨动两个支撑分部使之充分靠近,支架收纳折叠成块状,便于携带。使用时,转动后支脚3或者托板9使后支脚3和支撑板5充分展开,直至后支脚3的底缘与托板9的底缘平齐,之后扳动两个支撑分部向两侧打开,即形成三角形的支撑框架,弦乐器可以摆放在支撑板5的顶缘之间,乐器的后部靠接在两个靠板2的前侧边缘上。【主权项】1.一种折叠式弦乐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连接的两个支撑分部,向两侧打开后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撑框架;支撑分部包括位于中部的、竖置的靠板(2)以及位于两侧的、平置的后支脚⑶和支撑板(5),在支撑板(5)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托板(9),后支脚(3)的底缘和托板(9)的底缘平齐,后支脚(3)顶缘的轮廓形状与所在靠板(2) —侧的侧缘轮廓形状相一致,支撑板(5)与托板(9)交界处的轮廓形状与所在靠板(2) —侧的侧缘轮廓形状相一致,支撑板(5)的顶缘向斜上方延伸;后支脚(3)和支撑板(5)两者内端的顶部分别与靠板⑵底部的两侧铰接连接,在后支脚⑶和支撑板(5)两者内端的顶部分别固接有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0),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0)啮合连接;在支撑板(5)顶缘的内端设有限位凸块⑷、外端设有外挡杆(7),在支撑板(5)顶缘的中部开设有收纳槽(8)并铰接连接有可落入收纳槽(8)的挡块(6);两个支撑分部的靠板(2)的顶部采用铰接轴(I)铰接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弦乐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弦乐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连接的两个支撑分部,向两侧打开后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撑框架;支撑分部包括位于中部的、竖置的靠板(2)以及位于两侧的、平置的后支脚(3)和支撑板(5),在支撑板(5)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托板(9),后支脚(3)的底缘和托板(9)的底缘平齐,后支脚(3)顶缘的轮廓形状与所在靠板(2)一侧的侧缘轮廓形状相一致,支撑板(5)与托板(9)交界处的轮廓形状与所在靠板(2)一侧的侧缘轮廓形状相一致,支撑板(5)的顶缘向斜上方延伸;后支脚(3)和支撑板(5)两者内端的顶部分别与靠板(2)底部的两侧铰接连接,在后支脚(3)和支撑板(5)两者内端的顶部分别固接有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0),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0)啮合连接;在支撑板(5)顶缘的内端设有限位凸块(4)、外端设有外挡杆(7),在支撑板(5)顶缘的中部开设有收纳槽(8)并铰接连接有可落入收纳槽(8)的挡块(6);两个支撑分部的靠板(2)的顶部采用铰接轴(1)铰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爱冬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潜宇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