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化电调天线背靠背功分移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2081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极化电调天线背靠背功分移相器,包括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馈电线、第一耦合臂及第二耦合臂,第一微带线包括第一介质基板、置于第一介质基板顶层的第一金属线与置于第一介质基板的底层的第一接地板,第二微带线包括第二介质基板、置于第二介质基板顶层的第二金属线与置于第二介质基板的底层的第二接地板;第一接地板与第二接地板非电连接地相贴,第二耦合臂沿第二金属线相对运动,第二耦合臂沿第二金属线相对运动;馈电线分别与第二耦合臂及第二耦合臂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与移相器配合使用的移相器夹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微带线工程,采用移相器背靠背的结构,增加移相量,减小移相器面积,质量轻,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天线馈电
,具体为双极化电调天线背靠背功分移相器
技术介绍
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实现网络覆盖、话务量、干扰的优化,需要其使用的基站天线合理地调整垂直方向图的波束指向,使其指向角有水平面方向上做适当向下倾斜(简称波束下倾),而且这种下倾的角度需要随着应用环境的变化进行变化。具有这种功能的天线称为波束电下倾基站天线,简称电调天线。电调天线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电子方式改变共线阵天线的各个辐射单元的相位,从而实现合成方向图最大辐射点的变化,实现自动调整天线波束倾角的作用。保证在改变倾角后天线方向图变化不大,使主瓣方向覆盖距离缩短,同时又使整个方向图在服务小区扇区内减小覆盖面积但又不产生干扰。移相器是一个可连续改变相位的装置,从而使各辐射单元得到不同的相位Φ,从而实现波束下倾。移相器移相量的大小,主要是由移相器移相过程中,传输线长度变化的长短决定。要实现大移相量移相器,必须要加长传输线变化的长度。但是加长传输线长度变化范围又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技术难题,主要是移相器的幅度、驻波比、插入损耗等电气性能的稳定性问题。现有移相器技术缺点是移相量不足、尺寸过大。移相量不足直接影响天线方向图的下倾角度,限制基站天线的选址。尺寸过大会缩小电调天线馈电系统的布线空间,加大布线时的复杂度,对天线电气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还会影响天线美观,而且给后续的天线检修工作带来难度。美国专利申请号:US007907096B2,专利技术名称:PhaseShifter And AntennaIncluding Phase Shifter公开了一种移相器,该移相器滑片在滑动过程中,Fl端口和F2端口之间,F4和F5端口之间的相对相位是等长变化的,使电调天线产生相同的下倾角需要滑动较长的距离,不能满足电调天线大下倾角的要求;该移相器是对称圆弧设计,增加了移相器面积,达不到结构简单,面积小,成本低的要求。专利申请号201019050036.X公开了一种波浪式移相器,该移相器采用带状线结构,首先带状线相对微带线在工程上实现起来较困难,同时不利于后期调试与维护;其次,该移相器各端口阻抗变换的节数不一样,当滑片滑动时,各端口功率分配波动较大;另外,该移相器全金属打造,结构复杂,重量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的双极化背靠背功分移相器可实现大移相量,尺寸小。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双极化电调天线背靠背功分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馈电线、第一耦合臂及第二耦合臂;第一微带线包括第一金属线、第一介质基板与第一接地板,第一金属线置于第一介质基板的顶层,第一接地板置于第一介质基板的底层;第二微带线包括第二金属线、第二介质基板与第二接地板,第二金属线置于第二介质基板的顶层,第二接地板置于第二介质基板的底层;第一接地板与第二接地板非电连接地相贴,第一耦合臂沿第一金属线相对运动,第二耦合臂沿第二金属线相对运动;馈电线分别与第一耦合臂及第二耦合臂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线及所述第二金属线呈同心圆弧形,且半径相等,所述第一耦合臂和所述第二耦合臂两端固定,一端固定在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的圆心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耦合臂包括弧长小于第一金属线且与第一金属线重合的第一耦合微带线,第二耦合臂包括弧长小于第二金属线且与第二金属线重合的第二耦合微带线;所述第一介质基板与所述第二介质基板上分别设有位于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圆心上的基板圆心孔;第一耦合臂和第二耦合臂上分别设有耦合圆心孔,其分别位于第一耦合微带线和第二耦合微带线的圆心上。在所述第一介质基板的顶层上设置I个与所述第一金属线为同心圆弧的第一同心圆弧金属线,在所述第二介质基板的顶层上设置I个与所述第二金属线为同心圆弧的第二同心圆弧金属线;所述第一耦合臂上设置有与第一同心圆弧金属线重合的第一同心圆弧耦合微带线,所述第二耦合臂上设置有与第二同心圆弧金属线重合的第二同心圆弧耦合微带线。述移相器采用印刷电路板PCB板材制作,其介电常数为2.55。所述第一介质基板和第二介质基板上分别设置有固定通孔。所述双极化电调天线背靠背功分移相器的外部设有一种移相器夹紧件,其由两个倒置相对形成空腔的弹性L部件构成,空腔内顺序放置双极化电调天线背靠背功分移相器的所述第一耦合臂、所述第一微带线、所述第二微带线及所述第二耦合臂,并对其进行夹紧;L部件包括竖板和折板,折板上具有通孔,竖板与折板连接的固定端为竖板的固定端,相对竖板固定端的竖板另一端具有凸边,凸边上设有弯曲部,其弯曲方向与竖板具有折板一面的相对面方向一致,两个L部件的凸边互相伸入对方的通孔,通孔的边缘对弯曲部进行限位夹紧;所述两个L部件,其中一个L部件的竖板上设有一个与折板平行同向用于穿过所述基板圆心孔和所述耦合圆心孔的柱体。所述第一耦合臂及所述第二耦合臂在自由端一侧上分别具有伸出部,伸出部贯穿所述通孔并伸出所述移相器夹紧件外。所述L部件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部调节功分比例的调节螺杆的连接件,所述第一耦合臂及所述第二耦合臂的所述自由端上分别具有凸缘,所述通孔其尺寸刚好容纳凸缘。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采用微带线工程,采用移相器背靠背的结构,增加移相量,减小移相器面积,质量轻,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微带线及第二微带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第一移相器的的顶层和底层线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背第二移相器的的顶层和底层线路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耦合臂顶层线路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双极化电调天线背靠背功分移相器配合使用的一种移相器夹紧件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正面、反面及侧面的总装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极化电调天线背靠背功分移相器,包括第一移相器和第二移相器,第一移相器包括第一微带线、第一馈电线105及第一親合臂11 ;第二移相器包括第二微带线、第二馈电线205及第二耦合臂22。第一微带线包括第一金属线101、第一介质基板102与第一接地板103,第一金属线101置于第一介质基板102的顶层,第一接地板103置于第一介质基板的底层;第二微带线包括第二金属线201、第二介质基板202与第二接地板203,第二金属线201置于第二介质基板202的顶层,第二接地板203置于第二介质基板202的底层;第一接地板与第二接地板非电连接地相贴,第一耦合臂沿11第一金属线101相对运动,第二耦合臂22沿第二金属线201相对运动;第一馈电线105和第二馈电线205分别置于第一介质基板102与第二介质基板202的顶层,且分别与第一耦合臂11及第二耦合臂22耦合连接。如图2至图3,图2 Ca)为第一移相器的的顶层线路示意图,图2 (b)为第一移相器的底层线路示意图,图3 (a)为第二移相器的的底层线路示意图,图3 (b)为第二移相器的顶层线路示意图。第一金属线101及第二金属线201呈同心圆弧形,且半径相等。移相器的微带线采用圆弧形设计,实现微调功率分配,避免了输出功率分配波动太大。在第一介质基板102的顶层上还设置I个与第一金属线101为同心圆弧的第一同心圆弧金属线104,在第二介质基板202的顶层上还设置I个与第二金属线201为同心圆弧的第二同心圆弧金属线204,第一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双极化电调天线背靠背功分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馈电线、第一耦合臂及第二耦合臂;第一微带线包括第一金属线、第一介质基板与第一接地板,第一金属线置于第一介质基板的顶层,第一接地板置于第一介质基板的底层;第二微带线包括第二金属线、第二介质基板与第二接地板,第二金属线置于第二介质基板的顶层,第二接地板置于第二介质基板的底层;第一接地板与第二接地板非电连接地相贴,第一耦合臂沿第一金属线相对运动,第二耦合臂沿第二金属线相对运动;馈电线分别与第一耦合臂及第二耦合臂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沛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桑瑞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