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云飞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清洗蓄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0672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清洗蓄水池,主要涉及自来水存储领域。包括蓄水池、支架、电动机、传动装置、清洗架,所述蓄水池顶部设置小型备用池,所述蓄水池上设置人孔,所述人孔顶部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电动机,所述支架上设置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连接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由圆锥齿轮、丝杠丝母、组成,传动装置连接清洗架,电动机经传动装置能够带动清洗架同时实现沿固定轴的转动与沿丝杠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能够替代人工对蓄水池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能够将清洗架从蓄水池内取出,能够有效防止雨水、灰尘等杂物落入蓄水池内,具有操作简单,结构稳定,便于安装,易于集污,有效清洁,无清洗死角,清洗时仍可以供水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来水存储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清洗蓄水池
技术介绍
蓄水池是自来水厂“成品水”的存储设施,“成品水”通过供水管网直接流向千家万户,因此,蓄水池的卫生对保证出厂水水质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供水管网压力所限,高层建筑大都需要二次供水,即先把自来水贮存在蓄水池中,然后用泵打到住户家中。随着高层建筑快速增多,二次供水也就成为我国城市主要的供水方式。蓄水池容易滋生青苔和微生物,密闭不严也会进入雨水和异物,不及时清洗消毒,就会变成自来水的一大污染源,轻则造成池底泥沙堆积,重则各种垃圾杂物进入池内,造成自来水的二次污染。所以,为保证自来水质量,蓄水池的清洁工作尤为重要。目前,蓄水池的清洁工作多采用人工清洗,清洁人员必须进入蓄水池内进行清洗,费时费力,且蓄水池内多存在潮湿闷热现象,更为蓄水池的清洁工作增加了难度。而现有的自动清洗设备,由于存在着清洗死角,无法对蓄水池进行有效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清洗蓄水池,它可以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它能够替代人工对蓄水池进行清洗,具有操作简单,结构稳定,便于安装,易于集污,有效清洁,无清洗死角,清洗时仍可以供水的特点。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自动清洗蓄水池,包括圆柱形封闭结构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上部设置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置进水阀门,所述蓄水池的下部设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置出水阀门,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置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处设置排污阀门,所述蓄水池的上方设有小型备用池,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设置人孔,所述人孔的顶部设置支架,所述支架底部设置地脚支撑,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上设置电动机控制器,所述电动机转轴上设置第一皮带轮,所述支架的下方设置壳体,所述壳体为筒状结构并通过人孔穿入蓄水池内部,所述壳体底部设置盖板,所述壳体顶部设置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上设置皮带,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支架中间设置固定轴,所述固定轴插入壳体中,所述固定轴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圈与固定轴相连,所述第一轴承外圈与壳体相连,所述固定轴下部设置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下方设置第一圆锥齿轮,所述第一圆锥齿轮通过键连接在固定轴上,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下方设置第一螺母,所述固定轴与壳体通过第一螺母连接,所述壳体下部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外圈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内圈与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上设置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一侧设置第二圆锥齿轮,所述第二圆锥齿轮与第一圆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圆锥齿轮通过键连接在转动轴上,所述第二圆锥齿轮通过第二螺母固定在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一侧设置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一端与转动轴相连,所述连接套另一端设置丝杠,所述丝杠上设置丝母,所述丝母上设置清洗架,所述清洗架上设置刷子,所述清洗架上下两端设置支撑,所述支撑上设置万向轮,所述清洗架上设置喷水管路,所述喷水管路上设置喷头,所述蓄水池内壁的上部设有与丝杠相适应的一圆环形通槽,所述通槽的底部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上设置密封盖。所述清洗架采用不锈钢管制造,拐角处采用三通阀连接,清洗架本身作为喷水管路。所述清洗架采用采用短边在上的梯形结构。所述万向轮上设置弹簧。所述蓄水池底面为中间高四周低的球面。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蓄水池采用密闭结构,能够有效防止雨水、灰尘等杂物落入蓄水池内。2、本技术蓄水池利用电动机经传动装置带动清洗架对蓄水池进行清洗,能够替代人工进入蓄水池内清扫。3、本技术蓄水池利用圆锥齿轮与丝杠传动,能够同时实现转动与轴向移动,能够减小清洗架宽度,清洗完毕后,清洗架可以取出,避免了清洗架对水体的污染。4、本技术的清洗架上装有万向轮,能够减少清洗架转动的阻力,能够提高清洗效率。5、本技术的清洗架采用不锈钢管制造,清洗架本身作为喷水管路,能够减少重量,提高工作效率。6、本技术的清洗架采用梯形结构,能够保证清洗无死角。7、本技术的万向轮上设置弹簧,能够让万向轮始终接触蓄水池的上下表面,增加清扫的稳定性。8、本技术的蓄水池底面为中间高四周低的球面,能够更好的集污,方便污水的排出。【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清洗架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1、蓄水池;2、进水口 ;3、进水阀门;4、出水口 ;5、出水阀门;6、排污口 、排污阀门;8、小型备用池;9、人孔;10、支架;11、地脚支撑;12、电动机;13、电动机控制器;14、第一皮带轮;15、壳体;16、第二皮带轮;17、皮带;18、固定轴;19、第一轴承;20、第一轴套;21、第一圆锥齿轮;22、第一螺母;23、转动轴;24、第二轴承;25、第二轴套;26、第二圆锥齿轮;27、第二螺母;28、连接套;29、丝杠;30、丝母;31、清洗架;32、刷子;33、支撑;34、万向轮;35、喷水管路;36、喷头;37、圆环形通槽;38、通孔;39、密封盖;40、弹簧;41、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一种自动清洗蓄水池,包括圆柱形封闭结构的蓄水池1,能够有效防止雨水、灰尘等杂物落入蓄水池I内;所述蓄水池I的上部设置进水口 2,所述进水口 2处设置进水阀门3,所述蓄水池I的下部设置出水口 4,所述出水口 4处设置出水阀门5,所述蓄水池I的底部设置排污口 6,所述排污口 6处设置排污阀门7,所述蓄水池I的上方设有小型备用池8,能够为清洗蓄水池I提供水源,且保证清洗时不停水;其特征是:所述蓄水池I的顶部设置人孔9,所述人孔9的顶部设置支架10,所述支架10底部设置地脚支撑11,支架10通过地脚支撑11内的螺栓固定在蓄水池I顶部,能够保证清洗工作的稳定进行;所述支架10的一侧设置电动机12,能够为清扫工作提供动力,取代了人工清洗;所述电动机12上设置电动机控制器13,所述电动机12转轴上设置第一皮带轮14,所述支架10的下方设置壳体15,所述壳体15为筒状结构并通过人孔9穿入蓄水池I内部,所述壳体15底部设置盖板41,所述壳体15顶部设置第二皮带轮16,所述第二皮带轮16上设置皮带17,所述第二皮带轮16与第一皮带轮14通过皮带17连接,所述支架10中间设置固定轴18,所述固定轴18插入壳体15中,所述固定轴18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轴承19,所述第一轴承19内圈与固定轴18相连,所述第一轴承19外圈与壳体15相连,所述固定轴18下部设置第一轴套20,所述第一轴套20下方设置第一圆锥齿轮21,所述第一圆锥齿轮21通过键连接在固定轴18上,所述第一圆锥齿轮21下方设置第一螺母22,所述固定轴19与壳体15通过第一螺母22连接,所述壳体15下部设置转动轴23,所述转动轴23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轴承24,所述第二轴承24外圈与壳体15连接,所述第二轴承24内圈与转动轴23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清洗蓄水池,包括圆柱形封闭结构的蓄水池(1),所述蓄水池(1)的上部设置进水口(2),所述进水口(2)处设置进水阀门(3),所述蓄水池(1)的下部设置出水口(4),所述出水口(4)处设置出水阀门(5),所述蓄水池(1)的底部设置排污口(6),所述排污口(6)处设置排污阀门(7),所述蓄水池(1)的上方设有小型备用池(8),其特征是:所述蓄水池(1)的顶部设置人孔(9),所述人孔(9)的顶部设置支架(10),所述支架(10)底部设置地脚支撑(11),所述支架(10)的一侧设置电动机(12),所述电动机(12)上设置电动机控制器(13),所述电动机(12)转轴上设置第一皮带轮(14),所述支架(10)的下方设置壳体(15),所述壳体(15)为筒状结构并通过人孔(9)穿入蓄水池(1)内部,所述壳体(15)底部设置盖板(41),所述壳体(15)顶部设置第二皮带轮(16),所述第二皮带轮(16)上设置皮带(17),所述第二皮带轮(16)与第一皮带轮(14)通过皮带(17)连接,所述支架(10)中间设置固定轴(18),所述固定轴(18)插入壳体(15)中,所述固定轴(18)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轴承(19),所述第一轴承(19)内圈与固定轴(18)连接,所述第一轴承(19)外圈与壳体(15)连接,所述固定轴(18)下部设置第一轴套(20),所述第一轴套(20)下方设置第一圆锥齿轮(21),所述第一圆锥齿轮(21)通过键连接在固定轴(18)上,所述第一圆锥齿轮(21)下方设置第一螺母(22),所述固定轴(19)与壳体(15)通过第一螺母(22)连接,所述壳体(15)下部设置转动轴(23),所述转动轴(23)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轴承(24),所述第二轴承(24)外圈与壳体(15)连接,所述第二轴承(24)内圈与转动轴(23)连接,所述转动轴(23)上设置第二轴套(25),所述第二轴套(25)一侧设置第二圆锥齿轮(26),所述第二圆锥齿轮(26)与第一圆锥齿轮(21)啮合,所述第二圆锥齿轮(26)通过键连接在转动轴(23)上,所述第二圆锥齿轮(26)通过第二螺母(27)固定在转动轴(23)上,所述转动轴(23)一侧设置连接套(28),所述连接套(28)一端与转动轴(23)相连,所述连接套(28)另一端设置丝杠(29),所述丝杠(29)上设置丝母(30),所述丝母(30)上设置清洗架(31),所述清洗架(31)上设置刷子(32),所述清洗架(31)上下两端设置支撑(33),所述支撑(33)上设置万向轮(34),所述清洗架(31)上设置喷水管路(35),所述喷水管路(35)上设置喷头(36),所述蓄水池(1)内壁的上部设有与丝杠(29)相适应的一圆环形通槽(37),所述圆环形通槽(37)的底部设置通孔(38),所述通孔(38)上设置密封盖(3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卢云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