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池及全自动加样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08214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清洗池及全自动加样仪。该清洗池用于清洗加液针,包括清洗池外壳和清洗池内芯,所述清洗池外壳在轴向上设有一个上下贯通的第一阶梯孔,所述清洗池内芯设于所述第一阶梯孔的上部,所述清洗池内芯在轴向上设有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同轴设置,并且相互贯通,所述加液针至上而下伸入所述第二阶梯孔内,所述清洗池外壳的上部在径向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阶梯孔相互贯通的第三阶梯孔,所述清洗池内芯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三阶梯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若干斜通孔,所述第三阶梯孔通过所述斜通孔与所述第二阶梯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清洗效果好、交叉污染少的清洗池及全自动加样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清洗池及全自动加样仪
技术介绍
在医疗设备
,特别是用于检验血液的仪器,一般患者的血液样本都是采集在血液试管中,然后通过加样针、加试剂针、吸头等将样本或者试剂转移到反应杯或者反应试管中,通过与试剂的反应来实现加样、加试剂、检验或者提取等目的,一般来说吸头是一次性使用的,但是加样针和加试剂针一般都是重复使用的,因此就需要一种用于清洗加样针或者加试剂针的装置,进而减少样本之间的交叉污染,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清洗效果好、交叉污染少的清洗池及全自动加样仪。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清洗池,用于清洗加液针,包括清洗池外壳和清洗池内芯,所述清洗池外壳在轴向上设有一个上下贯通的第一阶梯孔,所述清洗池内芯设于所述第一阶梯孔的上部,所述清洗池内芯在轴向上设有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同轴设置,并且相互贯通,所述加液针至上而下伸入所述第二阶梯孔内,所述清洗池外壳的上部在径向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阶梯孔相互贯通的第三阶梯孔,所述清洗池内芯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三阶梯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若干斜通孔,所述第三阶梯孔通过所述斜通孔与所述第二阶梯孔相连通。所述清洗池内芯位于所述斜通孔处设有一圈凹槽,所述第三阶梯孔与所述凹槽相连通。所述清洗池外壳的一个侧面上设有一个校准块,所述校准块向外的侧面上设有一个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一个斜面。所述第一阶梯孔内侧的上部设有第一阶梯,所述清洗池内芯外侧的上部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卡装在第一阶梯上,并且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一阶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阶梯孔内侧位于所述第一阶梯下方设有第二阶梯,所述清洗池内芯外侧位于所述第一台阶下方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卡装在第二阶梯上,并且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第二阶梯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清洗池外壳的外侧设有第三阶梯,所述第三阶梯上卡装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用于固定所述清洗池。所述第一阶梯孔的内侧位于所述第二阶梯下方设有一圈第一内螺纹,所述清洗池内芯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二台阶的下方设有一圈外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互配合。所述第三阶梯孔内侧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清洗池内芯的上端面上围绕所述第二阶梯孔设有一圈凹陷。一种全自动加样仪,包括上述清洗池。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所述清洗池用于清洗加液针,包括清洗池外壳和清洗池内芯,加样针和加试剂针统称加液针,当加液针至上而下伸入第二阶梯孔中时,清洗液一方面从加液针的内部至上而下流,再从第一阶梯孔的下部流走,此操作则将加液针的内壁清洗干净了,另一方面,同步的,清洗液从第三阶梯孔流入,再通过斜通孔进入第二阶梯孔内,由于斜通孔是围绕加液针设置的,所以清洗液冲击加液针的外壁,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通过第一阶梯孔流走,此操作则将加液针的外壁清洗干净了。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清洗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清洗池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清洗池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清洗池外壳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清洗池内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清洗池内芯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校准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1、清洗池外壳;2、清洗池内芯;3、第一阶梯孔;4、第二阶梯孔;5、第三阶梯孔;6、斜通孔;7、凹槽;8、校准块;9、凸块;10、斜面;11、第一阶梯;12、第一台阶;13、第一密封圈;14、第二阶梯;15、第二台阶;16、第二密封圈;17、第三阶梯;18、固定块;19、凹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作为本技术所述清洗池的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用于清洗加液针(图中未示出),所述清洗池包括清洗池外壳1和清洗池内芯2,所述清洗池外壳1在轴向上设有一个上下贯通的第一阶梯孔3,所述清洗池内芯2设于所述第一阶梯孔3的上部,所述清洗池内芯2在轴向上设有第二阶梯孔4,所述第一阶梯孔3和第二阶梯孔4同轴设置,并且相互贯通,所述加液针至上而下伸入所述第二阶梯孔4内,所述清洗池外壳1的上部在径向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阶梯孔3相互贯通的第三阶梯孔5,所述清洗池内芯2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三阶梯孔5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八个斜通孔6,所述第三阶梯孔5通过所述斜通孔6与所述第二阶梯孔4相连通。加样针和加试剂针统称加液针,当加液针至上而下伸入第二阶梯孔中时,清洗液一方面从加液针的内部至上而下流,再从第一阶梯孔3的下部流走,此操作则将加液针的内壁清洗干净了,另一方面,同步的,清洗液从第三阶梯孔5流入,再通过斜通孔6进入第二阶梯孔4内,由于斜通孔6是围绕加液针设置的,所以清洗液冲击加液针的外壁,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通过第一阶梯孔3流走,此操作则将加液针的外壁清洗干净了。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池内芯2位于所述斜通孔6处设有一圈凹槽7,所述第三阶梯孔5与所述凹槽7相连通。所述凹槽7作为清洗液暂存的一个腔体,充盈清洗液之后将清洗液压入所述第二阶梯孔4内,进而对第二阶梯孔4内的加液针的外壁进行清洗。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池外壳1的一个侧面上设有一个校准块8,所述校准块8向外的侧面上设有一个凸块9,所述凸块9上设有一个斜面10。所述校准块8用于校准清洗池的位置,即第二阶梯孔4的位置,加液针每次使用之后都需要进行清洗,则加液针需要多次来回伸入或者退出所述第二阶梯孔4,如果第二阶梯孔4的位置有偏差,则在上下运动的时候加液针容易损坏,当加液针靠近清洗池的时候,先沿所述斜面10滑动,所述斜面10作为一个校准面,给加液针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阶梯孔3内侧的上部设有第一阶梯11,所述清洗池内芯2外侧的上部设有第一台阶12,所述第一台阶12卡装在第一阶梯11上,并且所述第一台阶12与所述第一阶梯1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3。所述第一阶梯11、第一台阶12和第一密封圈13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凹槽7内的清洗液从清洗池外壳1和清洗池内芯2之间向上流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阶梯孔3内侧位于所述第一阶梯11下方设有第二阶梯14,所述清洗池内芯2外侧位于所述第一台阶12下方设有第二台阶15,所述第二台阶15卡装在第二阶梯14上,并且所述第二台阶15与所述第二阶梯14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6。所述第二阶梯14、第二台阶15和第二密封圈16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凹槽7内的清洗液从清洗池外壳1和清洗池内芯2之间向下流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池外壳1的外侧设有第三阶梯17,所述第三阶梯17上卡装设有固定块18,所述固定块18用于固定所述清洗池。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阶梯孔3的内侧位于所述第二阶梯14下方设有一圈第一内螺纹,所述清洗池内芯2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二台阶15的下方设有一圈外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洗池,用于清洗加液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池外壳和清洗池内芯,所述清洗池外壳在轴向上设有一个上下贯通的第一阶梯孔,所述清洗池内芯设于所述第一阶梯孔的上部,所述清洗池内芯在轴向上设有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同轴设置,并且相互贯通,所述加液针至上而下伸入所述第二阶梯孔内,所述清洗池外壳的上部在径向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阶梯孔相互贯通的第三阶梯孔,所述清洗池内芯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三阶梯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若干斜通孔,所述第三阶梯孔通过所述斜通孔与所述第二阶梯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洗池,用于清洗加液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池外壳和清洗池内芯,所述清洗池外壳在轴向上设有一个上下贯通的第一阶梯孔,所述清洗池内芯设于所述第一阶梯孔的上部,所述清洗池内芯在轴向上设有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同轴设置,并且相互贯通,所述加液针至上而下伸入所述第二阶梯孔内,所述清洗池外壳的上部在径向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阶梯孔相互贯通的第三阶梯孔,所述清洗池内芯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三阶梯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若干斜通孔,所述第三阶梯孔通过所述斜通孔与所述第二阶梯孔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池内芯位于所述斜通孔处设有一圈凹槽,所述第三阶梯孔与所述凹槽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池外壳的一个侧面上设有一个校准块,所述校准块向外的侧面上设有一个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一个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孔内侧的上部设有第一阶梯,所述清洗池内芯外侧的上部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卡装在第一阶梯上,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渊博石学园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凯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