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型导线绝缘遮蔽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88918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9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热型导线绝缘遮蔽罩,所述遮蔽罩采用双层遮蔽结构,内层为隔热层,外层为绝缘层;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采用连接块连接;所述连接块为耐热阻燃连接块;所述遮蔽罩的两端均设有安装滑槽,所述滑槽与其他遮蔽罩配合连接;所述绝缘层与所述隔热层上均设置提升孔;所述隔热层采用隔热阻燃材料制成;所述隔热层内侧设置防滑垫;所述连接块设置于隔热层外侧,所述连接块的上端设置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直流接地极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的导线绝缘遮蔽,有效的隔绝了导线高温对绝缘材料和作业人员的影响,起到了绝缘保护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绝缘遮蔽罩,特别涉及一种隔热型导线绝缘遮蔽罩
技术介绍
直流接地极线路是直流输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承担了直流输电系统单极运行时的系统电流和双极运行时的不平衡电流的流通。单极运行时,其流经的电流高达数千安培,因此接地极线路须采用耐热导线作为载体。同时接地极线路的最大运行电压不超过10kV,与配电线路类似。直流接地极线路的的过电压较低,一般不会超过35kV,其塔头间隙设计时按35kV系统考虑,塔身结构按照220kV线路设计。接地极线路导线考虑到单极运行时需要通过较大电流,故线路一般采用耐热导线。因此接地极线路带电作业方式可参考220kV线路和配网线路带电作业的特点,同时考虑耐热导线高温运行时对带电作业的影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需要对工作区域内的带电体和和接地体进行绝缘遮蔽,而接地极线路需要考虑高温导线对绝缘遮蔽用具的影响,普通导线绝缘遮蔽罩无法满足接地极线路带电作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隔热型导线绝缘遮蔽罩,可用于直流接地极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的导线绝缘遮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热型导线绝缘遮蔽罩,所述遮蔽罩采用双层遮蔽结构,内层为隔热层,外层为绝缘层;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采用连接块连接;所述连接块为耐热阻燃连接块。所述遮蔽罩的两端均设有安装滑槽,所述滑槽与其他遮蔽罩配合连接。所述绝缘层与所述隔热层上均设置提升孔,所述提升孔的孔径与绝缘操作杆杆径相适应。所述隔热层采用隔热阻燃材料制成,为中空圆柱体结构,隔热层下方设置导线置入口。所述隔热层内侧设置防滑垫;所述连接块设置于隔热层外侧,所述连接块的上端设置滑块。所述绝缘层采用耐热型绝缘材料制成,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其内径较隔热层增大1cm以上,所述绝缘层内侧设置滑轨,所述滑轨和连接块的滑块连接。所述绝缘层下部设置绝缘延伸唇。本技术遮蔽罩采用双层遮蔽结构,内层隔热层与外层绝缘层之间采用连接块连接,在内外层之间产生1cm以上的空气间隙,从而采用空气间隙作为主隔热层,隔热层作为辅助隔热,既保证了隔热效果,又减轻了遮蔽罩的重量;绝缘层与隔热层上均设置提升孔,提升孔的孔径与绝缘操作杆杆径相适应,便于带电作业时,利用绝缘操作杆对双层遮蔽罩进行操作,遮蔽罩两端的安装滑槽可实现与其他遮蔽罩相配合连接;防滑垫可以与置入的导线相配合摩擦,加固稳定性;绝缘层内侧设置滑轨,隔热层外侧的连接块上端设置滑块,滑轨和滑块配合使用,可以实现滑动连接,便于两层之间的合并与分离,这样采用分离式双层遮蔽罩设计,使得整个遮蔽罩安装简便,结构轻巧,同时每层绝缘层还可单独使用。本技术可用于直流接地极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的导线绝缘遮蔽,有效的隔绝了导线高温对绝缘材料和作业人员的影响,起到了绝缘保护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隔热层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隔热层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绝缘层的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绝缘层的正视图。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隔热型导线绝缘遮蔽罩,采用双层遮蔽结构,由隔热层I和绝缘层6两部分组成。所述的隔热层采用耐热树脂加工而成,主要包括隔热层1、防滑垫2、耐热连接块3和提升孔4等部件。遮蔽罩内侧左右两边设置有防滑垫2,用以防止遮蔽罩安装好之后任意滑动。遮蔽罩外侧有提升孔,以供带电作业绝缘操作杆做拆卸之用。耐热连接块3是作为隔热层I和绝缘层6的连接之用。绝缘层6由绝缘树脂加工而成,主要包括绝缘层6、提升孔、滑轨7、绝缘延伸唇8等部件。滑轨7是用来连接固定两个遮蔽罩,隔热层I上的耐热连接块3的滑块5可以滑入滑轨7中。绝缘延伸唇8是保护下方开口,避免人员或工具误接触导线。所述的隔热层I的纵向断截面呈向下开口的圆弧状;所诉的绝缘层6的纵向断截面呈向下开口的圆弧状。所述的隔热绝缘在的耐热连接块3设于遮蔽罩外侧的前、中、后三处。所述的滑轨设于绝缘层内侧中线处。所述隔热层及所述绝缘层的提升孔均分布于遮蔽罩的前后两端。进行导线绝缘遮蔽时,使用方法如下:作用人员使用绝缘操作杆通过提升孔3将隔热层放置在需要遮蔽导线的合适位置。安装牢固后,继续使用绝缘操作杆将绝缘层放置在隔热层一侧,使得滑轨与耐热连接块对齐,然后将连接块滑入滑道,待绝缘层与隔热层两端对齐后停止。带电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按照相反顺序使用绝缘操作杆取下遮蔽罩。实施例二一种隔热型导线绝缘遮蔽罩,遮蔽罩采用双层遮蔽结构,内层为隔热层1,外层为绝缘层6 ;内层与外层之间采用连接块3连接;连接块为耐热阻燃连接块;遮蔽罩的两端均设有安装滑槽,滑槽与其他遮蔽罩配合连接;绝缘层与隔热层上均设置提升孔4,提升孔的孔径与绝缘操作杆杆径相适应;隔热层采用隔热阻燃材料制成,为中空圆柱体结构,隔热层下方设置导线置入口 ;隔热层内侧设置防滑垫2 ;连接块设置于隔热层外侧,连接块的上端设置滑块5;绝缘层采用耐热型绝缘材料制成,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其内径较隔热层增大1cm以上,绝缘层内侧设置滑轨7,滑轨和连接块的滑块连接;绝缘层下部设置绝缘延伸唇8。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增强遮蔽罩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避免阴雨潮湿天气绝缘性差的缺点,可以在罩体外围采取防水设计,即在绝缘层的外侧设置防水层,防水层主材料为高密聚乙烯,可采取多层复合结构,有效防止聚烯烃薄膜晶核所造成的渗水现象,可以使遮蔽罩工作于阴雨天气也可正常使用,大大增加了其绝缘效果。防水层可以通过粘合剂粘贴于绝缘层上,粘合剂以EVA树脂为主要材料,配合萜烯树脂、石油树脂、松香甘油脂、微晶蜡、石蜡、抗氧化剂1010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经聚合熔融,最后填入药用滑石粉制成;既可以实现防水层与绝缘层的充分贴合,又可以使防水层的多层复合结构进行合理组合,提高复合结构的整体防水性和稳定性,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其后续加工性,有效降低了生产工序与成本。实施例三一种隔热型导线绝缘遮蔽罩,与实施例一、二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一绝缘层表面或实施例二防水层表面的基础上,可以在最外层表面设置涂覆层,即用涂覆料均匀覆盖于外表面,涂覆料主要包括聚丙烯涂覆料,可以有效提高遮蔽罩外表面的丰满度、光泽度、耐磨性和抗老化性,使其平整美观。实施例四一种隔热型导线绝缘遮蔽罩,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绝缘层与隔热层的空气间隙,设置验电装置。具体实施中,可以在空气间隙靠近提升孔处,安装电场传感器,感应内侧导线的场强变化,进而辨识导线电流大小及变化值,继而将信号传输于设置于在最外层上的处理器,进行识别与语音播报;提升孔处可以设置开孔,便于电场传感器与处理器的连接线通过;处理器包括单片机、语音芯片、放大电路与扬声器;单片机存储正常电流变化下的不同输出状态,对传感器信号值进行识别,根据识别值大小进行判别并决定以不同输出频率触发语音芯片,语音芯片信号经放大电路进入扬声器,进行播报;语音芯片包括两种播报状态,当单片机检测电流值处于正常范围内时,可以间隔性播报“运行正常”,间隔时间可以为I分钟;当检测电流值处于非正常范围时,即时触发语音芯片的故障播报状态,播报“故障危险,请立即检查”,从而实现对作业导线的实时验电监测。【主权项】1.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热型导线绝缘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罩采用双层遮蔽结构,内层为隔热层,外层为绝缘层;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采用连接块连接;所述连接块为耐热阻燃连接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留海唐盼杨朝锋张建辉李忠民刘凯肖斌彭勇张利高嵩崔磊郭栋孙惠涛刘阔赵龙樊建军李雪奎尹飞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