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文堡专利>正文

具有除沫器的填料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8724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9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除沫器的填料吸收塔,包括塔体,在塔体上端设置有气体出管,在塔体内且位于气体出管下部设置有除沫器,所述除沫器包括出气支管、除沫器外筒、环形端盖、除沫器内筒、集气斗、筛斗和积液环,除沫器内筒通过环形端盖固定在除沫器外筒内部,出气支管的下端与在除沫器内筒的上端相连接,出气支管的上端与气体出管的进气口相连接,集气斗设置在除沫器内筒下端,筛斗设置在除沫器内筒内部,积液环设置在除沫器外筒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上升气流在经过填料后产生的雾沫及夹带在气流内的液相进行分离,还可以分离较小粒径的雾沫,提高了分离效率,从而提高了出气的纯度,并且除沫过程中所形成的液滴可以进行收集、分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交换设备,尤其是具有除沫器的填料吸收塔
技术介绍
填料吸收塔适用于快速和瞬间反应的吸收过程,多用于气体的净化,是一种实现吸收操作的设备。通常填料吸收塔采用的是逆流操作,吸收剂以塔顶加入自上而下流动,与从下向上流动的气体接触,吸收了吸收质的液体从塔底排出,净化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填料吸收塔可用于耐腐蚀材料制作,气液接触面积大,接触时间长,气量变化时塔的适应性强,塔阻力小的优点。由于上升气流在经过填料后会产生雾沫及夹带在气流内的液相,而这些雾沫会影响出气的纯度,因此需要对上升气流内的沫及夹带的液相进行分离,然而目前填料吸收塔内安装的除沫器不易分离较小粒径的雾沫,分离效率不高,此外,现有的除沫器不具有集液功能,除沫过程中所形成的液滴受其自重的影响自由下落到位于除沫器下方的液体分布器上表面上,对液体分布器造成污染长期使用后会对液体分布器造成损害,影响液体分布器的使用寿命,并且液体分布器上表面并不具有分流功能,滴落到液体分布器上表面的液滴以不均匀的方式沿液体分布器上表面向下流淌,从而影响液体分布器的分布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除沫器的填料吸收塔。本技术具有除沫器的填料吸收塔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具有除沫器的填料吸收塔,包括塔体,在塔体上端设置有气体出管,在塔体下端设置有排液口,在塔体上部设置有第一测温口、第一测压口、稀液进管和液体分布器,第一测温口、第一测压口和稀液进管均设置在塔体外侧壁上,液体分布器设置在塔体内部并与稀液进管相连接,在塔体下部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测温口、第二测压口、气体进管和浓液出管,在塔体内设置有填料部,所述填料部包括填料层、床层限制板和填料支撑板,床层限制板和填料支撑板分别设置在填料层的上部和下部;在塔体内且位于气体出管下部设置有除沫器,所述除沫器包括出气支管、除沫器外筒、环形端盖、除沫器内筒、集气斗、至少三层筛斗和至少三层积液环,除沫器内筒通过环形端盖固定在除沫器外筒内部,出气支管的下端与在除沫器内筒的上端相连接,出气支管的上端与气体出管的进气口相连接,且出气支管与除沫器内筒和气体出管相通,集气斗设置在除沫器内筒下端,筛斗设置在除沫器内筒内部,积液环设置在除沫器外筒内部,且积液环位于筛斗下方。通过在塔体上端设置气体出管、排液口、第一测温口、第一测压口、稀液进管、液体分布器、除沫器、第二测温口、第二测压口、气体进管和浓液出管,液体从位于塔体上部的稀液进管进入到液体分布器内,再经液体分布器进行喷洒布液,喷洒布液的水流落到位于塔体中部的填料部上,再通过填料部向下流淌,最后经浓液出管流出,气体从位于塔体下部的气体进管进入到塔体内,随之形成上升气流,经位于塔体中部的填料部,液体和气体在填料部内进行充分接触净化,然后气流继续上升经除沫器将上升气流中的雾沫及夹带的液相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流从气体出管流出。通过将填料部设置成包括填料层、床层限制板和填料支撑板的结构形式,填料支撑板用于对填料层进行支撑,床层限制板用于对填料层的高度进行限制,床层限制板和填料支撑板配合将填料层固定在塔体内。通过设置除沫器,除沫器用于将上升气流中的雾沫及夹带的液相进行分离。通过将除沫器设置成包括出气支管、除沫器外筒、环形端盖、除沫器内筒、集气斗、筛斗和积液环的结构形式,上升气流通过集气斗进行收集,并向上流入到除沫器内筒内,通过位于除沫器内筒内的筛斗对雾沫及夹带的液相进行分离,分离后形成的液滴沿筛斗倾斜的斗壁向边部下滑,经过除沫器内筒流入到位于、除沫器内筒外部的除沫器外筒内,再经过位于除沫器外筒内的积液环进行收集,收集后的液滴形成水流向下流淌,落到集气斗外壁上,并通过向下倾斜的集气斗外壁进行引导和分流,不仅起到均匀分布的作用还不会滴落到液体分布器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筛斗的数量为五层,五层筛斗上下间隔设置在除沫器内筒内,积液环的数量为五层,五层积液环上下间隔设置在除沫器外筒内。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上下相邻的两层筛斗之间填充有密集设置的金属丝或塑胶丝。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除沫器内筒由金属网卷制而成。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集气斗位于除沫器内筒下端内部的斗壁上设置有进气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集气斗位于除沫器内筒下端外部的斗壁上表面设置有导流凹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积液环为内凹形积液环,在内凹形积液环中部设置有环形流液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塔体中部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检修口,在检修口上设置有上盖。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塔体下部上下设置有第一液面计接口和第二液面计接口,第一液面计接口和第二液面计接口与液位计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液位计为玻璃液位计或磁性液位计。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除沫器的填料吸收塔的优点是,可对上升气流在经过填料后产生的雾沫及夹带在气流内的液相进行分离,还可以分离较小粒径的雾沫,提高了分离效率,从而提高了出气的纯度,并且除沫过程中所形成的液滴可以进行收集、分流,不仅起到均匀分布的作用,还不会滴落到液体分布器上,从而延长了液体分布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除沫器的填料吸收塔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具有除沫器的填料吸收塔的除沫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具有除沫器的填料吸收塔,包括塔体1,在塔体I上端设置有气体出管2,在塔体I下端设置有排液口 3,在塔体I上部设置有第一测温口 4、第一测压口 5、稀液进管6和液体分布器,第一测温口 4、第一测压口 5和稀液进管6均设置在塔体I外侧壁上,液体分布器设置在塔体I内部并与稀液进管6相连接,在塔体I下部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测温口 7、第二测压口 8、气体进管9和浓液出管10,在塔体I内设置有填料部。通过在塔体I上端设置气体出管2、排液口 3、第一测温口 4、第一测压口 5、稀液进管6、液体分布器、除沫器、第二测温口 7、第二测压口 8、气体进管9和浓液出管10,液体从位于塔体I上部的稀液进管6进入到液体分布器内,再经液体分布器进行喷洒布液,喷洒布液的水流落到位于塔体I中部的填料部上,再通过填料部向下流淌,最后经浓液出管10流出,气体从位于塔体I下部的气体进管9进入到塔体I内,随之形成上升气流,经位于塔体I中部的填料部,液体和气体在填料部内进行充分接触净化,然后气流继续上升经除沫器将上升气流中的雾沫及夹带的液相进行分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除沫器的填料吸收塔,包括塔体(1),其特征在于:在塔体(1)上端设置有气体出管(2),在塔体(1)下端设置有排液口(3),在塔体(1)上部设置有第一测温口(4)、第一测压口(5)、稀液进管(6)和液体分布器,第一测温口(4)、第一测压口(5)和稀液进管(6)均设置在塔体(1)外侧壁上,液体分布器设置在塔体(1)内部并与稀液进管(6)相连接,在塔体(1)下部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测温口(7)、第二测压口(8)、气体进管(9)和浓液出管(10),在塔体(1)内设置有填料部,所述填料部包括填料层(11)、床层限制板(12)和填料支撑板(13),床层限制板(12)和填料支撑板(13)分别设置在填料层(11)的上部和下部;在塔体(1)内且位于气体出管下部设置有除沫器,所述除沫器包括出气支管(23)、除沫器外筒(24)、环形端盖(25)、除沫器内筒(26)、集气斗(27)、至少三层筛斗(28)和至少三层积液环(29),除沫器内筒(26)通过环形端盖(25)固定在除沫器外筒(24)内部,出气支管(23)的下端与在除沫器内筒(26)的上端相连接,出气支管(23)的上端与气体出管(2)的进气口相连接,且出气支管(23)与除沫器内筒(26)和气体出管(2)相通,集气斗(27)设置在除沫器内筒(26)下端,筛斗(28)设置在除沫器内筒(24)内部,积液环(29)设置在除沫器外筒(24)内部,且积液环(29)位于筛斗(28)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堡谢永宁林月碧
申请(专利权)人:林文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