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雪梨专利>正文

折叠式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85588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包括车架、前轮组和后轮组,所述车架包括前轮杆、上侧杆、后轮杆、撑杆及座杆,前轮杆与上侧杆之间分别通过关节座而枢接,后轮杆的上端也分别枢接至关节座,而后轮杆分别设一可上下滑动的滑套,而撑杆的上端分别枢接至上侧杆,撑杆的下端分别枢接至滑套的一销接部,而座杆的前端分别枢接至前轮杆,而座杆的后端也分别枢接至滑套的该销接部,且撑杆的下端与座杆的后端共同通过一销轴而枢接至销接部;据此,车架在展开状态时,滑套在后轮杆上移动至最高位置,并被锁定装置锁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车架的构件相对较少,且展开、收合的操作结构较为简单,也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指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尤指能兼顾展开、收合的操作容易的婴儿车的

技术介绍
现有婴儿车的车架的前侧底部和后侧底部分别安装有前轮组和后轮组,且车架包括前轮杆、后轮杆以及推杆,车架可以在展开使用时锁定,以及可收合以利收藏。但这类婴儿车的缺点是:车架的结构组成比较复杂,不仅生产成本较高,且折叠时连接固定在车架的两侧间的多个横杆会产生较多干涉,使用较麻烦。此可如申请第CN201020274618.4号与第CN201220042209.0号的相关前案,其中,第CN201020274618.4号专利中的前撑杆与后撑杆各分别以一枢接部而枢接至滑套,而第CN201220042209.0号专利中的前部支撑杆与后部支撑杆也各分别以一枢接部而枢接至左右折叠机构,其不但在制造时徒增结构的复杂度,且于收合、展开定位时也会产生较多的干涉,不利于收合时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承上所述,可知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婴儿车折叠结构,因结构性设计不佳,导致收合或展开定位时产生较多干涉,以及操作不易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效的改善技术的结构。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其包括一车架、两前轮组及两后轮组,其中,该车架至少包括两前轮杆、两上侧杆、两后轮杆、两撑杆及两座杆,该前轮杆的下方各枢接一前轮组,且该前轮杆与该上侧杆之间分别通过一关节座而枢接,而该后轮杆的下方各枢接一后轮组,该后轮杆的上端也分别枢接至关节座,另外,该后轮杆分别设一滑套,且该滑套能于后轮杆上、下滑动,在展开状态时,该滑套各在该后轮杆上移动至最高位置,并通过一锁定装置予以锁定,而该滑套各具有一销接部,而该撑杆的上端分别枢接至该上侧杆,该撑杆的下端分别枢接至该滑套的销接部,另外,该座杆的前端分别枢接至前轮杆,而座杆的后端也分别枢接至滑套的销接部,且该撑杆的下端与该座杆的后端共同通过一销轴而枢接至销接部。据此,便可以使在收合或展开定位时不会使杆体产生较多的干涉。其次,上述的锁定装置由两主锁座、两弹性组件及一调掣带所组成,又,该滑套各具有一卡孔,其中,该主锁座各销固于该后轮杆,且该主锁座各具有一容室,该容室各具有一抵壁部,而调掣带的两侧端各具有一端座,该端座适各枢置于该容室之中,且该弹性组件也各设置于该容室中,并使该弹性组件弹掣于该端座与该容室的抵壁部之间,使该端座具有保持向外的弹掣力,又,该端座外侧各突具有一卡杆,且该卡杆各向外穿过该后轮杆之后,能组入于上移至最高位置的该滑套的该卡孔,且该卡杆组入于该滑套的该卡孔时,该车架即被展开定位,并由调掣带被拉动而使端座向内移,导致卡杆移离滑套的卡孔时,该滑套即能下移而使该车架被收合,以利收车操作。另外,至少其中一滑套的外侧突设一卡突,而后轮杆对应组接一扳块,而扳块具有一被卡部,且滑套上移至最高位置时,卡突即卡掣于被卡部,使构成展车定位时的第二道锁掣功能而能使展车状态更稳固,避免危险。当然,调掣带被拉动而使端座向内移之后,必须将扳块向外扳动,才能使滑套下移而收车。再者,上述的该两座杆间套设有一座布,而该调掣带固结于该座布,以利于拉动该调掣带的操作。又,该调掣带的端座具有一凹环,且该弹性组件的一端容置于该凹环内,而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即弹抵容室的抵壁部。更者,该主锁座的容室上方各具有一定位槽,而该调掣带的该端座上方各具有一突肋,且该突肋容设于该定位槽中,以便该端座可定向移位。此外,上述的该两前轮杆的下端由一踏杆固接,而该两后轮杆的下端由一底杆固接,又该两座杆的后端由一后杆固接;又,该两上侧杆的上端由一推杆固接。再者,上述的该两座杆的后侧上方共同枢接能调节倾仰角度的一椅背杆,其中,该座杆各结合一调节座,且该椅背杆的下方定位销接于该调节座,而该调节座具有多个定位卡部,且该椅背杆的下方外端各再具有一突柱,并由该两突柱选择卡入对应的任一该定位卡部中,而能调节该椅背杆的倾仰角度。是以,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撑杆的下端与座杆的后端共同通过一销轴而枢接至滑套的销接部,而排除收合或展开定位时产生较多干涉的缺陷,而促进展车、收车时的操作容易,提升进步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崭新的锁定装置,使利用较简单的结构组成,即可达到展车时定位确实,及于收车时操作的简便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锁定装置于锁定时的结构剖视及其部分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端座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3于解扣收合时的操作动作示意图。图6为图5的部分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的椅背杆与座杆接合处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8为图7的组合结构侧视及椅背杆向前倾的动作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车架于收合时的侧视动作图一。图10为本技术的车架于收合时的侧视动作图二。附图标记说明(本技术)A....车架B....前轮组C....后轮组D....关节座E....锁定装置S……弹性组件I....前轮杆11....踏杆2....上侧杆21....推杆3....后轮杆31.…底杆32....扳块321....被卡部4....撑杆5....座杆51....后杆52....座布53....调节座531……定位卡部6....椅背杆61....突柱7....滑套71....销接部72....卡孔73....卡突74....销轴8....主锁座81....容室811....定位槽82....抵壁部9....调掣带91....端座911....凹环912....卡杆913....突肋。【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折叠式婴儿车包括一车架A、两前轮组B及两后轮组C,车架A包括有两前轮杆1、两上侧杆2、两后轮杆3、两撑杆4、两座杆5及一椅背杆6,其中,两前轮杆I的下端由一踏杆11固接,两上侧杆2的上端由一推杆21固接,而两后轮杆3的下端由一底杆31固接,两座杆5的后端由一后杆51固接,且两座杆5间套设一座布52。其次,前轮杆I的下方各枢接一前轮组B,且前轮杆I与上侧杆2之间分别通过一关节座D而枢接,而后轮杆3的下方各枢接一后轮组C,且后轮杆3的上端也分别枢接至关节座D,另外,后轮杆3分别穿组一滑套7,且滑套7能于后轮杆3上、下滑动,并在车架A展开状态时,滑套7各在后轮杆3上移动至最高位置(如图1、图3),并通过一锁定装置E予以锁定(另如图2、图3);其中,滑套7各具有一销接部71及一卡孔72,且在其中一滑套7的外侧增设一卡突73 (如图2、图3);另外(如图1、图2),撑杆4的上端分别枢接至上侧杆2,撑杆4的下端分别枢接至滑套7的销接部71,而座杆5的前端分别枢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其包括有一车架、两前轮组及两后轮组,该车架包括两前轮杆、两上侧杆、两后轮杆、两撑杆及两座杆,该前轮杆的下方各枢接一前轮组,而该前轮杆与该上侧杆之间分别通过一关节座而枢接,而该后轮杆的下方各枢接一后轮组,该后轮杆的上端也分别枢接至该关节座,另外该后轮杆分别设置一能上下滑动的滑套,且该车架在展开状态时,该滑套各在该后轮杆上移动至最高位置,并由一锁定装置锁定,另外该滑套各具有一销接部,而该撑杆的上端分别枢接至该上侧杆,该撑杆的下端分别枢接至该滑套的该销接部,而该座杆的前端分别枢接至该前轮杆,而其特征在于:该座杆的后端也分别枢接至该滑套的该销接部,且该撑杆的下端与该座杆的后端共同通过一销轴而枢接至该销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梨
申请(专利权)人:李雪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