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8097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装置,包括:电压取样输入端、欠压输出控制端、过压输出控制端;欠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欠压输出控制端连接,电压取样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及第一稳压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过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电压取样输入端通过第二稳压二极管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过压输出控制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元件少、布线简单、成本低、响应速度快,故障率大大降低,且检修起来也很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DC-DC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 目.ο
技术介绍
电源输出过压、欠压保护电路大部分设计思路是采用电压、电流取样的方式,然后通过运算放大、电压比较来控制输出。这其中的核心是比较电路,用比较电路实现电平比较,元件多且线路复杂,同时故障率也较高,对生产测试具有很多不利因素。现有技术中的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电路元件多,布线复杂;2.成本较高;3.生产使用中故障率高、检修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元件少、布线简单、成本低、响应速度快、故障率低、检修简单的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装置,包括:电压取样输入端、欠压输出控制端、过压输出控制端;欠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欠压输出控制端连接,电压取样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及第一稳压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过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电压取样输入端通过第二稳压二极管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过压输出控制端连接。优选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优选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一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优选地,电压取样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优选地,电压取样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二稳压二极管连接。优选地,欠压输出控制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优选地,过压输出控制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元件少、布线简单、成本低、响应速度快,在生产中容易控制,从而故障率大大降低,且检修起来也很简单,成本仅为传统设计的一半。【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电压取样输入端;2、欠压输出控制端;3、过压输出控制端;4、第一三极管;5、第二三极管;6、第一稳压二极管;7、第三三极管;8、第二稳压二极管;9、第一电阻;10、第二电阻;11、第三电阻;12、第一电容;13、第二电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请参考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装置,包括:电压取样输入端1、欠压输出控制端2、过压输出控制端3 ;欠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4、第二三极管5和第一稳压二极管6,第一三极管4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5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5的基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6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4的集电极与欠压输出控制端2连接,电压取样输入端I与第一三极管4的基极及第一稳压二极管6的另一端连接;过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7和第二稳压二极管8,电压取样输入端I通过第二稳压二极管8与第三三极管7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7的集电极与过压输出控制端3连接。本技术的电压取样输入端I把DC-DC输出端的实际电压引入到本技术中,正常工作时,此电压在15V到20V之间,且能直接取样、无需旁路。欠压检测电路工作时,当电路的取样电压低于15V时,第二三极管5的基极为低电位OV不工作,则取样电压加到第一三极管4的基极使第一三极管4导通,此时欠压输出控制端2的输出为0V,从而控制DC-DC电源的主控IC关闭PWM信号,此时,电源无输出。过压检测电路工作时,当电路的取样电压高于20V时,第二稳压二极管8击穿导通,电压加到第三三极管7的基极使得第三三极管7导通,此时用于控制主控IC的控制端的过压输出控制端3被拉低到低电位0V,从而关闭PWM信号,电源无输出。DC-DC电源正常工作时,即电压取样输入端I大于15V小于20V时,第一稳压二极管6击穿导通从而加电压到第二三极管5的基极使第二三极管5导通,则第一三极管4的极电压为OV不工作,欠压输出控制端2为高电平,PWM信号输出正常;然而第二稳压二极管8不导通,使得第三三极管7的基极为低电位OV不工作,DC-DC电源的主控IC过压控制信号为高电平,PWM信号输出正常,电源工作正常。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元件少、布线简单、成本低、响应速度快(小于100ms),在生产中容易控制,从而故障率大大降低,且检修起来也很简单,成本仅为传统设计的一半。优选地,第一三极管4、第二三极管5和第三三极管7的发射极均接地。优选地,第二三极管5的基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6的一端通过第一电阻9连接。优选地,电压取样输入端I与第一三极管4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10连接。优选地,电压取样输入端I通过第三电阻11与第二稳压二极管8连接。优选地,欠压输出控制端2通过第一电容12接地。第一电容12用作信号的滤波。优选地,过压输出控制端3通过第二电容13接地。第二电容13用作信号的滤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取样输入端(I)、欠压输出控制端(2)、过压输出控制端(3); 欠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4)、第二三极管(5)和第一稳压二极管(6),所述第一三极管(4)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5)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4)的集电极与所述欠压输出控制端(2)连接,所述电压取样输入端(I)与所述第一三极管(4)的基极及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6)的另一端连接; 过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7)和第二稳压二极管(8),所述电压取样输入端(I)通过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8)与所述第三三极管(7)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7)的集电极与所述过压输出控制端(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4)、所述第二三极管(5)和所述第三三极管(7)的发射极均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极管(5)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6)的所述一端通过第一电阻(9)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取样输入端(I)与所述第一三极管(4)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1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取样输入端(I)通过第三电阻(11)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8)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欠压输出控制端⑵通过第一电容(12)接地。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输出控制端⑶通过第二电容(13)接地。【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DC‑DC电源的输出过压欠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取样输入端(1)、欠压输出控制端(2)、过压输出控制端(3);欠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4)、第二三极管(5)和第一稳压二极管(6),所述第一三极管(4)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5)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4)的集电极与所述欠压输出控制端(2)连接,所述电压取样输入端(1)与所述第一三极管(4)的基极及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6)的另一端连接;过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7)和第二稳压二极管(8),所述电压取样输入端(1)通过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8)与所述第三三极管(7)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7)的集电极与所述过压输出控制端(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延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瑞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