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设置安装在轴承中的轴颈的轴向游隙的方法以及包括轴承和安装在轴承中的轴颈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7400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设置安装在轴承(2)中的轴颈(12)的沿着所述轴承(2)的轴承轴线的轴向游隙的方法,其中,所述轴承轴线(9)限定z方向,并且z正方向从所述轴承(2)的第一轴承端指向所述轴承(2)的第二轴承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轴颈(12)插到所述轴承(2)中;使所述轴颈(12)在所述z正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轴承(2)运动,直到在所述z正方向上在所述轴颈(12)与所述轴承(2)之间的第一形状配合的接合处;设置间隔件(20),所述间隔件(20)限定待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端上的所述轴向游隙;将轴衬(24)放置到所述轴颈(12)的在所述z正方向上在所述第二轴承端处从所述轴承(2)突出的一段上;按照所述间隔件(20)在所述z方向上设置在连接至所述轴颈(12)的所述轴衬(24)与所述第二轴承端之间并且与所述轴衬(24)和所述第二轴承端接触的方式,通过所述轴衬(24)的至少部分变形,在所述轴衬(24)与所述轴颈(12)之间建立形状配合的和/或力配合的连接;以及移除所述间隔件(20)。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轴承(2)并具有安装在所述轴承(2)中的轴颈(12)的装置(32),其可以相对于所述轴承在轴向游隙内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设置安装在轴承中的轴颈的轴向游隙的方法、以及包括轴承和安装在轴承中的轴颈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很多不同行业领域中,必须导向和控制各种部件或者机器元件相对于彼此的运动。典型的示例是安装在汽缸中的活塞的线性运动、或者安装在转动轴承中的轴颈的转动运动、或者安装在转动轴承中的轴的转动运动。然而,部件或者机器元件在几何尺寸方面的制造准确度却仅是有限的。而且,这些尺寸在运行期间往往因为热波动或者因为机械应力而发生变化。为了考虑这种波动和变化,因此,通常按照导向元件和/或将被导向元件即使与受限于导向件的这些运动自由度有关也可以在受限程度上相对于彼此运动的方式,来选择所述导向元件和/或将被导向元件的几何尺寸。例如,通常按照轴颈也可以在受限程度上沿着转动轴运动的方式,来选择转动轴承和转动地安装在转动轴承中的轴颈的几何尺寸。安装在轴承中的轴颈可以沿着转动轴相对于转动轴承运动的最大距离也称为轴向游隙。能够按照预定准确度设置这种游隙往往是有利的或者甚至是必要的。迄今,这已经通过按照所需准确度来生产对应部件或者元件的几何尺寸而实现。由此,文件DE 102006 021 185 Al描述了一种用于排气涡轮增压器的封闭舌片,其中,改进了封闭盖相对于致动臂的安装和定中心。为此,封闭盖具有凸起区域,该凸起区域与在致动臂中的互补凹槽接合。然而,对于所需准确度的要求的增加通常会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由此,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目的是研发一种用于设置安装在轴承中的轴颈的轴向游隙的方法,一方面,该方法确保尽可能准确地设置轴向游隙,另一方面,可以按照尽可能最简单最廉价的方式来实行该方法。而且,本专利技术试图提出一种具有轴承和安装在轴承中的轴颈的装置,其中,轴颈的轴向游隙尽可能精确,并且可以尽可能廉价地生产该装置。该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项中的方法和装置来实现。在附属权利要求项中描述了具体的实施例。由此,提出了一种用于设置沿着轴承的轴承轴线安装在轴承中的轴颈的轴向游隙的方法,其中,轴承轴线限定z方向,以及z正方向从轴承的第一轴承端指向轴承的第二轴承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轴颈插到轴承中; 一使轴颈在Z正方向上相对于轴承运动,直到在轴颈与轴承之间的Z正方向上的形状配合的接合处; 一布置间隔件,该间隔件限定待设置在第二轴承端上的轴向游隙; 一将轴衬放置到轴颈的在Z正方向上在第二轴承端处从轴承突出的一段上; 一按照间隔件在Z方向上设置在连接至轴颈的轴衬与第二轴承端之间并且与轴衬和第二轴承端接触的方式,通过轴衬的至少部分变形,在轴衬与轴颈之间建立形状配合的(formschlUssigen)和 / 或力配合的(kraftschlUssigen)连接;以及一移除间隔件。此处,应该强调的是,也可以按照与上面阐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实行所提及的方法步骤。此处提出的方法与已知方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轴向游隙的设置仅仅发生在组装期间。在轴承或者轴颈的尺寸方面可能存在的任何不准确都可以按照一种尤其简单且有效的方式借由提出的轴衬与轴颈的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的连接得到补偿。在这种情况下,待设置的轴向游隙由间隔件在z方向上的厚度限定。可以按照简单且廉价的方式,按照很高的准确度来设置轴向游隙。例如,按照这种方式,可以毫无困难地按照小于0.2 mm或者小于0.1 mm的准确度来设置轴向游隙。通常,轴颈具有柱形或大体上呈柱形的形状。轴承在正常情况下集成到部件中并且通常具有与轴颈的形状互补的形状。由此,轴承一般也具有柱形或大体上呈柱形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轴承轴线然后由柱轴线限定。在与Z轴垂直的侧向方向上,在轴承与轴颈之间存在形状配合接合。在z正方向上在轴颈与轴承之间的形状配合接合限制了轴颈在z正方向上相对于轴承的运动。这可以借由在轴颈上的对应突起或凸起来实现,并且,若合适,借由在轴承中的与所述突起或凸起互补的凹口来实现,这些突起或凸起互补通常是垂直于z方向从轴颈凸出。这也可以通过在Z负方向上在第一轴承端处从轴承凸出的一段处具有垂直于Z方向的截面的轴颈来实现,该截面大于轴承的对应截面。在Z正方向上的形状配合接合也可以借由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和/或材料配合地连接至轴颈的元件来实现。轴衬至少在一些区域中可以至少设计为环或者设计为中空柱,该环或者中空柱的形状至少在一些区域中与轴颈的在第二轴承端处从轴承凸出的该段互补。由此,可以在z负方向上将轴衬推到轴颈的所述段上。轴衬一般完全地或者至少部分地由金属形成。通过轴衬与轴颈的连接,优选地在Z正方向上和在Z负方向上在轴衬与轴颈之间引起形状配合接合。当然,也可以想到在轴衬与轴颈之间产生材料配合,例如,通过热作用。在移除间隔件之前,间隔件通常在z负方向上与第二轴承端接触并且在z正方向上与轴衬接触,结果,通过间隔件的厚度精确地限定了沿着z轴在轴衬与第二轴承端之间的间距。至少在间隔件在组装期间被布置在第二轴承端上并且使间隔件与轴衬和第二轴承端接触的区域中,间隔件优选地具有均匀的厚度。在移除间隔件之后,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在Z负方向上使轴颈运动,直到在连接至轴颈的轴衬与第二轴承端之间存在正啮为止。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轴衬的变形在轴衬中形成至少一个突起,所述突起在每种情况下都接合在轴颈的表面中的凹口中,所述凹口与突起互补。这样,可以按照尤其简单的方式在轴衬与轴颈之间建立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接合。此处,用于使轴衬变形的力通常垂直于Z轴作用在轴衬上。由此,轴衬在正常情况下在垂直于Z轴的至少一个侧向方向上变形。在轴衬上的突起和在轴颈中的互补凹口优选地布置或者形成在轴衬和轴颈的互相面对的表面上。这些表面通常分别与Z轴平行地对准。凹口可以设计为环形槽,该环形槽在轴颈的表面上或者中在垂直于Z轴的平面中延伸。然后,例如,突起同时可以设计为环形突起,该环形突起从轴衬径向向内指向轴颈。然而,也可以在轴颈的表面中或者上设置不同的不互连的凹口。在轴衬变形期间,可以同时将在Z负方向上的另一个力施加在轴衬上。这确保了在轴衬与轴颈之间产生连接之后,轴衬靠在间隔件上并且与间隔件接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轴衬在沿着z轴与轴衬的轴向端一定距离处变形,即,在轴衬的“内部”,而非在其端部。由此,该方法对于在轴颈的表面中的凹口的深度不敏感。总是存在充足的可用于完全接合在凹口中并且确保在轴衬与轴颈之间的稳定连接的材料。与轴衬的轴向端部的距离在每种情况下都可以是轴衬沿着z轴的长度的例如至少百分之十或者至少百分之20。例如,该距离可以大于2 mm、大于5 mm或者大于I cm,这取决于轴衬的长度。在另一实施例中,轴衬在每种情况下的变形都小于轴衬的在变形方向上的壁厚的三倍,优选地,在每种情况下都小于两倍。轴衬在每种情况下的变形也可以是轴衬的在变形方向上的壁厚的至少0.5倍,优选地,在每种情况下是至少I倍。此处,变形方向是用于使轴衬变形的力作用在轴衬上的方向。在正常情况下,变形方向垂直于z轴。在所提及的极限内的变形适合在轴衬与轴颈之间建立充分稳定的连接,并且一般可以在借由合适的工具甚至例如手动地施加较小的力的时候实现。在变形区域中,轴衬的壁厚通常小于5 _、小于3mm或者小于I mm。在轴颈的表面中的凹口的深度在垂直于z轴的平面中可以是轴颈的半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设置安装在轴承(2)中的轴颈(12)的沿着所述轴承(2)的轴承轴线的轴向游隙的方法,其中,所述轴承轴线(9)限定z方向,并且z正方向从所述轴承(2)的第一轴承端指向所述轴承(2)的第二轴承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轴颈(12)插到所述轴承(2)中;—使所述轴颈(12)在所述z正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轴承(2)运动,直到在所述z正方向上在所述轴颈(12)与所述轴承(2)之间的第一形状配合的接合处;—布置间隔件(20),所述间隔件(20)限定待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端上的所述轴向游隙;—将轴衬(24)放置到所述轴颈(12)的在所述z正方向上在所述第二轴承端处从所述轴承(2)突出的一段上;—按照所述间隔件(20)在所述z方向上布置在连接至所述轴颈(12)的所述轴衬(24)与所述第二轴承端之间并且与所述轴衬(24)和所述第二轴承端接触的方式,通过所述轴衬(24)的至少部分变形而在所述轴衬(24)与所述轴颈(12)之间建立形状配合的和/或力配合的连接;以及—移除所述间隔件(2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U迪拉兰B费尔林A耶格勒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