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的灭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167836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所述的引诱剂,包括水芹烯、2-莰烯、4-孟烯醇、地泼罗酮丙酸酯、9顺11反-十四碳二烯醛、(Z)-4-十二烯醛、9,10-蒽二酚二乙酸酯、乙酰丁基乙酸酯、特丁基对苯二酚、对异丙基水杨酸苯酯。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对萍实巢蛾和舞毒蛾的诱杀效果良好,在萍实巢蛾的羽化盛期,30天内对萍实巢蛾的诱捕量达102-185头/诱捕器,在舞毒蛾的羽化盛期,30天内对舞毒蛾的诱捕量达90-168头/诱捕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属于害虫防治领域。
技术介绍
萍实巢蛾主要以幼虫蛀食植物的花和果,其发生规律为9月下旬至10月,幼虫老 熟吐丝结薄茧,在浅土层或树皮的裂逢内化蛹越冬。防治萍实巢蛾一般要在虫孵化盛期,用 杀螟松1000倍液或二氯苯醚菊酯2000倍液喷洒;冬季清除破碎的树粧和开裂的树皮,并杀 死越冬的幼虫;也可在7月用10厘米长的皱折纸板绕在树上诱杀老熟幼虫。 舞毒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林木食叶害虫,舞毒蛾在我国广泛分布于20多个省市 区,寄主广泛,可危害约500种寄主植物,一年发生1代,主要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 越冬。舞毒蛾的常用防治方法有:摘除卵块、烟剂和喷雾防治幼虫、灯光和性引诱剂诱杀成 虫等。 现有的萍实巢蛾和舞毒蛾的防治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 目前使用的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害虫引诱剂,对萍实巢蛾和舞毒蛾的诱杀效果不明 显; (2) 在种植区内,萍实巢蛾和舞毒蛾虫害的发生率及发生面积很高; (3) 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诱芯的缓释时间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及其使用 方法,以实现以下专利技术目的: (1) 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对萍实巢蛾的诱杀效果良好,30天内,对 萍实巢蛾的诱捕量达102-185头/诱捕器; (2) 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对舞毒蛾的诱杀效果良好,30天内,对舞 毒蛾的诱捕量达90-168头/诱捕器; (3) 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降低萍实巢蛾虫害的发生率和发生面 积; (4) 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降低舞毒蛾虫害的发生率和发生面积; (5) 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缓释时间达55-60天。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所述引诱剂,包括水芹烯、2-莰烯、4-孟烯醇。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引诱剂,还包括地泼罗酮丙酸酯、9顺11反-十四碳二烯醛、(Z)-4_十二烯醛、 9,10-蒽二酚二乙酸酯、乙酰丁基乙酸酯、特丁基对苯二酚、对异丙基水杨酸苯酯。 所述引诱剂,各组分的质量比例为:水芹烯12-18份、2-莰烯6-11份、4-孟烯醇 5-10份、地泼罗酮丙酸酯10-15份、9顺11反-十四碳二烯醛6-10份、(Z)-4-十二烯醛 3-6份、9,10-蒽二酚二乙酸酯5-10份、乙酰丁基乙酸酯3-7份、特丁基对苯二酚7-11份、 对异丙基水杨酸苯醋5-9份。 所述引诱剂,各成分按比例混合后,使用正己烷将引诱剂各成分溶解并稀释至 20-30ug/ul,制成引诱剂稀释液。 所述引诱剂,在萍实巢蛾的羽化盛期,30天内对萍实巢蛾的诱捕量达102-185头/ 诱捕器。 所述引诱剂,在舞毒蛾的羽化盛期,30天内对舞毒蛾的诱捕量达90-168头/诱捕 器。 一种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诱芯载体的准备, 所述诱芯载体的准备,诱芯载体在乙醇中浸泡11-12天,乙醇每2天更换1次,然后用蒸馏 水将乙醇浸泡过的诱芯载体冲洗,至无乙醇味为止。 所述载体,成分为复合橡胶,含有丁苯橡胶50% (W/W)和天然橡胶50% (W/W)。 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所述引诱剂诱芯的制备,将引诱剂稀释 液滴加到诱芯中,滴加量为60-100ul稀释液/每个诱芯,室温下放置2小时,待溶剂完全挥 发后即可使用,或者存于_4°C备用,即制得引诱剂诱芯。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 (1)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对萍实巢蛾的诱杀效果良好,在萍实巢蛾 的羽化盛期,30天内对萍实巢蛾的诱捕量达102-185头/诱捕器。 (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对舞毒蛾的诱杀效果良好,在舞毒蛾 的羽化盛期,30天内对舞毒蛾的诱捕量达90-168头/诱捕器。 (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可降低萍实巢蛾虫害的发生率和发 生面积,在萍实巢蛾的羽化盛期,30天内,萍实巢蛾虫害的发生率为6. 4-12. 6%,萍实巢蛾 虫害的发生面积占比为5. 6-14. 7%。 (4)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可降低舞毒蛾虫害的发生率和发生 面积,在舞毒蛾的羽化盛期,30天内,舞毒蛾虫害的发生率为2. 4-6. 9%,舞毒蛾虫害的发生 面积占比为3. 1_7. 7%。 (5)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缓释时间达55-60天。 (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在贴梗海棠盐碱地种植中应用后,树 木长势较好,果实的质量好,每l〇〇g鲜果中含钙25. 79mg、铁5. 53mg、维生素C98. 8mg、维生 素A6. 85yg,氨基酸总含量670mg/100g,果实食用价值提高。【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 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1 一种采用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 引诱剂各组分的质量比例为: 水芹烯12份、2-莰烯6份、4-孟烯醇5份、地泼罗酮丙酸酯10份、9顺11反-十四 碳二烯醛6份、(Z)-4-十二烯醛3份、9,10-蒽二酚二乙酸酯5份、乙酰丁基乙酸酯3份、 特丁基对苯二酚7份、对异丙基水杨酸苯酯5份。 上述成分混合后,配成引诱剂,使用正己烷将引诱剂各成分溶解并稀释至20ug/ ul,制成引诱剂稀释液。 实施例2 -种米用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 引诱剂各组分的质量比例为: 水芹烯13份、2-莰烯7份、4-孟烯醇6份、地泼罗酮丙酸酯11份、9顺11反-十四碳 二烯醛7份、(Z)-4-十二烯醛4份、9,10-蒽二酚二乙酸酯6份、乙酰丁基乙酸酯4份、特 丁基对苯二酚9份、对异丙基水杨酸苯酯7份。 上述成分混合后,配成引诱剂,使用正己烷将引诱剂各成分溶解并稀释至25ug/ ul,制成引诱剂稀释液。 实施例3 -种米用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 引诱剂各组分的质量比例为: 水芹烯18份、2-莰烯11份、4-孟烯醇10份、地泼罗酮丙酸酯15份、9顺11反-十四 碳二烯醛10份、(Z)-4-十二烯醛6份、9,10-蒽二酚二乙酸酯10份、乙酰丁基乙酸酯7份、 特丁基对苯二酚11份、对异丙基水杨酸苯酯9份。 上述成分混合后,配成引诱剂,使用正己烷将引诱剂各成分溶解并稀释至30ug/ ul,制成引诱剂稀释液。 实施例4上述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的制备方法 (1)诱芯载体的准备: 载体成分为复合橡胶,含有丁苯橡胶50% (W/W)和天然橡胶50% (W/W),将上述诱芯载 体在乙醇中浸泡11-12天,乙醇每2天更换1次,然后用蒸馏水将乙醇浸泡过的诱芯载体冲 洗,至无乙醇味为止,最后在自然条件下晾干,并密封备用。 (2)引诱剂诱芯的制备: 将引诱剂稀释液滴加到诱芯中,滴加量为60-lOOul稀释液/每个诱芯,室温下放置2 小时,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可使用,或者存于_4°C备用,即制得引诱剂诱芯。 实施例5上述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在贴梗海棠盐碱地种植中的应用 (1)盐碱地的类型 所述的盐碱地为重度碱化土壤,pH值> 8. 7,碱化度15-20%,含盐量为2. 3-2. 5%,土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萍实巢蛾和舞毒蛾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剂,包括水芹烯、2‑莰烯、4‑孟烯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