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终端塔硬引线连接金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723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终端塔硬引线连接金具。管母引下线使用的管母为标准化设计,在现场使用中,两管母采用氩弧焊接,增加了施工难度;或增加支撑绝缘子;与使用管母引线减少支撑绝缘子的初衷不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中空形成可放置一管母的第一内腔和可放置与前述管母套接的另一管母的第二内腔,第二内腔与第一内腔相通,所述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的连接处形成一圈台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两根不同管径管母套接后的电气连接及机械连接,从而可任意调节管母与架空线对接的位置,有效解决了管母连接操作困难和支撑绝缘子增加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终端塔引线硬化技术中引线的连接金具,尤其是一种利用管母硬化电缆终端塔引线的连接金具。
技术介绍
电缆终端角钢塔是将架空线与电缆终端支架合为一体的塔型。电缆终端支架安装在终端塔下方,通过在塔身侧面主材设置支柱绝缘子支撑导线,沿着主材引上接至导线端。常规引上线采用与架空线同型号的软导线引下,引下线支撑绝缘子使用量大,支撑点与杆塔节点之间的布置要求较高,给登塔作业带来不便;架空引下导线跨距较大,长期受风力作用摆动容易造成连接电缆终端头的铜铝过渡设备线夹疲劳损坏。所以采用软导线引至横担的连接方式,对支柱绝缘子的安装位置及导线路由要求较高,现场施工时多次遇到导线对横担、耐张绝缘子串电气距离不足的情况。为了解决常规铁塔软导线引下方式造成的施工安装困难以及电气隐患。通过对软导线引下进行改进,采用管形母线(以下简称管母)替代软导线从塔头引下至电缆终端头处,解决使用软导线引下时电气距离难以控制的问题。该引下方式的主要设计方案是采用和导线载流量匹配的管母沿塔身走线侧,利用管母自身的刚度,减少支撑绝缘子数量,降低安装复杂的情况;在塔身转接至电缆终端时,利用管母的刚度控制电气距离,然后利用软导线转接至电缆终端头及导线绝缘子耐张线夹上,吸收导线耐张串传递的振动和偏移。管母引下的优点是充分利用软、硬导体的特性,控制电气距离,减少塔上支撑绝缘子使用量大的情况。管母引下线使用的管母为标准化设计,在现场使用中,有两种常用方法连接管母。一种是塔上量取合适长度的管母后,吊装管母至地面采用氩弧焊接;另一种是采用管母对接金具在塔上设置2只支撑绝缘子实现对接。前一种方法量取长度后若尺寸不符合要求,需多次吊装切割焊接,增加施工难度;后一种方法增加支撑绝缘子使用数量,与使用管母引线减少支撑绝缘子的初衷不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对两根不同管径的管母套接后进行连接固定的电缆终端塔硬引线连接金具,其可任意调节管母与架空线对接的位置,以解决管母连接操作困难和支撑绝缘子增加的难题。为此,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终端塔硬引线连接金具,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中空形成可放置一管母的第一内腔和可放置与前述管母套接的另一管母的第二内腔,第二内腔与第一内腔相通,所述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的连接处形成一圈台阶。进一步,所述的本体由对称的两部分对接而成,采用螺丝连接固定。螺丝既起到连接本体两部分的作用,也在压紧本体的同时间接起到压紧管母的作用。进一步,所述的本体呈圆柱形,方便操作。管母引下方式的主要设计方案是采用和导线载流量匹配的管母,主要接头部分采用管母对接金具或者氩弧焊接,在标准管母长度与软导线接头难以调节的部分,采用本技术所述的连接金具将两根套接管母连接,可任意调节管母与架空线对接的位置,即通过调节小管径管母相对于大管径管母的位置来实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实现了两根不同管径管母套接后的电气连接及机械连接,从而可任意调节管母与架空线对接的位置,有效解决了管母连接操作困难和支撑绝缘子增加的难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未画螺丝及本体两部分的对接线,图1的左半部分进行了对剖,图2中画了螺丝)。图3-4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管母,2-本体,3-下管母,4-第一空腔,5-第二空腔,6-台阶,7-螺丝,8-支撑绝缘子。【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的电缆终端塔硬引线连接金具,圆柱形的本体2由对称的两部分对接而成,采用螺丝7连接固定。本体2中空形成可放置上管母I的第一内腔4和可放置下管母3的第二内腔5,下管母3套在上管母I外,第二内腔5与第一内腔4相通,第一内腔4与第二内腔5的连接处形成一圈台阶6。上管母I和下管母3通过支撑绝缘子8与塔身连接。【主权项】1.一种电缆终端塔硬引线连接金具,包括本体(2),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本体(2)中空形成可放置一管母的第一内腔(4)和可放置与前述管母套接的另一管母的第二内腔(5),第二内腔(5)与第一内腔⑷相通,所述第一内腔⑷与第二内腔(5)的连接处形成一圈台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终端塔硬引线连接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2)由对称的两部分对接而成,采用螺丝(7)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终端塔硬引线连接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2)呈圆柱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终端塔硬引线连接金具。管母引下线使用的管母为标准化设计,在现场使用中,两管母采用氩弧焊接,增加了施工难度;或增加支撑绝缘子;与使用管母引线减少支撑绝缘子的初衷不符。本技术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中空形成可放置一管母的第一内腔和可放置与前述管母套接的另一管母的第二内腔,第二内腔与第一内腔相通,所述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的连接处形成一圈台阶。本技术实现了两根不同管径管母套接后的电气连接及机械连接,从而可任意调节管母与架空线对接的位置,有效解决了管母连接操作困难和支撑绝缘子增加的难题。【IPC分类】H02G15/18【公开号】CN204681060【申请号】CN201520239563【专利技术人】陈飞, 徐世泽, 卞荣, 章李刚, 周文俊, 裘立峰, 麻潇波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浙江浙电经济技术研究院,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申请日】2015年4月2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终端塔硬引线连接金具,包括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2)中空形成可放置一管母的第一内腔(4)和可放置与前述管母套接的另一管母的第二内腔(5),第二内腔(5)与第一内腔(4)相通,所述第一内腔(4)与第二内腔(5)的连接处形成一圈台阶(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徐世泽卞荣章李刚周文俊裘立峰麻潇波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浙江浙电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