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索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3820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15:47
一种体外索加固结构,至少包括斜筋束、转向肋板、支座、钢板、水平筋束、转向块和锚固装置;所述转向块设置在钢板下端且与钢板紧密连接;所述钢板设置在水平筋束与转向块中间且与水平筋束相接;所述水平筋束设置在转向肋板下端且紧密相连;所述转向肋板对称设置在斜筋束内侧;所述锚固装置设置在斜筋束顶端且与斜筋束紧密嵌接;所述斜筋束连接在锚固装置与转向块之间且下端与转向块紧接;所述支座对称设置在转向块两侧;该体外索加固结构,施工方便,节省材料,降低造价,具有加固、卸载及减小结构内力的作用,能有效改善主梁在正常使用阶段的工作性能,使裂缝宽度变窄,挠度明显减小,增强了结构的耐久性,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加固应用
,尤其是一种体外索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船体的撞击,下缘混凝土破损,部分混凝土脱落,已出现纵向贯通裂缝,主钢筋已严重锈蚀,加固时,首先凿除松散混凝土,用钢丝刷清锈处理,采用挂模浇筑混凝土修补完整,然后施加体外预应力加固,加固后桥梁承载能力要求提高到十五级,或要求达到很高,由于桥梁长期承受较大振动荷载,疲劳作用会引起锚具中的夹片放松,甚至导致锚具失锚,会降低桥梁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减少二次加固时间,减少寿命,为防止此类事故发生,还可以增大结构的刚度,减小结构过大的挠度,释放构件内部过大的应力,调整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受力状态,这些都是其它加固方法所无法实现的作用。因此,针二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体外索加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施工方便,节省材料,降低造价,具有加固、卸载及减小结构内力的作用,能有效改善主梁在正常使用阶段的工作性能,使裂缝宽度变窄,挠度明显减小,增强了结构的耐久性的体外索加固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体外索加固结构,至少包括斜筋束、转向肋板、支座、钢板、水平筋束、转向块和锚固装置;所述转向块设置在钢板下端且与钢板紧密连接;所述钢板设置在水平筋束与转向块中间且与水平筋束相接;所述水平筋束设置在转向肋板下端且紧密相连;所述转向肋板对称设置在斜筋束内侧;所述锚固装置设置在斜筋束顶端且与斜筋束紧密嵌接;所述斜筋束连接在锚固装置与转向块之间且下端与转向块紧接;所述支座对称设置在转向块两侧。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锚固装置与转向块之间设有斜筋束,竖直方向稳固转向块;所述两转向块之间设有水平筋束和钢板,并且固定转向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体外索加固法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加固、卸载及减小结构内力的作用,加固后能达到荷载标准,加固效果是非常显,有效改善了主梁在正常使用阶段的工作性能,裂缝宽度变窄,挠度明显减小,增强了结构的耐久性,另夕卜,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是一种主动加固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新建工程,更适用于旧结构的改造与加固,其结构布置灵活,安全可靠,特别是可以在结构正常工作情况下实现调索和换索,是其他结构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以其施工方便、节省材料、降低造价、方便检修且可以大幅有效的提高桥梁承载力等优点,在新时期的桥梁建设及加固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除了提高结构承载能力以外,还可以增大结构的刚度,减小结构过大的挠度,释放构件内部过大的应力,调整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受力状态,这些都是其它加固方法所无法实现的作用,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转向块放大图;其中:1、斜筋束,2、转向肋板,3、支座,4、钢板,5、水平筋束,6、转向块,7、锚固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体外索加固结构,至少包括斜筋束1、转向肋板2、支座3、钢板4、水平筋束5、转向块6和锚固装置7 ;所述转向块6设置在钢板4下端且与钢板4紧密连接;所述钢板4设置在水平筋束5与转向块6中间且与水平筋束5相接;所述水平筋束5设置在转向肋板2下端且紧密相连;所述转向肋板5对称设置在斜筋束I内侧;所述锚固装置7设置在斜筋束I顶端且与斜筋束I紧密嵌接;所述斜筋束I连接在锚固装置7与转向块6之间且下端与转向块6紧接;所述支座3对称设置在转向块6两侧。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锚固装置7与转向块6之间设有斜筋束1,竖直方向稳固转向块6 ;所述两转向块6之间设有水平筋束5和钢板4,并且固定转向块6。作为本技术的施工注意事项:施工时应满足张锚体系锚固及传力的功能要求转向块由钢板焊接而成,保证有效传递预应力;结构混凝土局部承压承载能力对体外索实施预应力张拉后,在索力作用下,销栓对混凝土孔壁具有拉索方向的挤压力,销栓的尺寸要与混凝土洞口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相符合,以满足混凝土的局部承压要求;锚下栓体钢材的局部承压承载能力在索力作用下,锚具的锚环将对钢栓产生挤压力,应在锚下栓体表面加工合理的平面,此平面既要保证锚具稳定受力,又要保证与体外索垂直;销栓应有足够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其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尽量小,确保锚环安装牢固后能够与预应力索的索力方向相协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体外索加固结构,至少包括斜筋束(I)、转向肋板(2)、支座(3)、钢板(4)、水平筋束(5)、转向块(6)和锚固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块(6)设置在钢板⑷下端且与钢板(4)紧密连接;所述钢板(4)设置在水平筋束(5)与转向块¢)中间且与水平筋束(5)相接;所述水平筋束(5)设置在转向肋板(2)下端且紧密相连;所述转向肋板(5)对称设置在斜筋束(I)内侧;所述锚固装置(7)设置在斜筋束(I)顶端且与斜筋束(I)紧密嵌接;所述斜筋束(I)连接在锚固装置(7)与转向块(6)之间且下端与转向块(6)紧接;所述支座⑶对称设置在转向块(6)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索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装置(7)与转向块出)之间设有斜筋束(I),竖直方向稳固转向块(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索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转向块(6)之间设有水平筋束(5)和钢板(4),并且固定转向块(6)。【专利摘要】一种体外索加固结构,至少包括斜筋束、转向肋板、支座、钢板、水平筋束、转向块和锚固装置;所述转向块设置在钢板下端且与钢板紧密连接;所述钢板设置在水平筋束与转向块中间且与水平筋束相接;所述水平筋束设置在转向肋板下端且紧密相连;所述转向肋板对称设置在斜筋束内侧;所述锚固装置设置在斜筋束顶端且与斜筋束紧密嵌接;所述斜筋束连接在锚固装置与转向块之间且下端与转向块紧接;所述支座对称设置在转向块两侧;该体外索加固结构,施工方便,节省材料,降低造价,具有加固、卸载及减小结构内力的作用,能有效改善主梁在正常使用阶段的工作性能,使裂缝宽度变窄,挠度明显减小,增强了结构的耐久性,适合推广使用。【IPC分类】E01D22/00【公开号】CN204676436【申请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体外索加固结构,至少包括斜筋束(1)、转向肋板(2)、支座(3)、钢板(4)、水平筋束(5)、转向块(6)和锚固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块(6)设置在钢板(4)下端且与钢板(4)紧密连接;所述钢板(4)设置在水平筋束(5)与转向块(6)中间且与水平筋束(5)相接;所述水平筋束(5)设置在转向肋板(2)下端且紧密相连;所述转向肋板(5)对称设置在斜筋束(1)内侧;所述锚固装置(7)设置在斜筋束(1)顶端且与斜筋束(1)紧密嵌接;所述斜筋束(1)连接在锚固装置(7)与转向块(6)之间且下端与转向块(6)紧接;所述支座(3)对称设置在转向块(6)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宝达刘喜强宋鸣东周迪永胡忠雷郭煦浪袁伯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铭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市租赁房投资有限公司浙江浙旅置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