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4064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1 19:44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包含基板、多个像素结构与多条信号线。每个像素结构包含数据线、扫描线、第一绝缘层、像素电极、第二绝缘层、共用电极以及金属辅助电极。数据线与扫描线设置于基板上。第一绝缘层覆盖数据线、扫描线。像素电极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并覆盖像素电极。共用电极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上。金属辅助电极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上且电性连接共用电极。多个像素结构的共用电极形成触控感应单元,触控感应单元的数量为多个。信号线分别电性连接触控感应单元。通过电性连接金属辅助电极与共用电极,于是有效减少触控感应单元上的电流对于其他电流信号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结构
技术介绍
触控技术将电子装置的屏幕与输入模块结合,因而使电子装置轻便短小易于携带,而且容易操作,搭配上通讯技术的进步,使各类具有触控功能的行动装置,如智能型手机以及平板计算机,成为市场上的流行商品。减少行动装置的厚度,将能提升行动装置的机动性,因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相关产业已经发展出单片式触控面板(One Glass Solut1n,OGS)、外贴式触控面板(On-Cell Touch)与内嵌式触控面板(In-Cell Touch)等方式来来减少行动装置的厚度。为了进一步改善触控面板的各项特性,相关领域莫不费尽心思开发。如何能提供一种具有较佳特性的触控面板,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也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结构,通过电性连接金属辅助电极与共用电极,有效减少触控感应单元上的电流对于其他电流信号的干扰。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包含基板、多个像素结构以及多条信号线。每个像素结构包含数据线、扫描线、主动元件、第一绝缘层、像素电极、第二绝缘层、共用电极以及金属辅助电极。数据线设置于基板上。扫描线设置于基板上。主动元件电性连接扫描线与数据线。第一绝缘层至少覆盖数据线与主动元件。像素电极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并电性连接主动元件。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并覆盖像素电极。共用电极设置于二绝缘层上。金属辅助电极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上且电性连接共用电极。多个像素结构的共用电极形成触控感应单元,且触控感应单元的数量为多个。信号线分别电性连接触控感应单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信号线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第二绝缘层具有多个通孔,共用电极具有多个导通部,导通部设置于通孔中,触控感应单元分别通过导通部电性连接信号线,金属辅助电极分别设置于共用电极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金属辅助电极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份重叠。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金属辅助电极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扫描线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份重叠。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包含基板、多个像素结构以及多条信号线。每个像素结构包含数据线、扫描线、主动元件、第一绝缘层、共用电极、金属辅助电极、第二绝缘层以及像素电极。数据线设置于基板上。扫描线设置于基板上。主动元件电性连接扫描线与数据线。第一绝缘层覆盖数据线、扫描线以及主动元件。共用电极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金属辅助电极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且电性连接共用电极。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并覆盖共用电极与金属辅助电极。像素电极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上,并电性连接主动元件。多个像素结构的共用电极形成触控感应单元,且触控感应单元的数量为多个。信号线分别电性连接触控感应单元。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信号线为平行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信号线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份重叠。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金属辅助电极的阻抗为约0.05Ω/πι2至约0.3 Ω/m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金属辅助电极分别设置于共用电极上,信号线分别设置于共用电极的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金属辅助电极分别设置于共用电极的顶面的边缘上。上述实施方式通过电性连接金属辅助电极与共用电极,由于金属辅助电极的阻抗较小,所以分布于触控感应单元上的大部份电流将会流至金属辅助电极。因为金属辅助电极的分布范围没有触控感应单元这么广,因此将能有效减少触控感应单元上的电流对于其他电流信号的干扰。【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的局部的俯视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的局部M的俯视示意图。图3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2的线段3。图4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2的线段3。图5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的局部的俯视示意图。图6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5的线段6。图7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5的线段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3、6:线段100:触控显示面板结构110:基板111:底板112:第三绝缘层113:第四绝缘层114:第五绝缘层120:像素结构121:数据线122:扫描线123:开口124:第一绝缘层124t、126t、124t,、126t,:通孔125:像素电极125c、125c’、127c:导通部126:第二绝缘层127:共用电极128:金属辅助电极170:主动元件171:闸极172:非晶硅层173:源极174:漏极175:多晶硅层180:触控感应单元190:信号线M:局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其更加清楚。但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图1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100的局部的俯视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的局部M的俯视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结构100。触控显示面板结构100为内嵌式(In-Cell)触控面板结构。图3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100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2的线段3。如图2与图3所示,触控显示面板结构100包含基板110、多个像素结构120以及多条信号线190。每个像素结构120包含数据线121、扫描线122、主动元件170、第一绝缘层124、像素电极125、第二绝缘层126、共用电极127以及金属辅助电极128。数据线121设置于基板110上。扫描线122设置于基板110上。主动元件170电性连接扫描线122与数据线121。第一绝缘层124至少覆盖数据线121与主动元件170。像素电极125设置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多个像素结构,包含:一数据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一扫描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一主动元件,电性连接该扫描线与该数据线;一第一绝缘层,至少覆盖该数据线与该主动元件;一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并电性连接该主动元件;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并覆盖该像素电极;一共用电极,设置于该第二绝缘层上;以及一金属辅助电极,设置于该第二绝缘层上,且电性连接该共用电极;其中多个所述像素结构的共用电极形成一触控感应单元,且这些触控感应单元的数量为多个;以及多条信号线,分别电性连接这些触控感应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吉黄上育陈祯佑
申请(专利权)人: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