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喷雾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送喷雾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筒体、设于筒体内的送风装置、均匀分布地设于筒体出口端的喷雾头、喷雾主机,所述各喷雾头连通喷雾主机,所述筒体上位于筒体出口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吹风口,所述两吹风口分别连通吹风机,所述两吹风口吹出的风形成一个穿过筒体轴心的平面风幕,该平面风幕将喷雾头喷出的水雾隔离成左右两个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雾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送喷雾机。
技术介绍
喷雾机是将液体分散称为雾状的一种机器,其最早应用于农业的施药,现在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逐渐转化到除尘、降温领域,特别是这几年,在雾霾、粉尘肆虐的当下,喷雾机经常被应用于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等场合。现有的风送喷雾机通常有很多型号,其通常都是以喷雾射程来进行区分。在喷雾时,由于风力的推送液体颗粒会在风力的作用下向远处飞去。现有的喷雾机通常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筒体、设于筒体末端的风送装置、设于筒体前端的复数个喷雾头,各个喷雾头环绕筒体的前端开口设置,喷雾头的喷雾方向对准筒体的轴心。这种喷雾机在实际使用时往往有许多的缺陷,以30米射程的喷雾机举例,其在水平喷雾时,靠近筒体前端的5米之内,往往形成较大颗粒的水滴,这些水滴往往会直接滴落至地上,无法形成水雾以达到降尘的效果;5-25米之间,水雾效果较好,降尘的效果也较好,在此之间水雾是会从浓度较高逐渐向浓度较低转变,而颗粒的直径液会从较大到较小转变;25-30米之间,颗粒较小,但是水雾浓度较低。这种喷雾特性在各种射程的喷雾机上都会有,只是形成的区间长度不一样而已,这是喷雾机本身利用风送的方式所带来的缺陷。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缺陷呢?因为在水雾喷头喷出时,由于喷头是往筒体的轴心喷射的,这就会使得水雾会在靠近筒体前端处汇集,虽然会被风送装置吹出一部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迅速结合成水滴然后重量增加,最后滴落;而被风吹出的颗粒,会在被吹送时进一步割裂,从而在25-30米之间的颗粒直径会逐步减小。如果不将各喷雾头往筒体的轴心喷射,就不易使得水雾在靠近筒体的前端汇集,但是这样的设置会使得水雾往筒体外发散,风送装置吹送的水雾颗粒将会减少,喷雾机的喷雾效果也一样不好。如何使得喷雾的效果更好,特别是喷雾机出口前端的喷雾效果更好一直是技术人员在研宄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喷雾效果好、能够减少喷雾机出口前端水雾聚集的风送喷雾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风送喷雾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筒体、设于筒体内的送风装置、均匀分布地设于筒体出口端的喷雾头、喷雾主机,所述各喷雾头连通喷雾主机,所述筒体上位于筒体出口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吹风口,所述两吹风口分别连通吹风机,所述两吹风口吹出的风形成一个穿过筒体轴心的平面风幕,该平面风幕将喷雾头喷出的水雾隔离成左右两个区域。进一步的,所述吹风口包括一聚集部、设于聚集部前端的平直部,所述平直部上远离筒体的一端上设有用于将风导向筒体轴心的倾斜面,所述聚集部为一梯台形状。进一步的,所述上下吹风口错位设置,错位间隔10?30mm,通过错位形成两个平行的风幕。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风送喷雾机,通过增加上、下两个吹风口,并连同吹风机,使得吹风口吹出的风形成一个穿过轴心的平面风幕,而该面风幕将喷雾头喷出的水雾隔离成左右两个区域,从而防止左右两侧的喷雾头喷出的水雾相互结合形成水滴,而且这两个区域内的水雾也会被两个吹风口行成的风幕向前吹送,配合送风装置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形成水滴的几率,于此同时,可以降低对送风装置的功率,使得水雾行程降低的同时,大大增加水雾吹出后的均匀性;进一步的,所述吹风口包括一聚集部、设于聚集部前端的平直部,所述平直部上远离筒体的一端上设有用于将风导向筒体轴心的倾斜面,通过吹风口的设置,可以很好地实现风幕地形成,而且使得风幕形成一个较薄的平面,从而防止被送风装置吹散,增加隔离左右两边的喷雾口喷出的水雾;进一步的,所述上下吹风口错位设置,错位间隔10?30mm,通过错位形成两个平行的风幕,通过错位的设置,会使得风幕由原来的一个,变成两个,而且是两个平行的风幕,这两个风幕可能都没有办法将整个筒体切割,但是必然会相互配合从而达到隔离左右两边的水雾的效果,而且两个风幕在筒体的轴心处不会相互碰撞,隔离的效果也会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现有的喷雾机喷雾时的状态图; 图4是本风送喷雾机喷雾时的状态图; 图5是本风送喷雾机喷雾时形成的两个风幕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送喷雾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筒体1、设于筒体I内的送风装置2、均匀分布地设于筒体I出口端的喷雾头3、喷雾主机,所述各喷雾头3连通喷雾主机,所述筒体I上位于筒体出口 1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吹风口 4,所述两吹风口 4分别连通吹风机5,所述两吹风口 4吹出的风形成一个穿过筒体轴心的平面风幕,该平面风幕将喷雾头3喷出的水雾隔离成左右两个区域。所述吹风口 4包括一聚集部41、设于聚集部41前端的平直部42,所述平直部42上远离筒体的一端上设有用于将风导向筒体I轴心的倾斜面43,所述聚集部41为一梯台形状。参考图3,现有的风送喷雾机在91区域中,水雾会互相碰撞,从而形成水滴,而后滴落。参考图4,本风送喷雾机会形成风幕92,从而隔离左右的水雾,并且将左右两边的水雾向喷雾的方向引导,防止水雾的形成,配合送风装置,从而将水雾喷射送出,形成水滴的概率大大降低。上述的上下吹风口可以错位设置,错位间隔可以在10?30mm之间的任一数值,通过错位形成两个平行的风幕93,参考图5。该10?30mm仅仅为一较佳的数值,其余数值也能够实现。本风送喷雾机,通过增加上、下两个吹风口,并连同吹风机,使得吹风口吹出的风形成一个穿过轴心的平面风幕,而该面风幕将喷雾头喷出的水雾隔离成左右两个区域,从而防止左右两侧的喷雾头喷出的水雾相互结合形成水滴,而且这两个区域内的水雾也会被两个吹风口行成的风幕向前吹送,配合送风装置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形成水滴的几率,于此同时,可以降低对送风装置的功率,使得水雾行程降低的同时,大大增加水雾吹出后的均匀性;进一步的,所述吹风口包括一聚集部、设于聚集部前端的平直部,所述平直部上远离筒体的一端上设有用于将风导向筒体轴心的倾斜面,通过吹风口的设置,可以很好地实现风幕地形成,而且使得风幕形成一个较薄的平面,从而防止被送风装置吹散,增加隔离左右两边的喷雾口喷出的水雾;进一步的,所述上下吹风口错位设置,错位间隔10?30mm,通过错位形成两个平行的风幕,通过错位的设置,会使得风幕由原来的一个,变成两个,而且是两个平行的风幕,这两个风幕可能都没有办法将整个筒体切割,但是必然会相互配合从而达到隔离左右两边的水雾的效果,而且两个风幕在筒体的轴心处不会相互碰撞,隔离的效果也会更好。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专利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专利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风送喷雾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筒体、设于筒体内的送风装置、均匀分布地设于筒体出口端的喷雾头、喷雾主机,所述各喷雾头连通喷雾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位于筒体出口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吹风口,所述两吹风口分别连通吹风机,所述两吹风口吹出的风形成一个穿过筒体轴心的平面风幕,该平面风幕将喷雾头喷出的水雾隔离成左右两个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送喷雾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筒体、设于筒体内的送风装置、均匀分布地设于筒体出口端的喷雾头、喷雾主机,所述各喷雾头连通喷雾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位于筒体出口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吹风口,所述两吹风口分别连通吹风机,所述两吹风口吹出的风形成一个穿过筒体轴心的平面风幕,该平面风幕将喷雾头喷出的水雾隔离成左右两个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金荣,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雾精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