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支架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子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内置支架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子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采用竹胶板作为现浇结构构件的模板是一项普遍的选择,其外观观感良好,深受用户推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竹胶板的定位找正和垂直度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直接影响到该道工序施工质量及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的外观质量。但是,现有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子的模板通用安装方法是:基础弹线→模板就位→位置校正→临时固定→垂直度调整→检查验收→模板固定,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对现场负责组装的木工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劳动强度大,质量控制难度大,且工作环境差,作业工序复杂,使得施工效率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和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的内置支架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子及施工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支架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子,包括混凝土柱体和混凝土柱体内布置的主筋,混凝土柱体四周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内置支架;所述的内置支架包括与主筋相连的支撑杆和四根与支撑杆另一端相连接的支架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支架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柱体和混凝土柱体内布置的主筋,混凝土柱体四周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内置支架;所述的内置支架包括与主筋相连的支撑杆和四根与支撑杆另一端相连接的支架杆,支架杆与对应的混凝土柱体侧面相平行,相邻支架杆通过端部的角部连接件相连;内置支架的支架杆外部设有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支架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柱体和混凝土柱体内布置的主筋,混凝土柱体四周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内置支架;所述的内置支架包括支撑杆和四根支架杆,支撑杆一端与主筋相连,支撑杆另一端与支架杆相连,支架杆与对应的混凝土柱体侧面相平行,相邻支架杆通过端部的角部连接件相连;内置支架的支架杆外部设有模板;所述支撑杆包括两根呈“八”字形布置的连接片,连接片一端与支架杆相连,连接片另一端设有弹性卡槽,弹性卡槽卡装在主筋上;所述连接片与主筋的夹角α不大于4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支架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与混凝土柱体之间填充有钢筋保护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支架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连接件为“L”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支架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柱体的每个侧面至少设有两根支撑杆,相邻支撑杆的间距不大于300m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支架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杆和角部连接件为截面形状相同的管状,角部连接件插装在支架杆内。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内置支架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子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基础弹线:根据现场坐标控制桩,采用全站仪将柱子的轴线测设到预定部位,并用墨线在基础承台上将轴线弹出;根据施工图纸中柱子的边线与轴线之间的对应尺寸关系,结合已经弹出的轴线,将柱子的边线测设到基础承台上,并用墨线将边线弹出,墨线较设计的柱子边线每边延长300mm;2、绑扎钢筋:根据基础承台上弹好的控制线,准确定位柱子的主筋位置,并对主筋的垂直度检查合格后,进行箍筋绑扎;箍筋与主筋相互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相交点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呈梅花交错绑扎;3、安装预埋件:钢筋绑扎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在柱子侧面安装预埋件,将预埋件的锚筋焊接在柱子的钢筋上,预埋件钢板与柱子的侧面平齐;4、制作内置支架:在预制厂采用30*30*2.0方管加工制作内置支架,确保内置支架的刚度足以满足对模板的支撑需求,同时保证钢筋保护层的要求;5、安装内置支架:首先,用记号笔在柱子主筋上沿高度方向标记每道内置支架的位置,相邻内置支架的间距为1.2m;其次,将内置支架的弹性卡槽卡装在主筋上,确保每道内置支架的四根支架杆在同一高度,在柱子同一侧的各道内置支架的支架杆外侧面相平齐,并与弹在基础承台上的柱子边线对齐;然后,安装角部连接件,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云里,杨耿,侯保安,翟东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