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3888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1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连接器,其具备壳体、安装于壳体的电源触点及将电源触点固定于壳体的固定用具,能沿前后方向与位于嵌合侧的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壳体具有后壁部、沿前后方向贯通后壁部的触点保持孔及位于触点保持孔的嵌合侧的被抵接部。电源触点具有从嵌合侧插入并保持在触点保持孔中的被保持部、在前后方向形成在被保持部的与嵌合侧相反的一侧的被固定部、以及以在被保持部插入触点保持孔时与被抵接部抵接的方式形成于被保持部的嵌合侧的抵接部。固定用具安装于被固定部,将壳体的一部分夹在前后方向上的抵接部与固定用具之间,电源触点具有将对方侧触点即插头侧电源触点收容的触点收容部,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内触点收容部的外径比抵接部的外径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1年8月31日、申请号为201180061534.X(国际申请号PCT/JP2011/069708)、专利技术名称为“连接器”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用于使大电流流过的电源触点的连接器。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用于将电源触点固定于壳体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将触点固定于壳体的固定结构,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固定结构。如图17所示,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具备触点和壳体。触点从连接器的前表面(嵌合面)压入到壳体内,而固定在壳体上。如图18所示,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具备触点、壳体和C环。触点从壳体的背面插入。C环(固定用具)从壳体的前表面(嵌合面)插入而安装在触点的周围,由此触点固定在壳体内。【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9349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08932号公报然而,关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存在触点没有稳定地固定在壳体上的可能性。因而,在将专利文献1的触点适用于电源触点的情况下,可能无法稳定地供给电流。关于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在触点的周围需要用于安装固定用具(例如C环)的大空间,导致触点的露出部位变大。因而,在将专利文献2的触点适用于电源触点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触电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不会产生触电等问题且安装在壳体上而能够稳定地供给电流的电源触点的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侧面提供一种能够沿着前后方向与位于嵌合侧的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备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电源触点、以及将所述电源触点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固定用具。所述壳体具有后壁部、沿着所述前后方向贯通所述后壁部的触点保持孔、以及位于所述触点保持孔的所述嵌合侧的被抵接部。所述电源触点具有从所述嵌合侧插入并保持在所述触点保持孔中的被保持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形成在所述被保持部的与所述嵌合侧相反的一侧的被固定部、以及以在所述被保持部插入到所述触点保持孔中时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被保持部的所述嵌合侧的抵接部。所述固定用具安装在所述被固定部上,由此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夹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固定用具之间,所述电源触点具有将作为对方侧触点的插头侧电源触点收容的触点收容部,在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内,所述触点收容部的外径比所述抵接部的外径大。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位于壳体的后壁部的后表面侧的固定用具和位于后壁部的前表面侧的抵接部将后壁部夹入,由此将电源触点相对于壳体固定,因此无需在电源触点的周围设置固定用具安装作业用的空间。因而,能够构成为适于防止电源触点所引起的触电的结构。尤其是通过将电源触点的抵接部形成为棱柱状的形状,由此能够防止固定在壳体上的电源触点发生旋转的情况。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下述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进行研究,由此能够准确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且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对作为蓄电池模块的接口的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系统所使用的连接器对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的连接器对的电源触点及其附近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2的连接器对的信号触点及其附近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构成的连接器对中的一方的插座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5的插座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5的插座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图7的插座的沿着VIII-VIII线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构成图2的连接器对中的一方的插头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图9的插头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9的插头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图9的插头的主视图。图13是表示图12的插头沿着XIII-XIII线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图13的插头的绝缘盖及其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15是表示图9的插头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图15的插头的电源触点及其附近的放大主视图。图17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蓄电池模块10蓄电池20模块箱30插座(连接器)40面板50、50a插头(连接器)100壳体110后壁部110f前表面110b后表面114凹部120被包围部120p周围134密封限动器136槽部140触点外周部142触点保持孔144被抵接部144s被抵接面150中继连接器外周部152中继连接器保持孔160包围部165凸缘200电源触点(插座侧电源触点)200f前端200b后端202触点收容部204被安装部206螺纹孔210被保持部212抵接部214对置面216被固定部250弹簧260C环(固定用具)300密封构件400中继连接器(插座侧中继连接器)410中继壳体420信号触点600、600a壳体610后壁部610f前表面610b后表面614凹部620触电防止部620f前端640触点收容部642触点保持孔644被抵接部644s被抵接面652中继连接器保持孔660保护部665凸缘700电源触点(插头侧电源触点)700f前端700b后端702被收容部704安装孔705被卡止部706螺纹孔708连通孔710被保持部712抵接部714对置面716被固定部750绝缘盖750f前端752卡止部754支承部760C环(固定用具)900、900a中继连接器(插头侧中继连接器)910、910a中继壳体912突部920信号触点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变形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现,作为其中一例,以下对附图所示的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附图及实施方式并没有将本专利技术限定为这里公开的特定的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公开的范围内的所有的变形例、等同物、代替例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中。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对被利用在具备蓄电池模块1的系统中。连接器对具备:安装在收容蓄电池10的模块箱20上的插座(连接器)30;安装在面板40上的插头(连接器)50。如后所述,插座30及插头50具备电源触点(200及700)。电源触点(200及700)例如用作使用电流为100A以上的大电流用触点。从图1至图4可知,构成连接器对的插座30和插头50能够沿着X方向(前后方向)相互嵌合/脱离。在以下的说明中,对插座30及插头50而言,均将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侧作为前侧,将前侧的相反侧作为后侧。因而,对插座30而言,+X方向为前方,-X方向为后方。另一方面,对插头50而言,-X方向为前方,+X方向为后方。以下,参照附图,分别对插座30及插头50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座30具备:由绝缘体构成的壳体100;由金属构成的两个电源触点(插座侧电源触点)200;由金属构成的两个弹簧250;由弹性体构成的环状的密封构件300;由金属构成的C环(固定用具)260;中继连接器(插座侧中继连接器)400。电源触点200安装在壳体100上。C环260将电源触点200固定在壳体100上。插座30可以具备C环260以外的金属环(例如E环)。而且,插座30可以具备金属环以外的固定用具。但若考虑到X方向上的尺寸小这一情况,则比起具备其他的固定用具而言,更优选具备金属环。而且,若考虑到作为固定用具的性能,则比起具备E环等而言,更优选具备C环260。从图6至图8可知,壳体100具有后壁部110、从后壁部110向前方延伸的被包围部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具备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电源触点、以及将所述电源触点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固定用具,所述连接器能够沿着前后方向与位于嵌合侧的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后壁部、沿着所述前后方向贯通所述后壁部的触点保持孔、以及位于所述触点保持孔的所述嵌合侧的被抵接部,所述电源触点具有被保持部、被固定部以及抵接部,该被保持部从所述嵌合侧插入并保持在所述触点保持孔中,该被固定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形成在所述被保持部的与所述嵌合侧相反的一侧,该抵接部以在所述被保持部插入到所述触点保持孔中时该抵接部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被保持部的所述嵌合侧,所述固定用具安装在所述被固定部上,由此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夹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固定用具之间,所述电源触点具有将作为对方侧触点的插头侧电源触点收容的触点收容部,在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内,所述触点收容部的外径比所述抵接部的外径大。

【技术特征摘要】
2010.12.22 JP 2010-2864971.一种连接器,其具备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电源触点、以及将所述电源触点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固定用具,所述连接器能够沿着前后方向与位于嵌合侧的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后壁部、沿着所述前后方向贯通所述后壁部的触点保持孔、以及位于所述触点保持孔的所述嵌合侧的被抵接部,所述电源触点具有被保持部、被固定部以及抵接部,该被保持部从所述嵌合侧插入并保持在所述触点保持孔中,该被固定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形成在所述被保持部的与所述嵌合侧相反的一侧,该抵接部以在所述被保持部插入到所述触点保持孔中时该抵接部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被保持部的所述嵌合侧,所述固定用具安装在所述被固定部上,由此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夹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固定用具之间,所述电源触点相对于所述壳体以无法相对移动的方式固定,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具备对方侧壳体和对方侧触点,所述电源触点是插座侧电源触点,具有将作为所述对方侧触点的插头侧电源触点收容的触点收容部,在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内,所述触点收容部的外径比所述抵接部的外径大,所述对方侧触点相对于所述对方侧壳体以无法相对移动的方式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具有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面内的外径比所述被保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樋口孝二水泽芳纪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