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俊专利>正文

一种通道结构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机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2718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通道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机桥,设置有旋转平台,一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活动通道,一接机口机构以及用于支撑整体桥身并具有的行走系统的升降装置,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行走系统具有四个轮装置,通过一个回转轴承与升降装置固定。该第一通道设置有通道层及承重的主桁架层,所述第二通道一体设置的主桁架部及通道部分别套装所述第一通道的通道层及主桁架层,实现了可将顶部和侧部覆盖有玻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登机桥结构轻巧,外形美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为民用机场配备的旅客登机桥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人行通道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机桥。作为现代大型民用飞机场必备的配套设备的登机桥,是机场侯机楼到飞机之间的通道。为适应各种类型的飞机,它需要具备旋转、伸缩和升降等功能。同时,为适应现代旅客运输的需要,登机桥是全天候服务于旅客的,它不仅安全舒适,而且能够缩短飞机的停泊时间,提高飞机的使用率。登机桥为实现上述服务于飞机的职能,通常是需要由各个部分协作才能完成旋转、伸缩和升降等功能。一般登机桥桥身的可伸缩的范围都要求在十几米到几十米之间,由此可知,登机桥的机构是狭长而且庞大复杂的。附图说明图1A示出的便是一种现有技术的登机桥10的立体示意图,是到目前为止还在世界各地的飞机场被广泛地使用着的。它大致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的一个与旅客侯机楼(未示出)相接的旋转平台40,利用一立柱42固定到地平面上;一个可伸缩的活动通道12,通过内通道12”在外通通12’中的滑动来实现伸缩功能,并与旋转平台40相接通;一个接机口机构50,设置在活动通道12的前端,用于与各种飞机的仓门对接,还包括有一可旋转的圆顶型接机台52和一与接机台52固定的遮蓬装置54,在控制装置(未示出)的控制下,该遮蓬装置54可以向外伸出,调整出一与飞机仓门(未示出)弧度相吻合的状态;以及一个固定在一行走系统30的升降装置20,一方面用于支持整个登机桥10,另一方面还用于调整活动通道12的旋转及升降,以便与飞机仓门对接。通常,登机桥的人行通道桥身可伸缩的范围都会在十几米以上,因此,能够稳定支持这样狭长的桥体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如图1A及2示出了现在已有的登机桥的整体外部视图,无论该登机桥的桥身--人行通道部分10,如何变化,其具有行走系统30的升降装置20的结构都是基本相同的。从图中不难看出,首先,该行走系统30是靠两轮32、32’行走,这种设计的缺陷是当该行走系统30向任意一侧转向时,该外侧轮32或32’的线速度都将大于该内侧轮的线速度32’或32,因此对于只有两轮行走的系统,在装置转向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摇晃。其次,这种现有技术的升降装置20系靠竖直设置在通道10两侧的升降管22、22’来调整高度的,该升降管22、22’通过横梁24固定到行走系统30的轮架34上。因此这种现有技术升降装置的固定方式实质上是一点支持的,可见,这样狭长的通道结构仅仅依靠通道10前端部的点支持来支撑桥身,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因为只要行人从该通道10上行走,便会造成桥身的摇晃。此外,桥身在与飞机的仓门对接过程中,往往会在行走系统的带动下同时有升降动作;更何况,如遇到紧急情况时,行走系统会急刹车,这样更会造成桥身的大副度摇晃,产生扭曲。这种现有技术的具有行走系统30的升降装置20长期以来就伴随有上述难以克服的缺陷。因此,制造者也只能从加强活动通道12本身的钢结构方面来泥补上述升降装置20造成的不足。如图1A所示,该活动通道12是在整体通道外侧设计了承重的钢结构,完全将行人的视线与外界隔离,因此当行人从这种通道通过时,会有种压抑感。为满足旅客的需要,制造商纷纷在通道两侧进行了改良,即在不改变桥体钢结构的情形下,将通道侧面设置了透明玻璃,形成一种如图2所示的半透明的登机桥,使旅客登机的同时又可观看外面的景观。但是由于钢结构的限制,人们无法实现将顶部用透明玻璃取代而实现一种的豪华的全透明的登机桥。由此看出,这种现有技术的登机桥结构是沉重的。同时,为桥体本身配备的空调系统裸露在桥体之下,又不具有美感。此外,上述通道的钢结构设计还必然地导致了如图1B所示的活动通道12与旋转平台40的固定方式——直接接通,并同时需要结构件44来支持,这无疑又在该旋转平台40上产生了额外的扭矩。相应地,更加需要将支撑旋转平台40的立柱42通过一巨大的混凝土基础固定在站坪上,来防止桥体由于摇晃而导致倾覆的危险。但是在建筑物周围的地下打桩总是有限制的,因为还要同时兼顾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所以一般只能采用400mm×400mm×200mm的水泥桩。上述种种因素都表面了现有技术的登机桥造价极为昂贵,且不利于运输。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想设计一种结构轻巧,豪华舒适全透明的登机桥设备,该登机桥通过简化各部分的结构,能够方便运输。但是上面所述的诸多缺陷始终都是悬而未决的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道结构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机桥设备,该登机桥设备首先利用升降装置配备的行走系统来增加稳定度,同时利用一种主桁架机构来加强承重部分的刚度,保证了上层通道结构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通道结构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机桥设备,该登机桥设备包含一具有顶盖部的圆柱型旋转平台,利用一立柱固定到地平面上,其中该平台的底盘连接一旋转机构,其中的一个通口,固定有一卷帘侧壁仓,用于与旅客侯机楼相接;一可伸缩的活动通道,设置有第一通道,其后端与所述平台的另一通口相接,以及第二通道,在该通道的前端上固定有卷帘侧壁仓装置,其后端套装所述第一通道的前端;一接机口机构,用于与飞机的仓门对接,设置有圆顶型接机台,底盘固定有一旋转机构,其中一个通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相接;遮蓬装置,从所述接机台的另一通口伸出,与飞机门对接,包括一控制遮蓬顶部动作的横架;以及两个控制遮蓬侧面动作的侧架;收放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遮蓬,用于与飞机的仓门相配合形成封闭的人行通道;以及自动调平装置,用于自动调节该接机口机构底面与飞机仓门的底面保持同等高度;和一固定在一行走系统上的升降装置,支持所述第二通道以及所述整个登机桥,用于调整所述活动通道与飞机仓门口对接,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一为箱型框架结构的主桁架层,其后端部同轴设置有两个铰耳,从该后端部上部伸出;和一通道层,包含一为桁架的盖结构,和一底结构,与所述盖结构相互扣接,并通过在其前端下部的铰耳安装在所述主桁架;以及所述第二通道一体设置有一为箱型框架结构的主桁架部,其后端部套装所述第一通道主桁架;和一通道部,包含一为桁架的盖结构;和一底结构,固定到所述主桁架上,并与所述盖结构相互扣接。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道主桁架前端部的四个角部分别朝前设置有承重滚轮以及向侧设置有滑动副。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道之通道层底结构的两侧部分别间隔设置有一对滑动副。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主桁架层内设置有一电箱以及给该登机桥自身供冷暖气的空调系统和电缆托链装置。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道的主桁架重心位置上设置有铰轴,用于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道主桁架的前端连接到所述接机口机构上的旋转机构。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道底部的两边分别设置有兼用作排水及滑道的凹槽。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道底结构的侧部设置有滑道,用于提供所述第一通道底结构侧部上的滑块滑动的轨道。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道的尾端,在所述通道部与所述主桁架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底结构侧壁设置有夹层,用于安装电气系统的电缆管道及通风管路。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盖结构的桁架间覆盖有透明玻璃。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夹层上设置有分别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道结构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机桥设备,该登机桥包含一具有顶盖部的圆柱型旋转平台,利用一立柱固定到地平面上,其中该平台的底盘连接一旋转机构,其中的一个通口,固定有一卷帘侧壁仓,用于与旅客侯机楼相接;一可伸缩的活动通道,设置有 第一通道,其后端与所述平台的另一通口相接,以及第二通道,在该通道的前端上固定有卷帘侧壁仓装置,其后端套装所述第一通道的前端;一接机口机构,用于与飞机的仓门对接,设置有圆顶型接机台,底盘固定有一旋转机构,其中一个通口与所述第二通道 相接;遮蓬装置,从所述接机台的另一通口伸出,与飞机门对接,包括一控制遮蓬顶部动作的横架;以及两个控制遮蓬侧面动作的侧架;收放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遮蓬,用于与飞机的仓门相配合形成封闭的人行通道;以及自动调平装置,用于自动调节该接机口 机构底面与飞机仓门的底面保持同等高度;和一固定在一行走系统上的升降装置,支持所述第二通道以及所述整个登机桥,用于调整所述活动通道与飞机仓门口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一为箱型框架结构的主桁架层,其后端部同轴设置有两个铰 耳,从该后端部上部伸出;和一通道层,包含一为桁架的盖结构,和一底结构,与所述盖结构相互扣接,并通过在其前端下部的铰耳安装在所述主桁架;以及所述第二通道一体设置有一为箱型框架结构的主桁架部,套装所述第一通道主桁架;和一 通道部,包含一为桁架的盖结构;和一底结构,固定到所述主桁架上,并与所述盖结构相互扣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
申请(专利权)人:吴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