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具有该遮篷装置的登机桥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2598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飞机登机桥的遮篷装置,包括可贴合到飞机外壳的柔性框架,连接到登机桥的门形框架,以及跨接在柔性框架和该门形框架之间的折篷。该遮篷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操纵机构,每个操纵机构包括一端铰接到门形框架而另一端铰接到柔性框架的推动装置,用于推出柔性框架;安装在该门形框架上的收放机构;以及一端固定到柔性框架上而另一端固定到控制机构上的牵引绳。收放机构通过牵引绳可控制柔性框架的收回。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遮篷装置,可有效地使柔性框架与飞机外壳紧密贴合,即使在遮篷装置相对于飞机外壳晃动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解决登机桥与具有大曲面的飞机完全对接密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登机桥,特别涉及登机桥上的遮蓬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具 有该遮蓬装置的登机桥。
技术介绍
登机桥作为乘客进入飞机的通道,通常在端部安装有可展开的遮篷装置。 遮篷装置展开后与飞机的外壳相贴合,以便实现登机桥与飞机的对接,为旅客 提供舒适的环境。然而,新型飞机外轮廓面的曲率变化较大,特别是在机首过 渡区内的机身有时会有很大的弯角,使得普通登机桥的遮篷无法精确地贴合到 飞机外壳上,而形成缝隙。这样的缝隙不仅会使旅客遭受天气的影响,而且在 雨雪天气还容易导致水分进入飞机内部。以德国专利DE102004016272.7为优先权的中国专利申请200510063002.6中提出了一种遮篷装置1,以解决登机桥与大曲面飞机的对接问题。如图1、 2 所示,遮篷装置1包括可贴合到飞机外壳上的柔性框架3和用于固定到登机桥 上的门形框架2,在框架2、 3之间跨接有可通过操纵装置20展开和合拢的折 棚5。操纵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上臂31和下臂35,同时,上臂31的另一端铰 接到门形框架2,而下臂35的另一端铰接到柔性框架3。通过利用第一活塞缸 体51驱动上臂31相对于门形框架2展开,并利用第二活塞缸体55驱动下臂 35相对于上臂31展开,即可展开折棚5。操纵装置还包括由电机47驱动的可 旋转轴40。轴40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巻绕装置41分别带动两个连接到柔性 框架3的牵引带49进行巻绕或退绕,从而使得柔性框架3可紧密贴合到飞机 外壳,为登机桥提供有效的密封。然而,不利的是,这种操纵装置20的结构 复杂,相互配合运行的部件较多,易出故障,且不便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遮篷装置,以为登机桥提供有效密封并且结构简单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遮蓬装置的登机桥,以实 现与复杂曲面的飞机外壳的紧密贴合。本专利技术要解决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控制上述遮篷装置的方法,使得该 遮篷装置能够很好的与飞机外壳的曲面贴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遮蓬装置,用于飞机的登机桥,该遮 蓬装置包括柔性框架,设置在该遮篷装置的一开口端,用于在遮蓬装置展开时 贴合到飞机外壳;门形框架,设置在遮篷装置的另一开口端,用于连接到该登 机桥;可展开的折篷,跨接在柔性框架和门形框架之间,并连接到柔性跨接和 门形框架的顶部和两侧;以及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操纵机构,用于驱动该遮蓬 装置展开和/或合拢。该每个操纵机构包括推动装置, 一端铰接到该门形框 架而另一端铰接到该柔性框架,用于相对于该门形框架推出该柔性框架;收放 机构,安装在门形框架上;以及牵引绳, 一端固定到该柔性框架上而另一端固 定到该控制机构上。其中,收放机构包括至少第一轮系和第二轮系,该第一 轮系和该第二轮系中的一个可相对于另一个移动,以使得该第一和第二轮系之 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以及控制机构。牵引绳与轮系相连接。该收放机构还包括支撑架,固定在该门形框架上,并设有导向槽;以及 导轨,固定在该支撑架中,并具有可在该导轨中伸縮移动的推杆,该推杆的一 端设置在该导轨中。其中,该第一轮系设置在该导向槽中并固定到该推杆的另 一端,使其可随着该推杆在该导向槽移动;该第二轮系和该控制机构分别固定 在该支撑架上。该控制机构包括可弹性摆动的扭簧, 一端固定到该支撑架上,另一端与该 牵引绳相连;摆臂,从该扭簧的一侧延伸形成;以及一个或多个开关,彼此间 隔地设置在该支撑架上。该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当该牵引绳处于张紧状态时该 摆臂面对该第一开关。该开关包括第二开关,当该牵引绳处于松弛状态时该摆 臂面对该第二开关。每个轮系均包括至少一个轮,该牵引绳与每个轮系的轮均连接。其中,第 一轮系包括一上层轮和一下层轮,而第二轮系也包括一上层轮和一下层轮;该 牵引绳在固定到该扭簧的一端后,依次从第一轮系的上层轮、第二轮系的上层 轮、第一轮系的下层轮和第二轮系的下层轮上绕过,随后从收放机构中伸出并连接到柔性框架。该推动装置为自带动力的气弹簧。当该遮蓬装置合拢时,该推动装置可用 于支撑该遮蓬装置。该柔性前框可由弹簧钢板和海绵制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遮蓬装置的登机桥,在与 飞机的入口相连的一端设有遮蓬装置。该遮蓬装置包括柔性框架,设置在该遮 篷装置的一开口端,用于在该遮蓬装置展开时贴合到飞机外壳;门形框架,设 置在该遮篷装置的另一开口端,用于连接到该登机桥;可展开的折篷,跨接在 该柔性框架和该门形框架之间,并连接到该柔性跨接和该门形框架的顶部和两 侧;以及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操纵机构,用于驱动该遮蓬装置展开和/或合拢。 该每个操纵机构包括推动装置, 一端铰接到该门形框架而另一端铰接到该柔 性框架,用于相对于该门形框架推出该柔性框架;收放机构,安装在门形框架 上;以及牵引绳, 一端固定到该柔性框架上而另一端固定到该控制机构上。其 中,收放机构包括至少第一轮系和第二轮系,该第一轮系和该第二轮系中的 一个可相对于另一个移动,以使得该第一和第二轮系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以 及控制机构。牵引绳与轮系相连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控制遮蓬装置的方法。该遮蓬装置 包括设置在一开口端的柔性框架,用于在该遮蓬装置展开时贴合到飞机外壳; 设置在另一开口端的门形框架,用于连接到飞机的登机桥;以及跨接在该柔性 框架和该门形框架之间的折篷,并连接到该柔性跨接和该门形框架的顶部和两 侧;以及至少两个彼此独立设置的操纵机构,该每个操纵机构包括可伸縮移动 的推动装置,安装在该门形框架上的收放机构,以及一端固定到该柔性框架上 的牵引绳。该方法包括设置推动装置的一端铰接到该形框架而另一端铰接到 柔性框架,以相对于门形框架推出柔性框架;在收放机构中设置一控制机构, 以及至少第一和第二轮系;在控制机构上固定牵引绳的另一端,并在轮系上缠 绕牵引绳;调节第一轮系和第二轮系的间距,使得牵引绳从收放机构中伸出部 分的长度发生变化;该推动装置根据牵引绳从收放机构中伸出部分的长度调节 柔性框架的位置,使得遮蓬装置展开和/或合拢。所述调节该第一轮系和该第二轮系的间距的步骤包括在该门形框架上固 定一带有导向槽的支撑架;在该支撑架中固定一导轨,并在该导轨中设置可伸 縮移动的推杆;设置该第一轮系位于该导向槽中,并固定该第一轮系到该推杆的另一端,使该第一轮系可随着该推杆的伸缩而在该导向槽移动;固定该第二 轮系到该支撑架上;在该导轨中移动该推杆,使得该第一轮系和该第二轮系的 间距发生变化。优选的,该控制机构包括可弹性摆动的扭簧, 一端固定到支撑架上,另一 端与牵引绳相连;摆臂,从扭簧的一侧延伸形成;以及两个开关,彼此间隔地 设置在导轨上,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当牵引绳处于张紧状态时摆臂面对 第一开关,而当牵引绳处于松弛状态时摆臂面对第二开关。该遮蓬装置的控制 方法包括当摆臂面对该第一开关时,向第一方向移动推杆以释放牵引绳;以 及当摆臂面对该第二开关时,向第二方向移动推杆以收紧牵引绳。在本专利技术中,两套操纵装置可独立工作;利用推动装置推顶结构可方便的 将柔性前框推出,而利用收放机构可相对独立的控制设置在遮蓬装置两侧的牵 引绳,以控制柔性框架与飞机外壳紧密贴合。即使在遮蓬装置相对于飞机外壳 晃动的情况下,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遮蓬装置,用于飞机的登机桥,包括柔性框架,设置在该遮蓬装置的一开口端,用于在该遮蓬装置展开时贴合到该飞机的外壳;门形框架,设置在该遮篷装置的另一开口端,用于连接到该登机桥;可展开的折篷,跨接在该柔性框架和该门形框 架之间,并连接到该柔性跨接和该门形框架的顶部和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操纵机构,用于驱动该遮蓬装置展开和/或合拢,该每个操纵机构包括推动装置,一端铰接到该门形框架而另一端铰接到该柔性框架,用于相对于该门形框 架推出该柔性框架;收放机构,安装在该门形框架上,包括至少第一轮系和第二轮系,该第一轮系和该第二轮系中的一个可相对于另一个移动,以使得该第一和第二轮系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以及控制机构;以及牵引绳,一端固定到该柔 性框架上而另一端固定到该控制机构上,并与该轮系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学工谢维全朱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