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束式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2299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5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束式除尘器,包括吸收塔(1)、支撑件(4)和直径相同的导流筒(2),导流筒(2)通过支撑件(4)均匀设置在吸收塔(1)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导流筒(3),所述辅助导流筒(3)的直径小于导流筒(2)的直径,设置在导流筒(2)与吸收塔(1)内壁的空隙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管束式除尘器,可解决由于塔径限制造成的诸多问题。设计合理、运行可靠、效果较好,能实现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的深度脱尘除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尘器,特别是一种管束式除尘器
技术介绍
烟气的除尘、除雾是烟气净化工序中最常见的工艺段,工艺路线多种多样,但对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湿烟气同时实现除尘、除雾,尤其是高效深度除尘除雾的可选技术工艺路线和工艺设备均比较少。典型的需要进行除尘、除雾净化的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湿烟气就是采用湿法脱硫工艺的净烟气。目前,国内现有的大型燃煤锅炉烟气95%以上采用湿法脱硫工艺,外排低温饱和净烟气中含有石膏浆液和尘,且基本上均未配置GGH,造成严重的“石膏雨”现象和尘污染排放量较大。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除雾器仅能脱除粒径大于15μπι以上的较大液滴,因此烟气中含有的大量细小浆液雾滴造成净烟气中排放尘含量较高。对于现有的湿法脱硫净烟气的脱尘除雾工艺,可以采用“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或采用“GGH+布袋除尘”工艺路线,可有效降低尘污染的排放量。但此两种工艺均存在一定缺陷。采用“GGH+布袋除尘”工艺路线时,由于GGH和布袋除尘器的运行阻力巨大,建设成本也较高,更重要的是由于GGH存在一定的漏风率,这对于脱硫系统的脱硫效果影响巨大。我国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中SO2的排放浓度要求严格,均在50mg/Nm 3以下,而绝大部分燃煤烟气中S02&度均在2000mg/Nm3以上,以GGH漏风率0.5%计,则需要脱硫系统的效率从97.5%增加到98%,吸收塔出口净烟气中的SO2浓度需要从50mg/Nm3降低至40mg/Nm3才能满足排放要求,如果考虑GGH运行过程中漏风率增加,吸收塔的脱硫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此工艺在我国无实际应用的意义。采用“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时,可以保证对吸收塔出口净烟气的高效脱尘除雾效果,可出口尘含量小于5mg/Nm3。目前此工艺仅应用在少数新建脱硫吸收塔上,主要原因在于湿式电除尘设备重量、体积巨大,只有新建吸收塔按此工艺路线设计时才能实现。另“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由于利用高压电场捕悉雾滴和粉尘颗粒,其设备中有很多高压电气设备,电极线均为高级合金材质构成,其建造成本高昂,运行电耗大,也是限制其应用的原因之一。“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难以在已建项目脱硫塔上进行工艺路线改造升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设备重量、体积巨大,原吸收塔的结构设计强度无法满足电除尘器的荷载需要;相邻布置时场地面积的需求也限制了其外置布置的可能性,再加上相邻布置时增加的巨大运行阻力,造成“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的运行成本进一步上升。由于有大量的高压电气设备,“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的运行维护复杂,对运行操作的技术要求高,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管束式除尘器,包括吸收塔(1)、支撑件(4)和直径相同的导流筒(2),导流筒(2)通过支撑件(4)均匀设置在吸收塔(I)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导流筒(3),所述辅助导流筒(3)的直径小于导流筒(2)的直径,设置在导流筒(2)与吸收塔(I)内壁的空隙之间。优选地,所述导流筒(2)的布置为正三角形、方形或菱形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辅助导流筒(3)的直径和高度根据出口尘控制指标要求确定,保证出口尘含量彡5mg/Nm3。优选地,所述辅助导流筒(3)的数量和安装位置根据塔内气体流速要求确定,保证通过导流筒的烟气断面平均流速为5?6m/s。本技术提出的管束式除尘器,可解决由于塔径限制造成的诸多问题。设计合理、运行可靠、效果较好,能实现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的深度脱尘除雾。【附图说明】图1为管束式除尘器内部装置的横向截面图。图2为管束式除尘器内部装置的纵向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I 吸收塔2 导流筒3 辅助导流筒4 支撑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管束式除尘器,包括吸收塔、支撑件和直径相同的导流筒,导流筒通过支撑件均匀设置在吸收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导流筒,所述辅助导流筒的直径小于导流筒的直径,设置在导流筒与吸收塔内壁的空隙之间。具体地,在固定塔径的内部,均匀布置直径相等的导流筒,布置方案可根据处理量设计为正三角形布置、方形布置或菱形布置。因导流筒的直径、高度已根据塔径布置完毕,而烟气的流动会因实际情况有所变化,导流筒的布置可能无法满足塔内烟气流速的要求,过快的流速会增加脱尘的阻力,增大运行成本,同时,烟气量的改变,会使烟气分布不均,导致气流短路。此时,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辅助导流筒。具体地,需要的辅助导流筒的数量、直径、高度和安装位置与脱尘除雾效率、雾滴总量、雾滴粒径分布、粉尘的粒径和特性、气体流速和气体分布等相关,当辅助导流筒布置后,要求出口尘含量彡5mg/Nm3及通过导流筒的烟气断面平均流速在5?6m/s范围内。综上,本技术提出的管束式除尘器,可解决由于塔径限制造成的诸多问题。设计合理、运行可靠、效果较好,能实现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的深度脱尘除雾。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管束式除尘器,包括吸收塔(1)、支撑件(4)和直径相同的导流筒(2),导流筒(2)通过支撑件(4)均匀设置在吸收塔(I)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导流筒(3),所述辅助导流筒(3)的直径小于导流筒(2)的直径,设置在导流筒(2)与吸收塔(I)内壁的空隙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束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2)的布置为正三角形、方形或菱形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束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导流筒(3)的直径和高度根据出口尘控制指标要求确定,保证出口尘含量< 5mg/Nm3。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管束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导流筒(3)的数量和安装位置根据塔内气体流速要求确定,保证通过导流筒的烟气断面平均流速为5?6m/So【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束式除尘器,包括吸收塔(1)、支撑件(4)和直径相同的导流筒(2),导流筒(2)通过支撑件(4)均匀设置在吸收塔(1)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导流筒(3),所述辅助导流筒(3)的直径小于导流筒(2)的直径,设置在导流筒(2)与吸收塔(1)内壁的空隙之间。本技术提出的管束式除尘器,可解决由于塔径限制造成的诸多问题。设计合理、运行可靠、效果较好,能实现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的深度脱尘除雾。【IPC分类】B01D45/12【公开号】CN204656163【申请号】CN201520151034【专利技术人】郑京明, 王玉旺 【申请人】天津博瑞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申请日】2015年3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束式除尘器,包括吸收塔(1)、支撑件(4)和直径相同的导流筒(2),导流筒(2)通过支撑件(4)均匀设置在吸收塔(1)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导流筒(3),所述辅助导流筒(3)的直径小于导流筒(2)的直径,设置在导流筒(2)与吸收塔(1)内壁的空隙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京明王玉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博瑞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