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串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120218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23:23
特高压串补系统,它由与输电线路各相线一一对应的三个特高压串补装置组成,特高压串补装置主要由串补平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二串联隔离开关、旁路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以及旁路开关组成;串补平台由串联电容器组、限压器、间隙、阻尼装置组成,旁路隔离开关、串联隔离开关及其控制保护设备以及旁路断路器在串补平台外布置,且串补平台具有相对立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二端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用于连接旁路隔离开关、串联隔离开关,以形成完整的串补线路;特高压串补装置采用单个串补平台,为线外布置型式,通过地面交错布置,将输电线路相线中的第二相线原本跨线中部的引下线设置在门型构架附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特高压串补系统;属于输变电工程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对于长距离输电线路,其输电能力主要取决于线路的稳定极限,采用串补可使系统稳定极限大幅度提尚,提尚线路的输电能力。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通常由串联电容器组、限压器、间隙、阻尼装置、旁路断路器、旁路隔离开关、串联隔离开关及其控制保护设备等主要元件构成,为了降低串补装置的设备造价,减少占地面积,需要将串补装置的上述设备安装并运行在专门设计的对地绝缘的串补平台上,作为串补主要装置安装和运行的载体。目前实施或在建的特高压工程中,对于串补平台线外布置的串补装置,串补设备与线路的引接方式是影响串补设备布置的重要因素。串补工程的线路引接方式可分为两种,一为采用门型构架引接,另一种方式是采用单相铁塔引接。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特高压变电站单平台串补常规布置方式的平面布置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特高压变电站串补常规布置方式的各相线(以第一相线、第二相线、第三相线进行区分)所连串补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特高压变电站串补常规布置方式的横剖面图,图4为现有技术的特高压变电站串补常规布置方式的纵剖面图。图中所示,串补装置I主要由串补平台2、第一串联隔离开关3、第二串联隔离开关4、旁路隔离开关5、电压互感器6、避雷器7以及旁路开关8等组成。该采用门型架构引接的串补装置布置型式虽然引接受线路影响较小,但是第二相线需要跨线中部引线,即第一相线和第三相线的引下线均在构架下,而第二相线的引下线却位于两侧门型构架间线路的中部,在跨距较大、风速较大地区大风工况下第二相线的引下线对其支撑设备端子会产生很大的拉力,且摇摆较为剧烈,以致成为支柱绝缘子等支持类设备的安全隐患,故该串补布置方式亟需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进的、能有效解决跨线中部引下线风偏及张力过大问题的特高压串补系统。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特高压串补系统,所述的特高压串补系统由与输电线路各相线一一对应的三个特高压串补装置组成,所述的特高压串补装置主要由串补平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二串联隔离开关、旁路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以及旁路开关组成;所述的串补平台由串联电容器组、限压器、间隙、阻尼装置组成,所述的旁路隔离开关、串联隔离开关及其控制保护设备以及旁路断路器在串补平台外布置,且串补平台具有相对立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二端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用于连接所述旁路隔离开关、串联隔离开关这些外围设备,以形成完整的串补线路;所述的特高压串补装置采用单个串补平台,为线外布置型式,利用两排门型构架引接,通过地面交错布置,将输电线路相线中的第二相线原本跨线中部的引下线设置在门型构架附近。本技术所述第二相线的串补平台内部元件设备与第一相线、第三相线相比反向配置,第二相线的串补平台接口连接方式与第一相线、第三相线相反;所述第二相线的串补线路通过增加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支撑管母线,利用两排门型构架间第三相线跨线下空间走线。本技术所述第二相线经过反向布置的串补平台第一接口与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一端之间设置一个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串补平台的第一接口引出的导线通过此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支撑后连接至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一端;第一串联开关的第二端引出的导线连接旁路隔离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的导线连接旁路隔离开关后通过一个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支撑后再连接至一个位于输电线路第二相线下方的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转角90度,再通过一个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支撑,利用引下线连接到对应的输电线路的相线上。本技术所述第二相线经过反向布置的串补平台第二接口与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一端之间设置一个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串补平台的第二接口引出的导线通过此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支撑后连接至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一端;第二串联开关的第二端引出的导线连接旁路隔离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旁路隔离开关后通过两个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支撑后再连接至一个位于输电线路第三相线下方的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转角90度,连接避雷器,并通过线夹引接到所述导线上;所述导线连接避雷器后,通过两个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支撑后连至电压互感器,并通过线夹引接到所述导线上;所述导线连接电压互感器后,再通过一个位于输电线路第三相线下方的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支撑,之后转角90度,在输电线路第二相线对应位置设置一个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再转角90度,再通过两个位于输电线路第二相线下方设置的两个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支撑后,连接到对应输电线路的相线;串补平台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引出导线分别通过两个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支撑后连接芳路开关的两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现有技术时,第二相线需跨线中部引线,引线位置位于构架间跨线中部,距两侧构架距离较远,风速较大地区的变电站在大风工况下第二相线的引下线风偏和张力比位于构架下的第一相线、第三相线的引下线大很多,与其相连的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等支持类设备端子可能被拉坏,存在安全隐患。而本技术在不增加特高压串补装置占地面积、不改变线路引接方式的情况下,利用第三相线跨线下空间来布置第二相线串补线路所需的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和导线,通过地面交错布置,将第二相线线路的引下线位置从现有技术中的跨线中部改接到构架下,可有效避免大风工况下的引下线张力过大的问题,大大消除大跨距、大风工况下引下线支撑设备受力过大、摇摆剧烈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特高压变电站串补常规布置方式的平面布置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特高压变电站串补常规布置方式的各相线所连串补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特高压变电站串补常规布置方式的横剖面图。图4是现有技术的特高压变电站串补常规布置方式的纵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特高压串补系统的平面布置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的特高压串补系统的各相线所连串补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的特高压串补系统的横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的特高压串补系统的纵剖面图。图中各部件的标号是:1、串补装置,2、串补平台,3、第一串联隔离开关,4、第二串联隔离开关,5、旁路隔离开关,6、电压互感器,7、避雷器,8、旁路开关,9、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介绍。图5-8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特高压串补系统,它是由与输电线路各相线一一对应的三个特高压串补装置I组成,所述的特高压串补装置I主要由串补平台2、第一串联隔离开关3、第二串联隔离开关4、旁路隔离开关5、电压互感器6、避雷器7以及旁路开关8组成;所述的串补平台2由串联电容器组、限压器、间隙、阻尼装置组成,所述的旁路隔离开关、串联隔离开关及其控制保护设备以及旁路断路器在串补平台外布置,且串补平台具有相对立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二端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用于连接所述旁路隔离开关、串联隔离开关这些外围设备,以形成完整的串补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特高压串补装置I采用单个串补平台2,为线外布置型式,利用两排门型构架引接,通过地面交错布置,将输电线路相线中的第二相线原本跨线中部的引下线设置在门型构架附近。图5中所示,本技术所述第二相线的串补平台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特高压串补系统,所述的特高压串补系统由与输电线路各相线一一对应的三个特高压串补装置(1)组成,所述的特高压串补装置(1)主要由串补平台(2)、第一串联隔离开关(3)、第二串联隔离开关(4)、旁路隔离开关(5)、电压互感器(6)、避雷器(7)以及旁路开关(8)组成;所述的串补平台(2)由串联电容器组、限压器、间隙、阻尼装置组成,所述的旁路隔离开关、串联隔离开关及其控制保护设备以及旁路断路器在串补平台外布置,且串补平台具有相对立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二端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用于连接所述旁路隔离开关、串联隔离开关这些外围设备,以形成完整的串补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特高压串补装置(1)采用单个串补平台(2),为线外布置型式,利用两排门型构架引接,通过地面交错布置,将输电线路相线中的第二相线原本跨线中部的引下线设置在门型构架附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方徐峰张杨钱锋姜宽丁健杨卫星况骄庭郑健沈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