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小钟专利>正文

一种把手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1788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把手锁,包括:锁体(1),把手,与把手卡接的转轴和位于所述锁体(1)内的连接件(4),其中,所述连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2)上设置有可容纳第二转轴(32)在其内自由转动的通孔,所述连接件(4)外部卡接有拨动锁舌(11)伸入伸出锁体(1)的拨片,所述第一把手(21)上设置有推动所述第一转轴(31)前进的推杆,所述第二把手(22)内设置有弹簧,用于推动所述第二转轴(32)向所述第一转轴(31)运动。该把手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限制他人在外面通过第二把手开锁,提高门内的人的安全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锁具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把手锁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把手锁基本是通过转动把手来带动锁体的锁舌转动从而开锁或上锁。通常,把手锁包括把手和锁体,两者通过转轴连接。锁体设有供转轴插入的转动件。转轴横截面为多边形,把手和转动件两者设有供转轴插入的多边形安装孔。当把手转动,通过转轴带动转动件转动,转动件再通过锁体内的传动机构带动锁舌伸出或缩入,从而实现门的开闭。但是,对于门内外均设有把手的把手锁,因为内部把手与外部把手均与转动件连动,内部把手和外部把手都可以开锁,而不能在门内部限制通过外部把手开锁,给门内的人带来不安全感。因此,如何对现有的把手锁的结构进行改进,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手锁,以至少解决以往把手锁无法限制通过外部把手开锁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把手锁,包括:锁体I,其内部设置锁舌11 ;把手,包括设置于门内侧的第一把手21和设置于门外侧的第二把手22 ;转轴,包括与所述第一把手21卡接的第一转轴31和与所述第二把手22卡接的第二转轴32,其中,所述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连接件4,位于所述锁体I内,包括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配合的安装孔的第一连接件41和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1连接且其上设置有通孔的第二连接件42,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42上的通孔可容纳所述第二转轴32在其内自由转动,所述连接件4外部卡接有可拨动所述锁舌11伸入伸出所述锁体I的拨片;其中,所述第一把手21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推动所述第一转轴31前进的推杆,所述第二把手22内设置有弹簧,用于推动所述第二转轴32向所述第一转轴31运动。优选,所述限位槽为“L”形,所述“L”形的一边沿所述第一转轴21的轴线方向设置,另一边沿所述第一转轴21轴线的垂直方向设置。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挡片311和第二挡片321。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连接件42上的通孔内套接有与其配合的套接件43,所述套接件4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轴32卡接的通孔。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转轴31与所述第二转轴32前端设置有配合的连接部。进一步优选,所述连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轴31前端的盲孔312和位于所述第二转轴32前端,且与所述盲孔配合的凸起322 ;或,所述连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转轴32前端的盲孔和位于所述第一转轴31前端,且与所述盲孔配合的凸起。本技术提供的把手锁,通过推动设置在第一把手上的限位槽内的推杆,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前进,进而将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推出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安装孔,进入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的通孔内,因为第二连接件上的通孔可容纳所述第二转轴在其内自由转动,所以转动第二把手时,虽然所述第二转轴随其转动,却无法带动连接件随之转动,也就不能实现拨动所述锁舌伸入伸出所述锁体,即实现了对门外把手开锁的限制。解除对门外把手开锁的限制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将限位槽内的推杆拉回原位,所述第二转轴在第二把手内的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推动第二转轴向第一转轴运动,最终进入第一连接件的安装孔内,此时,转动第二把手即可带动第二转轴进而带动连接件转动,从而可以带动连接件上的拨片拨动锁舌。本技术提供的把手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限制他人在外面通过把手开锁,提尚门内的人的安全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把手锁结构示意图;图2为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转轴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转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把手锁,包括:其内部设置锁舌11的锁体1,包括设置于门内侧的第一把手21和设置于门外侧的第二把手22的把手,包括与所述第一把手21卡接的第一转轴31和与所述第二把手22卡接的第二转轴32的转轴和位于所述锁体I内的连接件4,其中,所述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4包括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配合的安装孔的第一连接件41和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1连接且其上设置有通孔的第二连接件42,所述第二连接件42上的通孔可容纳所述第二转轴32在其内自由转动,所述连接件4外部卡接有可拨动所述锁舌11伸入伸出所述锁体I的拨片,其中,所述第一把手21上设置有限位槽(图中未示出),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推动所述第一转轴31前进的推杆,所述第二把手22内设置有弹簧,用于推动所述第二转轴32向所述第一转轴31运动。该把手锁,通过推动设置在第一把手上的限位槽内的推杆,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前进,进而将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推出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安装孔,进入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的通孔内,因为第二连接件上的通孔可容纳所述第二转轴在其内自由转动,所以转动第二把手时,虽然所述第二转轴随其转动,却无法带动连接件随之转动,也就不能实现拨动所述锁舌伸入伸出所述锁体,即实现了对门外把手开锁的限制。解除无法使用门外把手开锁的限制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将限位槽内的推杆拉回原位,所述第二转轴在第二把手内的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推动第二转轴向第一转轴运动,最终进入第一连接件的安装孔内,此时,转动第二把手即可带动第二转轴进而带动连接件转动,从而可以带动连接件上的拨片拨动锁舌,即解除了无法使用门外把手锁开锁的限制。其中,所述限位槽为“L”形,所述“L”形的一边沿所述第一转轴31的轴线方向设置,另一边沿所述第一转轴31轴线的垂直方向设置,首先沿“L”形的一边推动推杆,进而推动所述第一转轴前进,并将第二转轴推出所述第一连接件,之后将推杆卡入“L”形的另一边,实现对所述第一转轴的限位,使得第二转轴无法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其与第一连接件卡接,即无法开锁。在限制门外把手开锁和解除对门外把手开锁的限制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对锁体都有相对锁体向外的运动,为了避免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相对锁体向外运动距离过大,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挡片311 (如图3所示)和第二挡片312 (如图4所示)。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42上的通孔内套接有与其配合的套接件43,所述套接件可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内自由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通孔优选为圆柱形通孔,所述套接件4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轴32卡接的通孔,使得所述套接件与所述第二转轴连动,所述套接件上的通孔与第一连接件上的安装孔相对应,使弹簧可以顺畅地将所述第二转轴推入第一连接件的安装孔。为了提高所述连接件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连接的稳定性,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转轴31与所述第二转轴32前端设置有配合的连接部,使得在所述第一转轴前端与第二转轴前端位于第一连接件的安装孔内时,三者的稳定性提高。其中,所述连接部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能实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套接,且两者无连动关系即可,优选,如图3,图4所示,所述连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轴31前端的盲孔312和位于所述第二转轴32前端,且与所述盲孔配合的凸起322 ;或,所述连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转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把手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1),其内部设置锁舌(11);把手,包括设置于门内侧的第一把手(21)和设置于门外侧的第二把手(22);转轴,包括与所述第一把手(21)卡接的第一转轴(31)和与所述第二把手(22)卡接的第二转轴(32),其中,所述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连接件(4),位于所述锁体(1)内,包括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配合的安装孔的第一连接件(41)和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1)连接且其上设置有通孔的第二连接件(42),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42)上的通孔可容纳所述第二转轴(32)在其内自由转动,所述连接件(4)外部卡接有可拨动所述锁舌(11)伸入伸出所述锁体(1)的拨片;其中,所述第一把手(21)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推动所述第一转轴(31)前进的推杆,所述第二把手(22)内设置有弹簧,用于推动所述第二转轴(32)向所述第一转轴(31)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钟
申请(专利权)人:吴小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