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12167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包括外壳(5);所述外壳(5)内设置有加热管(10),所述加热管(10)上套装有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6);所述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6)由相互连通的进水管(2)和出水管(3)构成;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3)沿着加热管(10)堆叠缠绕;所述进水管(2)从加热管(10)的上端到下端缠绕,其缠绕时相对于出水管(3)的直径留出相应的空隙;沿着进水管(2)的空隙,将出水管(3)从上端到下端缠绕;所述出水管(3)和进水管(2)之间在加热管(10)的下端进行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加热装置,尤其是一种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
技术介绍
目前,快热式电热水器的加热原理是靠发热管直接浸在水中通过水对流带走热量,由于快热式电热水器的体积小,加热速度快,这就要求加热管的功率要足够大以达到瞬间加热的效果,因此加热管的表面负荷很大,表面的温度很高,水质不好的地方加热管表面由于温度高很容易结水垢,当水垢达到一定厚度时会影响加热管与水的热交换,导致加热管内部温度过高,使加热管内部电热丝烧断或表皮烧穿,这样加热管损坏不但造成机器不能用还会导致机器漏电的安全隐患。还有加热管有余热,而水又有对流效果,加热管里余热全由水对流后到达水容器的顶部,导致水容器的顶部水温过高,容易造成下次使用时烫伤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上套装有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的改进:所述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由相互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构成;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沿着加热管堆叠缠绕。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从加热管的上端到下端缠绕,其缠绕时相对于出水管的直径留出相应的空隙;沿着进水管的空隙,将出水管从上端到下端缠绕;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之间在加热管的下端进行连通。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通过泄压阀装置相互连通。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出水管以及加热管之间通过熔铝浇铸成一体。本技术优势在于加热管和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相互结合的形式,且其电加热管与铸铝壳体熔铸一体,大大增加了加热管的热传导面积,使电加热管的表面负荷降低很多,加热管产生的热量由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里的水迅速带走,电热水器的加热速度比原来加热管快一倍,加热管的寿命比原来提高十倍以上,由于利用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热水器在停用时,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交界的地方上面的水刚进来总比紧贴下面出水管的水温度低,由于这两圈温差比较大,距离比较近,冷热水可以迅速通过铸铝的传导进行热交换,这样可以保证铸铝加热体在停用时各部位的余温都均衡,利用这个原理来到达防止烫伤的作用。由于进水管和出水管都从铸铝加热体的上端进来,这样可以防止在停水时铸铝加热体里的水倒流造成干烧现象,另外增加了泄压阀可以防止水路万一堵塞后爆炸的危险。解决本方案所使用部件如下图所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6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加热管I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图4给出了一种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其加热体由外壳、加热管、水管通过熔铝浇铸而成,其结构简单,且效果好。其外壳为如图1所示的长方体,由于实现加热的加热管10 —般采用的是U形,所以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这种构造采用长方体形状,可以使得进行冷水输入与热水输出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6可以最贴合加热管10,其具体的构造入下:在外壳5内设置有加热管10和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6。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6由相互连通的进水管2和出水管3构成;该进水管2和出水管3沿着加热管10堆叠缠绕,即进水管2从沿着加热管10从上到下缠绕,在缠绕的过程中,每次缠绕一圈后,流出对应出水管3直径的宽度,将出水管3从加热管10的另外一侧从上到下沿着进水管2留出的空隙进行缠绕,在加热管10的下端,通过泄压阀装置4将进水管2和出水管3相互连通。在实际生产制造的时候,加热管10和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6均靠熔铝浇铸而成(加热管10通过熔铝浇铸形成加热体I),通过进水管2和出水管3之间相互交缠,大大增加了加热管10的热传导面积,使加热管10的表面负荷降低很多,加热管10产生的热量由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6里的水迅速带走,电热水器的加热速度比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加热管快一倍,且加热管10的寿命比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管提高十倍以上,由于利用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6,热水器在停用时,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6交界的地方上面的水刚进来总比紧贴下面出水管的水温度低,由于这两圈温差比较大,距离比较近,冷热水可以迅速通过铸铝的传导进行热交换,这样可以保证铸铝加热体I在停用时各部位的余温都均衡,利用这个原理来到达防止烫伤的作用。由于进水管2和出水管3都从铸铝加热管I的上端进来,这样可以防止在停水时铸铝加热管I里的水倒流造成干烧现象,另外增加了泄压阀装置4可以防止水路万一堵塞后爆炸的危险。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本技术的步骤如下:进水管2通入冷水,通过加热管10的加热后,从出水管3通出。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包括外壳(5);其特征是:所述外壳(5)内设置有加热管(10),所述加热管(10)上套装有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其特征是:所述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出)由相互连通的进水管(2)和出水管(3)构成; 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3)沿着加热管(10)堆叠缠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管(2)从加热管(10)的上端到下端缠绕,其缠绕时相对于出水管(3)的直径留出相应的空隙; 沿着进水管(2)的空隙,将出水管(3)从上端到下端缠绕; 所述出水管(3)和进水管(2)之间在加热管(10)的下端进行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3)之间通过泄压阀装置⑷相互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管(2)、出水管(3)以及加热管(10)之间通过熔铝浇铸成一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包括外壳(5);所述外壳(5)内设置有加热管(10),所述加热管(10)上套装有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6);所述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6)由相互连通的进水管(2)和出水管(3)构成;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3)沿着加热管(10)堆叠缠绕;所述进水管(2)从加热管(10)的上端到下端缠绕,其缠绕时相对于出水管(3)的直径留出相应的空隙;沿着进水管(2)的空隙,将出水管(3)从上端到下端缠绕;所述出水管(3)和进水管(2)之间在加热管(10)的下端进行连通。【IPC分类】F24H1/16, F24H9/00【公开号】CN204665638【申请号】CN201520255463【专利技术人】章冠英, 章建鹤 【申请人】杭州桐庐科艺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申请日】2015年4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泄压的双水道热循环交换加热体;包括外壳(5);其特征是:所述外壳(5)内设置有加热管(10),所述加热管(10)上套装有双水道热循环交换水路(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冠英章建鹤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桐庐科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