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生物酶有机复混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0164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薯生物酶有机复混肥,其特征在于:该肥料配方的重量份为:组织蛋白酶19~20份、纤维素酶39~99份、甘氨酸19~31份、脯氨酸19~31份、过氧化氢酶19~31份、半胱氨酸19~31份、蛋白酶2~9份、偏苯三酸正己酯7~19份、六甲撑二异氰酸酯7~19份、癸二酸二癸酯9~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实现生态农业目标,大农业走上了良性循环之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肥料领域,尤其是一种红薯生物酶有机复混肥的配方。
技术介绍
红薯,一年生草本植物,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叶片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长3-4厘米,蒴果卵形或扁圆形,有假隔膜,分为4室,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生物酶是一种重要的酶产品,主要由外切甘氨酸、内切甘氨酸和葡萄糖苷酶等组成,还有很高活力的过氧化氢酶。由于磷脂酶在饲料、酒精、纺织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已被国内外业内人士看好,甚至在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第一大酶种,因此组织蛋白酶是酶制剂工业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酵彻底,消灭所有的有机肥中病原菌,形成新型肥料中的菌丝体和蛋白质。一种红薯生物酶有机复混肥,该肥料配方的重量份为:组织蛋白酶19?20份、纤维素酶39?99份、甘氨酸19?31份、脯氨酸19?31份、过氧化氢酶19?31份、半胱氨酸19?31份、蛋白酶2?9份、偏苯三酸正己酯7?19份、六甲撑二异氰酸酯7?19份、癸二酸二癸酯9?10份。与化肥相比,本专利技术可实行大农业的良性循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各种组分按照以下比例混合:组织蛋白酶19份、纤维素酶39份、甘氨酸7份、脯氨酸7份、过氧化氢酶7份、半胱氨酸7份、蛋白酶2份、偏苯三酸正己酯7份、六甲撑二异氰酸酯7份、癸二酸二癸酯9份。实施例2:各种组分按照以下比例混合:组织蛋白酶20份、纤维素酶99份、甘氨酸12份、脯氨酸12份、过氧化氢酶12份、半胱氨酸12份、蛋白酶9份、偏苯三酸正己酯19份、六甲撑二异氰酸酯19份、癸二酸二癸酯10份。本专利技术肥料对红薯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增加。本专利技术在试验红薯按每亩90公斤施肥,红薯产量达到197.9kg/亩,采用传统氮磷肥料料的红薯产量79.3kg/亩,产量明显提高。本专利技术实行大农业的良性循环。【主权项】1.一种红薯生物酶有机复混肥,其特征在于:该肥料配方的重量份为:组织蛋白酶19?20份、纤维素酶39?99份、甘氨酸19?31份、脯氨酸19?31份、过氧化氢酶19?31份、半胱氨酸19?31份、蛋白酶2?9份、偏苯三酸正己酯7?19份、六甲撑二异氰酸酯7?19份、癸二酸二癸酯9?10份。【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薯生物酶有机复混肥,其特征在于:该肥料配方的重量份为:组织蛋白酶19~20份、纤维素酶39~99份、甘氨酸19~31份、脯氨酸19~31份、过氧化氢酶19~31份、半胱氨酸19~31份、蛋白酶2~9份、偏苯三酸正己酯7~19份、六甲撑二异氰酸酯7~19份、癸二酸二癸酯9~10份。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实现生态农业目标,大农业走上了良性循环之路。【IPC分类】C05G3/00【公开号】CN104926475【申请号】CN201510315482【专利技术人】吴钰明 【申请人】苏州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申请日】2015年6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薯生物酶有机复混肥,其特征在于:该肥料配方的重量份为:组织蛋白酶19~20份、纤维素酶39~99份、甘氨酸19~31份、脯氨酸19~31份、过氧化氢酶19~31份、半胱氨酸19~31份、蛋白酶2~9份、偏苯三酸正己酯7~19份、六甲撑二异氰酸酯7~19份、癸二酸二癸酯9~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钰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