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质量箱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和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质量箱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和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超高层建筑的顶部往往设置调谐质量阻尼器来进行风振和地震响应控制,一般采用液体阻尼杆调谐质量阻尼器,如台北101大厦等。摆式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作为一种新型的阻尼器已逐渐推广和应用至超高层建筑,具有高效、环保及免维护等优点,由电涡流系统、质量箱系统、吊索和锚固系统、调谐框架等部分组成。当超高层建筑发生摆动时,吊挂在超高层建筑顶部的质量箱系统将带动电涡流系统的磁钢组件在电涡流系统的铜板上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将结构振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超高层建筑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质量箱系统一般重量较大,少则上百吨,多则上千吨,如此体量的质量箱不可能一次施工成型,因此有必要在高空进行多次拼装,并且配套使用多种施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量箱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和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施工方法,以确保质量箱系统施工质量和精度,并确保施工周期的合理最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一支承楼面上设置胎架;步骤2:在所述胎架上设置限位轴,在所述限位轴两侧的所述胎架上均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承托梁;步骤3:在所述第二承托梁上铺设箱体底板,并使所述限位轴穿过箱体底板,且通过所述第二承托梁调整限位轴的垂直度;步骤4:将多块箱体立板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以围设成侧壁为所述箱体立板、底端为所述箱体底板且顶端为开口端的若干个空腔;步骤5:在所述空腔中设置若干块配重块,将箱体顶板固定在所述箱体立板模块的顶端和/或配重块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一支承楼面上设置胎架;步骤2:在所述胎架上设置限位轴,在所述限位轴两侧的所述胎架上均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承托梁;步骤3:在所述第二承托梁上铺设箱体底板,并使所述限位轴穿过箱体底板,且通过所述第二承托梁调整限位轴的垂直度;步骤4:将由多块箱体立板组成的箱体立板模块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以围设成侧壁为所述箱体立板、底端为所述箱体底板且顶端为开口端的若干个空腔;步骤5:在所述空腔中设置若干块配重块,将箱体顶板固定在所述箱体立板模块的顶端和/或配重块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胎架包括主梁,在步骤1中,在一支承楼面上设置所述主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具体包括:步骤2.1:在一支承楼面上间隔设置多个主梁;步骤2.2:在相邻两个主梁之间设置第一承托梁,在所述第一承托梁上设置一个限位轴,在所述限位轴两侧的所述主梁上均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承托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具体包括:步骤3.1:在所述第二承托梁上铺设箱体底板,并使所述限位轴穿过箱体底板;步骤3.2:通过所述第二承托梁调整限位轴的垂直度直至限位轴垂直于所述箱体底板为止;步骤3.3:将所述限位轴固定在第一承托梁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1中,具体包括:步骤3.1.1:在所述第二承托梁上设置若干块板并进行组装以形成使所述限位轴穿过的第一底板;步骤3.1.2:在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若干块板并进行组装以形成使所述限位轴穿过的第二底板。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高强螺栓将所述限位轴固定在第一承托梁上。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3之后,所述步骤3还包括:步骤3.4:在所述主梁和箱体底板之间设置与主梁和箱体底板均接触的次梁,且所述主梁和箱体底板之间具有施工空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的数量为多根,任一根所述次梁均架设在多根所述主梁上,并与所述箱体底板接触设置。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的数量为5根,所述主梁的数量为4根,在4根间隔设置的主梁的中间两根主梁之间设置所述第一承托梁,在所述两根主梁上设置所述第二承托梁。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和第二承托梁均为工字梁。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定位销固定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具体包括:步骤4.1:将若干块箱体立板拼接成“井”字型的第一模块,以在第一模块的中心形成第一空腔;步骤4.2:将若干块箱体立板拼接成H型的第二模块;步骤4.3:在所述箱体底板上设置一块所述第一模块和四块所述第二模块,将四块所述第二模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模块的四端拼接成具有所述空腔的十字型结构,以形成四个第二空腔;步骤4.4:将任意相邻的两块H型的第二模块均通过一块箱体立板拼接,以在任意相邻的两块第二模块及所述一块箱体立板间均形成一个第三空腔。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焊接的方式拼接任意两块相接触的所述箱体立板。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3中,具体包括:步骤4.3.1:在所述箱体底板上吊装所述第一模块,通过定位销将所述第一模块固定在箱体底板上;步骤4.3.2:在所述箱体底板上通过对称吊装的方式同时吊装两块所述第二模块,通过定位销将两块所述第二模块固定在箱体底板上;步骤4.3.3:通过对称吊装的方式同时吊装另两块所述第二模块,通过定位销将另两块所述第二模块固定在箱体底板上;步骤4.3.4:通过焊接的方式完成对所述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的拼接,通过焊接的方式完成对相邻两块所述第二模块及一块箱体立板之间的拼接。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3.4之后,,所述步骤4.3还包括:步骤4.3.5:拆除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定位销,拆除将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及第三模块均固定在箱体底板上的定位销;步骤4.3.6:通过高强螺栓将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均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通过高强螺栓还将连接相邻两块所述第二模块的以形成第三空腔的箱体立板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3.6中,具体包括:步骤4.3.6.1:在所述箱体底板的未与所述次梁接触的区域穿设高强螺栓;步骤4.3.6.2:通过设置在所述主梁上的液压千斤顶顶升所述箱体底板,以在所述箱体底板与所述次梁接触的区域穿设高强螺栓;步骤4.3.6.3:通过所述液压千斤顶降低所述箱体底板,以使所述箱体底板与次梁相接触;步骤4.3.6.4:拆除所述液压千斤顶。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具体包括:步骤5.1:在所述第一空腔中设置一块使所述限位轴穿出的第一配重块;步骤5.2:通过对称吊装的方式在一排上的两个所述第二空腔中同时吊装两块第二配重块,在另一排上的两个所述第二空腔中同时吊装另外两块第二配重块;步骤5.3:通过对称吊装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个对角线的延长线方向上的两个所述第三空腔中同时吊装两块第三配重块,在所述第一空腔的另一对角线的延长线方向上的两个所述第三空腔中同时吊装另外两块第三配重块;步骤5.4:将箱体顶板固定在所述箱体立板模块的顶端和/或配重块上。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4中,在将箱体顶板固定在所述箱体立板模块的顶端和/或配重块上之前,将设置在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及第三配重块中的内螺纹螺栓拧出,使得所述内螺纹螺栓的螺纹头分别顶紧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及第三空腔。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质量箱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4中,具体包括:步骤5.4.1:在所述箱体立板模块的顶端铺设若干块板并拼接以形成所述箱体顶板;步骤5.4.2:将所述箱体顶板固定在箱体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宝荣,陈晓明,李磊,吴轶,俞嫒妍,张宇,王云飞,许勇,刘泉,杨斌,程远程,吴君,史维,吴欣之,李冀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