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饮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08675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饮水系统,用于原水的净化处理,包括依次通过输送管路连接的超滤装置、活性炭过滤装置、反渗透装置以及循环管网。原水分别经过超滤装置、活性炭过滤装置、反渗透装置过滤后再通过循环管网将处理后的直饮水输送至各个使用点,进行循环供应。循环管网中,水的使用点采用串联连接,有效保证了直饮水的卫生、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直饮水系统,全面符合直饮水的卫生要求,普遍性好,能够适用于将各种原水净化制作成直饮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直饮水系统,用于原水的净化处理,包括依次通过输送管路连接的超滤装置、活性炭过滤装置、反渗透装置以及循环管网。原水分别经过超滤装置、活性炭过滤装置、反渗透装置过滤后再通过循环管网将处理后的直饮水输送至各个使用点,进行循环供应。循环管网中,水的使用点采用串联连接,有效保证了直饮水的卫生、安全。本技术提供的直饮水系统,全面符合直饮水的卫生要求,普遍性好,能够适用于将各种原水净化制作成直饮水。【专利说明】直饮水系统
本技术属于饮用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饮用水的深度处理系统,特别是一种直饮水系统。
技术介绍
水处理就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对生产、生活不需要的有害物质的过程。是为了适用于特定的用途而对水进行的沉降、过滤、混凝、絮凝,以及缓蚀、阻垢等水质调理的过程。 所谓直饮水是指原水经过特殊工艺深度处理净化后,去除原水中有机物、细菌和病毒,保留水中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输出至用户可直接生饮的水。直饮水的来水水源不同,在国家标准下,各种可利用的来水水源均可作为直饮水的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制作成直饮水。目前市面上的直饮水处理装置,仅采用简单过滤装置,很难达到制造直饮水的严格要求。并且针对不同来源的原水,更加实现不了制作完全达标的直饮水的目的。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出一种适用于各种原水处理的直饮水系统,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的直饮水系统,具有普遍性,适合各种原水处理,全面符合直饮水的卫生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饮水系统,用于原水的深度净化处理,包括依次通过输送管路连接的超滤装置、活性炭过滤装置、反渗透装置以及循环管网: 所述超滤装置包括沉淀池、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曝气头、风机以及第一输送泵,所述沉淀池作为原水的入口,所述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设置于沉淀池中,所述曝气头位于沉淀池内、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底部,所述曝气头通过一管道与沉淀池外的风机连通,经过所述超滤装置过滤的水采用第一输送泵经输送管路输送至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的输入端; 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包括容器,容器内部装有活性炭滤料,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作为活性炭过滤装置的输入端,出水口作为活性炭过滤装置的输出端,经过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过滤的水通过输送管路输送至所述反渗透装置的输入端; 所述反渗透装置自输入端起依次包括第一过滤器和反渗透组件,第一过滤器与反渗透组件串联连接;所述反渗透组件具有第一过滤管道和第二过滤管道,第一过滤管道与第二过滤管道并联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管道上设有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管道中设有第二输送泵和至少两个支膜管,每个支膜管包括膜壳和装入所述膜壳中的若干个反渗透膜,每个支膜管均设有原水入口、淡水出口和浓水出口,第二输送泵的入口作为第二过滤管道输入端,第二输送泵的出口连接第一个支膜管的原水入口,第一个支膜管的浓水出口连接第二个支膜管的原水入口,第二个支膜管的浓水出口连接第三个支膜管的原水入口,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支膜管的浓水出口通过防混蝶阀连通至排水口,每个支膜管的淡水出口并联后作为反渗透装置输出端通过输送管路连通至所述循环管网的输入端; 所述循环管网为一循环管路,自其输入端起的路径中依次设有成品水箱、第三输送泵、第三过滤器、水使用管路、背压阀以及紫外灭菌器,成品水箱具有一个输入口、一个输出口和一个回水入口,反渗透装置输出端与成品水箱的输入口连接,成品水箱的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三输送泵的入口,所述第三输送泵的出口经过所述第三过滤器连接至所述水使用管路的输入端,所述水使用管路中设有若干个水的使用点,各个水的使用点采用串联连接,水使用管路的输出端依次经过所述背压阀和所述紫外灭菌器连接至所述成品水箱的回水入口 ; 所述第一过滤器过滤直径大于第二过滤器的过滤直径,第二过滤器的过滤直径大于第三过滤器的过滤直径。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整个直饮水系统是密闭的,特别是在灭菌后的装置必须严格的密闭。 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过滤管道中自输入端起的最后一个支膜管的浓水出口通过防混蝶阀连通至排水口,将经过反渗透膜过滤后的残留物从浓水排水口排出。 3、上述方案中,每个支膜管的淡水出口处均设有一取样阀,该取样阀为卫生级产品,用于对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后的水进行取样分析,经分析合格后,输送至循环网管。此时,需要保持分别经过第一过滤管道和第二过滤管道过滤后进行合并的水量的稳定比例。 4、上述方案中,所述超滤装置、活性炭过滤装置、反渗透装置以及循环管网中均各自设有在线清洗管道,每个在线清洗管道的入口连通在线清洗站。 5、上述方案中,所述在线清洗站设有热水输入端、热水箱、第四过滤器、升降温装置以及热水输出端,使用热水的管道、箱体以及密封件为食品级,可耐受不低于85°C的温度,可耐受低浓度的强酸强碱清洗,热水经过热水输入端输入热水箱内,热水箱内的热水经过第四过滤器过滤后,再进入升降温装置再次升温后通过热水输出端分别输出至所述超滤装置、活性炭过滤装置、反渗透装置以及循环管网中。其中,在线清洗站具有升降温装置,将在线清洗站具有分段升降温系统,按等级升温,进行巴氏消毒,能够有效去除存活于不同温度下的细菌。如在线清洗消毒开始时,逐渐按照50-55°C、60-65°C、70-75°C、80-85°C对膜进行升温,在线清洗消毒结束后逐渐按照85-80°C、75-70°C、65-60°C、55-50°C对膜进行降温。 6、上述方案中,由于水的使用点采用卫生级使用点串联连接法,使用点串联连接法是指,水在供应输送时,主循环管路直接布置到水的使用点处,然后在主循环管路上开设使用开关进行取水。直接在主循环管路上开设使用点取水,相比在主循环管路中设置分支至水的使用点、在分支上开设使用开关进行取水的现有技术,大大减少了滋生细菌的可能性。因为采用串联接法,尽可能地减少了主循环管路中的分支,主循环管路中直饮水不停地循环流动便会带走主循环管路中使用开关处盲管中可能会滞留的水。因此,每个水的使用点均符合卫生级,当水的使用点处的直饮水长期不使用时,还是能够保证水的卫生标准。当水的使用点出的水未经使用时,直饮水将经过循环网管中的背压阀和紫外灭菌器灭菌后再循环至成品水箱中,然后继续往水的使用点输送供应。 7、上述方案中,所述风机的外侧连接筛网过滤器,是指筛网过滤器设置在风机吸风口的前端,外界的空气被风机鼓入沉淀池之前必须先经过筛网过滤 器过滤,保证鼓入沉淀池中的空气的干净。 8、上述方案中,所有涉水部分均采用卫生级的材料、卫生级的连接机构、卫生级的输送管道、卫生级的表计、并且所有零部件的连接均通过卫生级的连接。输送管路采用抛光不锈钢材质,输送管路中转弯处均采用弯管,盲管的长度均小于等于2.5倍的管径,不具有细菌残留死角。由于所有管路均采用无积水、无死角的卫生设计,涉水管材采用抛光不锈钢材质,各个连接部采用热熔式氩弧焊,内壁光滑且经钝化处理。本系统涉水设备材质均为304或者316L不锈钢,密封为EPDM或特氟龙。其产品安全性完全符合我国GB/T17219《生个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饮水系统,用于原水(10)的深度净化处理,包括依次通过输送管路连接的超滤装置(1)、活性炭过滤装置(2)、反渗透装置(3)以及循环管网(4),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装置(1)包括沉淀池(11)、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12)、曝气头(13)、风机(14)以及第一输送泵(16),所述沉淀池(11)作为原水(10)的入口,所述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12)设置于沉淀池(11)中,所述曝气头(13)位于沉淀池(11)内、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12)底部,所述曝气头(13)通过一管道与沉淀池(11)外的风机(14)连通,经过所述超滤装置(1)过滤的水采用第一输送泵(16)经输送管路输送至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2)的输入端;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2)包括容器(20),容器(20)内部装有活性炭滤料,壳体(20)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作为活性炭过滤装置(2)的输入端,出水口作为活性炭过滤装置(2)的输出端,经过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2)过滤的水通过输送管路输送至所述反渗透装置(3)的输入端;所述反渗透装置(3)自输入端起依次包括第一过滤器(30)和反渗透组件(31),第一过滤器(30)与反渗透组件(31)串联连接;所述反渗透组件(31)具有第一过滤管道(32)和第二过滤管道(33),第一过滤管道(32)与第二过滤管道(33)并联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管道(32)上设有第二过滤器(34);所述第二过滤管道(33)中设有第二输送泵(36)和至少两个支膜管(35),每个支膜管(35)包括膜壳和装入所述膜壳中的若干个反渗透膜,每个支膜管(35)均设有原水入口(350)、淡水出口(351)和浓水出口(352),第二输送泵(36)的入口作为第二过滤管道(33)输入端,第二输送泵(36)的出口连接第一个支膜管(35)的原水入口(350),第一个支膜管(35)的浓水出口(352)连接第二个支膜管(35)的原水入口(350),第二个支膜管(35)的浓水出口(352)连接第三个支膜管(35)的原水入口(350),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支膜管(35)的浓水出口(352)通过防混蝶阀(353)连通至排水口,每个支膜管(35)的淡水出口(351)并联后作为反渗透装置(3)输出端通过输送管路连通至所述循环管网(4)的输入端;所述循环管网(4)为一循环管路,自其输入端起的路径中依次设有成品水箱(40)、第三输送泵(41)、第三过滤器(42)、水使用管路(43)、背压阀(44)以及紫外灭菌器(45),成品水箱(40)具有一个输入口、一个输出口和一个回水入口,反渗透装置(3)输出端与成品水箱(40)的输入口连接,成品水箱(40)的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三输送泵(41)的入口,所述第三输送泵(41)的出口经过所述第三过滤器(42)连接至所述水使用管路(43)的输入端,所述水使用管路(43)中设有若干个水的使用点(46),各个水的使用点(46)采用串联连接,水使用管路(43)的输出端依次经过所述背压阀(44)和所述紫外灭菌器(45)连接至所述成品水箱(40)的回水入口;所述第一过滤器(30)过滤直径大于第二过滤器(34)的过滤直径,第二过滤器(34)的过滤直径大于第三过滤器(42)的过滤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普滤得净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