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海林专利>正文

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455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包括车叉、车把、脚蹬、链条、车架及两个伞式骨架布膜轮相对组合而成的前后车轮,车轮采用硬瓦圈,全车设计成可折叠式。这种三轮车可作为水中或陆地上的一种运输工具,它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适于水陆两用,且安全性强。车架采用手提箱式,不用时,可将车拆散,全部机件即可归拢于箱内。将该手提箱平置,可当做凳子或桌面使用。将布膜式车轮从车上卸下后,还可组装成遮阳伞。(*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人力车,涉及一种三轮车,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三轮车,作为一种载人或载物的运输工具,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但是这种三轮车绝对不能在水中行驶,一旦入水,即会沉入水底;而中国专利97218560.9所公开的是一种布膜轮水上自行车,这种自行车使用了布膜轮,使自行车可以在水中行驶。但由于该布膜轮的轮圈(瓦圈)由绳边组成,故不能在陆地上骑行。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在水中行驶,又能在陆地上骑行的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包括车叉、车把、脚蹬、链条、车架及两个伞式骨架的布膜轮相对组合而成的前后轮,所述车轮的瓦圈由多节弧形圈管连接而成,每一弧形圈管的端头上,粘接有一向外突出的堵头为圈轴,后一节圈管的圈轴上挂有内外车条的一端并插装于前一节圈管末端空心处;带有圈轴的圈管首尾相接,形成一硬瓦圈。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可做为水中或陆地上的运输工具,它体积小,重量轻,组合拆装方便,易携带。车轮采用新型排水骨架薄膜轮制成,适于水陆两用,且安全性强,既使薄膜被扎破,车也不会沉没,仍能继续安全行驶。车架采用手提箱式,不用时,可将车拆散,全部机件即可归拢于箱内。将布膜式车轮从车上御下后,还可迅速组装成遮阳伞。因此,这种车是人们外出旅游时的良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的府视状态示意图图3-图5为本技术所述布膜轮处于半撑开状、全撑开状及合拢状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布膜轮瓦圈中弧形圈管的形状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布膜轮处于使用状态时的形状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布膜轮瓦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车条的主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车条的侧视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的手提式箱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中手提式箱架的剖视示意图由图1及图2可知,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包括前轮1、两个后轮2、车叉3、车把4、车链5、车架6等。在前轮1的轴7上,固定装有车叉3,车叉上端的中心孔槽内插装有一T型车把4。车叉上端位置,水平连接有一把梁35,该把梁的另一端连接车架6,车架6为箱形。箱形车架6的底部装有轮盘8及飞轮9,之间通过链条5相连接。穿过轮盘8圆心的中轴10的两端头上固定有脚蹬11,穿过飞轮9圆心的后轴的两端头上分别固定有后轮2。后轴分为左右半轴,通过花健连为一体。其中连接左后轮的为左半轴12,连接右后轮的为右半轴13。由图3一图5知,前轮1和后轮2为两个伞式骨架相对组合成可折叠式,车轴即上述穿过飞轮9圆心的左半轴12或右半轴13,在轴的上端固定装配有外轴套14,轴下端装配有内轴套15。内轴套15可沿轴12(或轴13)上下移动,并由上定位销16或下定位销17锁定。内外轴套的周边等距开有多个条孔,每一条孔内呈散射状插装有内车条18及外车条19,并由钢丝捆绑固定,内外车条的另一端则与瓦圈相连接。将伞式骨架轮半撑开,内轴套15由下定位销17锁定,(如图3所示)这时车轮成为圆盘状,易于水陆行驶;将伞式骨架轮全部撑开,内轴套15由上定位销16锁定(如图4所示),这时轮子成为伞状,可当作遮阳纳凉的用具;将伞式骨架轮合拢,轮子即被归拢在一起(如图5所示),便于携带。由图6-8可知,当布膜轮处于半撑开状态时,,瓦圈呈圆形轮盘状。瓦圈由多节弧形圈管20连接而成,每一弧形圈管的端头上,粘接有一向外突出的堵头为圈轴21。后一节圈管的圈轴上挂有内外车条18、19并插装于前一节圈管末端空心处。粘接有圈轴21的圈管20首尾相接,形成一硬瓦圈。为提高该瓦圈的耐磨性、强度及抗震性,在圈管20的外面套有一金属材料的圈套22,圈套22的外层涂有耐磨涂料层23。另外,在内外车条18、19的外面套有条套24,瓦圈每一侧面的两个条套间覆盖有布膜25,条套24的左右两边均翘于布膜25之上。由于车轮是由两个伞式骨架相对组合而成,所以瓦圈两侧蒙上布膜25后,使车轮成为整体布膜轮状。当车轮在水中行驶时,翘于布膜25之上的条套24的左右边,相当于浆叶,可起到推动水面的作用。在瓦圈两侧面的对应内外条套间还缝制连接有隔膜26,隔膜26把车轮内部分隔成相互隔离的空间。在固定有外车条19的外轴套14上,每一车条间的空隙处开有排水孔27。所以车在水中行驶时,万一布膜轮被扎破,水从破口流入隔膜26所形成的空间处,也会随着车轮的转动,从排水孔27中排出,从而保证三轮车在水中的正常行驶。上述条套24、布膜25、隔膜26可采用防水布或塑料膜等制成,而弧形圈管2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的车条可采用如图9、图10所示的偶片条组成,其中内车条18偏短,外车条19偏长。安装时,可沿圈管20的圈轴21上同时将偶片车条18、19插在内外条套24内。由图11-12可知,箱形车架6的上端前部为把梁35,把梁35上开有竖孔28及若干横孔29。竖孔28内可插入车叉3,横孔29为把梁35的定位孔,可通过调节定位孔确定把梁35伸出箱形车架6的长度。箱形车架6为中空的一个箱体,上箱盖30可通过侧面所装合页打开,后侧盖31为活塞式,与上箱盖30间通过合页32连接。将活塞式后侧盖31沿合页32向上掀起并平置于上箱盖30上即为本车的车座。若将上箱盖沿合页打开,箱内可放置车叉,车把,车轮及脚蹬等,从而把整个三轮车归拢于一个箱体内,便于携带。此外,从图2中还可知,固定于左半轴12上的后轮2的一个端头上,固定有轴套33,其上开有定位销孔。将销钉34穿入其内,左后轮2也变为动轮,利于在水中行驶;若在陆地上行驶,可将销钉34拔下,使左后轮2变为从动轮,易于三轮车在陆地上保持平衡及自如拐弯。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包括车叉、车把、脚蹬、链条、车架及两个伞式骨架布膜轮相对组合而成的前后车轮,其特征在于布膜车轮的瓦圈由多节弧形圈管(20)连接而成,每一弧形圈管的端头上,粘接有一向外突出的堵头为圈轴(21);后一节圈管的圈轴上挂有内外车条(18、19)的一端并插装于前一圈管(20)的末端空心处,带有圈轴的圈管首尾相接,形成硬瓦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布膜车轮的车条由偶片条组成,其中内车条(18)偏短,外车条(19)偏长,分别插装在内外条套(24)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圈管(20)的外面套有圈套(22),圈套(22)的外层为耐磨涂料层(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6)为箱形,上端前部为把梁(35),把梁(35)上开有竖孔(28)及若干横孔(2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形车架(6)的上箱盖(30)与侧箱盖间装有合页,后侧盖(31)为活塞式,与上箱盖(30)间通过合页(3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箱形车架(6)的底部装有轮盘(8)及飞轮(9),之间通过链条(5)相连接。专利摘要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包括车叉、车把、脚蹬、链条、车架及两个伞式骨架布膜轮相对组合而成的前后车轮,车轮采用硬瓦圈,全车设计成可折叠式。这种三轮车可作为水中或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包括车叉、车把、脚蹬、链条、车架及两个伞式骨架布膜轮相对组合而成的前后车轮,其特征在于:布膜车轮的瓦圈由多节弧形圈管(20)连接而成,每一弧形圈管的端头上,粘接有一向外突出的堵头为圈轴(21);后一节圈管的圈轴上挂有内外车条(18、19)的一端并插装于前一圈管(20)的末端空心处,带有圈轴的圈管首尾相接,形成硬瓦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袁海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