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志辉专利>正文

高稳定性的多功能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074791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稳定性的多功能热泵系统,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一节流器、第二节流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本热泵系统在冷媒管道上采用三个四通阀与若干单向阀配合控制,完全不需依靠控制液体单向导通和关闭的电磁阀,即可实现制热水、空调制冷、空调制暖、制热水+空调制冷等多种控制功能,优化了热泵系统冷媒管道的连接及运行方式,大大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泵系统,特别是一种高稳定性的多功能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多功能热泵系统具有制热水、空调制冷、空调制暖、制热水+空调制冷等多种功能,多功能热泵系统由于节能效果好、适用范围广越来越受到用户的认可,现有热泵系统的冷媒管道都配置有若干控制液体导通和关闭的电磁阀用于控制冷媒的流动方向及节流阀、或者通过四通阀与电磁阀的组合来控制;但由于控制复杂,这种电磁阀在长时间持续工作过程中会因反复通、断电或持续通电工作而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影响热泵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独特、故障率低、可靠耐用的热泵系统。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稳定性的多功能热泵系统,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一节流器、第二节流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上述部件之间通过冷媒管道进行如下连通:第一四通阀的四个接口分别连通压缩机排气侧、第一换热器入口侧、压缩机吸气侧、第二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的其它三个接口分别连通第二换热器、压缩机吸气侧、第三换热器;第三四通阀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一换热器出口、第二接口连通第一节流器、第三接口连通压缩机吸气侧、第四接口连通第二节流器;第二换热器另一侧与第一节流器另一侧连通;第三换热器另一侧与第二节流器另一侧连通;第二单向阀的入口侧连通第一节流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道、第二单向阀的出口侧连通第三四通阀第一接口;第三单向阀的入口侧连通第二节流器与第三换热器之间的管道;第三单向阀的出口侧连通第三四通阀第一接口;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第一四通阀至第一换热器之间或者第一换热器至第三四通阀之间管道上。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换热器出口侧至第三四通阀第一接口之间管道上设有第四换热器,第一单向阀设于第四换热器与第三四通阀之间。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换热器出口侧至第三四通阀第一接口之间管道上设有第四换热器,第一单向阀设于第一换热器与第四换热器之间。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为整体式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节流器并联设置有至少一组自动分流装置,所述自动分流装置包括第三节流器以及与第三节流器串联的自动压力阀。进一步的改进,第一节流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五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入口侧连通第五单向阀出口侧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一节流器与第三四通阀第二接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增焓换热器,第一增焓换热器的第三接口连通压缩吸气侧,第一增焓换热器的第四接口连接有第六节流器,第六节流器的另一侧连通自动压力阀出口侧管道。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节流器并联设置有至少一组自动分流装置,所述自动分流装置包括第四节流器以及与第四节流器串联的自动压力阀。进一步的改进,第二节流器与第三换热器之间设有第四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的入口侧连通第四单向阀出口侧与第三换热器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二节流器与第三四通阀第四接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增焓换热器,第二增焓换热器的第三接口连通压缩机吸气侧,第二增焓换热器的第四接口连接有第五节流器,第五节流器的另一侧连通自动压力阀出口侧管道。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节流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五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入口侧连通第五单向阀出口侧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一节流器与第三四通阀第二接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增焓换热器,第一增焓换热器的第三接口连通压缩吸气侧,第一增焓换热器的第四接口通过小管径管道连接第一节流器与第二单向阀之间管道。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第一节流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五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入口侧连通第五单向阀出口侧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一节流器与第三四通阀第二接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增焓换热器,第一增焓换热器的第三接口连通压缩吸气侧,第一增焓换热器的第四接口连接有第六节流器,第六节流器的另一侧连通第一节流器与第一增焓换热器第二接口之间管道。进一步改进,第一增焓换热器的第四接口通过小管径管道连接第一节流器与第二单向阀之间管道。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第二节流器与第三换热器之间设有第四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的入口侧连通第四单向阀出口侧与第三换热器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二节流器与第三四通阀第四接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增焓换热器,第二增焓换热器的第三接口连通压缩机吸气侧,第二增焓换热器的第四接口通过小管径管道连接第二节流器与第四单向阀之间管道。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第二节流器与第三换热器之间设有第四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的入口侧连通第四单向阀出口侧与第三换热器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二节流器与第三四通阀第四接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增焓换热器,第二增焓换热器的第三接口连通压缩机吸气侧,第二增焓换热器的第四接口连接有第五节流器,第五节流器的另一侧连通第二节流器与第二增焓换热器第二接口之间管道。进一步改进,第二增焓换热器的第四接口通过小管径管道连接第二节流器与第四单向阀之间管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热泵系统在冷媒管道上采用三个四通阀与若干单向阀配合控制,完全不需依靠控制液体单向导通和关闭的电磁阀,即可实现制热水、空调制冷、空调制暖、制热水+空调制冷等多种控制功能,优化了热泵系统冷媒管道的连接及运行方式,大大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1实施例;图2是本技术的第2实施例;图3是本技术的第3实施例;图4是本技术的第4实施例;图5是本技术的第5实施例;图6是本技术的第6实施例;图7是本技术的第7实施例;图8是本技术的第8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热泵系统多个实施例中冷媒工作时的流动控制对系统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所示,制热水时,系统冷媒流动方向为: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10(制热水)—→第一单向阀5—→第三四通阀4—→第一节流器8—→第二换热器11—→第二四通阀3—→回压缩机1。制热水+空调制冷时,系统冷媒流动方向为: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10(制热水)—→第一单向阀5—→第三四通阀4—→第二节流器9—→第三换热器12(空调制冷)—→第二四通阀3—→回压缩机1。空调制冷时,系统冷媒流动方向为: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3—→第二换热器11—→第二单向阀6—→第三四通阀4—→第二节流器9—→第三换热器12(空调制冷)—→第二四通阀3—→回压缩机1。空调制暖时,系统冷媒流动方向为: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3—→第三换热器12(空调制暖)—→第三单向阀7—→第三四通阀4—→第一节流器8—→第二换热器11—→第二四通阀3—→回压缩机1。实施例2。参照图2所示,制热水时,系统冷媒流动方向为: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第一换热器10(制热水)—→第一单向阀5—→从第三四通阀4第一接口进入并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稳定性的多功能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3)、第三四通阀(4)、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6)、第三单向阀(7)、第一节流器(8)、第二节流器(9)、第一换热器(10)、第二换热器(11)、第三换热器(12);上述部件之间通过冷媒管道进行如下连通:第一四通阀(2)的四个接口分别连通压缩机(1)排气侧、第一换热器(10)入口侧、压缩机(1)吸气侧、第二四通阀(3);第二四通阀(3)的其它三个接口分别连通第二换热器(11)、压缩机(1)吸气侧、第三换热器(12);第三四通阀(4)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一换热器(10)出口、第二接口连通第一节流器(8)、第三接口连通压缩机(1)吸气侧、第四接口连通第二节流器(9);第二换热器(11)另一侧与第一节流器(8)另一侧连通;第三换热器(12)另一侧与第二节流器(9)另一侧连通;第二单向阀(6)的入口侧连通第一节流器(8)与第二换热器(11)之间的管道、第二单向阀(6)的出口侧连通第三四通阀(4)第一接口;第三单向阀(7)的入口侧连通第二节流器(9)与第三换热器(12)之间的管道;第三单向阀(7)的出口侧连通第三四通阀(4)第一接口;所述第一单向阀(5)设置于第一四通阀(2)至第一换热器(10)之间或者第一换热器(10)至第三四通阀(4)之间管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高稳定性的多功能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3)、第三四通阀(4)、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6)、第三单向阀(7)、第一节流器(8)、第二节流器(9)、第一换热器(10)、第二换热器(11)、第三换热器(12);上述部件之间通过冷媒管道进行如下连通:第一四通阀(2)的四个接口分别连通压缩机(1)排气侧、第一换热器(10)入口侧、压缩机(1)吸气侧、第二四通阀(3);第二四通阀(3)的其它三个接口分别连通第二换热器(11)、压缩机(1)吸气侧、第三换热器(12);第三四通阀(4)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一换热器(10)出口、第二接口连通第一节流器(8)、第三接口连通压缩机(1)吸气侧、第四接口连通第二节流器(9);第二换热器(11)另一侧与第一节流器(8)另一侧连通;第三换热器(12)另一侧与第二节流器(9)另一侧连通;第二单向阀(6)的入口侧连通第一节流器(8)与第二换热器(11)之间的管道、第二单向阀(6)的出口侧连通第三四通阀(4)第一接口;第三单向阀(7)的入口侧连通第二节流器(9)与第三换热器(12)之间的管道;第三单向阀(7)的出口侧连通第三四通阀(4)第一接口;所述第一单向阀(5)设置于第一四通阀(2)至第一换热器(10)之间或者第一换热器(10)至第三四通阀(4)之间管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的多功能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0)出口侧至第三四通阀(4)第一接口之间管道上设有第四换热器(17),第一单向阀(5)设于第四换热器(17)与第三四通阀(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的多功能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0)出口侧至第三四通阀(4)第一接口之间管道上设有第四换热器(17),第一单向阀(5)设于第一换热器(10)与第四换热器(1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高稳定性的多功能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换热器(17)与第二换热器(11)为整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高稳定性的多功能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器(8)并联设置有至少一组自动分流装置,所述自动分流装置包括第三节流器(13)以及与第三节流器串联的自动压力阀(1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高稳定性的多功能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器(9)并联设置有至少一组自动分流装置,所述自动分流装置包括第四节流器(14)以及与第四节流器(14)串联的自动压力阀(16)。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高稳定性的多功能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节流器(8)与第二换热器(11)之间设有第五单向阀(25);第二单向阀(6)的入口侧连通第五单向阀(25)出口侧与第二换热器(11)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一节流器(8)与第三四通阀(4)第二接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增焓换热器(19),第一增焓换热器(19)的第三接口连通压缩吸气侧,第一增焓换热器(19)的第四接口通过小管径管道(22)连接第一节流器(8)与第二单向阀(6)之间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高稳定性的多功能热泵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林志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