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带电电缆线对核查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8527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压带电电缆线对核查仪,包括能相互通信的可变电流信号源、多钳口智能识别终端以及复数个电流钳;所述可变电流信号源包括系统控制单元、线缆固有信号检测单元、扰动信号产生单元、电压自动识别单元、交互单元以及系统电源;所述多钳口智能识别终端包括控制系统模块、电流检测模块、频率检测模块、电源模块以及交互警示模块;所述电流钳分别连接多钳口智能识别终端的电流检测模块、频率检测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带电电缆线对识别成功率100%,适用于长距离带电电缆识别和不带电识别,且适用电压范围宽,且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带电维护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低压带电电缆线对核查仪
技术介绍
通信机房中众多的线缆盘根错节,好似无尽的“迷宫”。在机房维护工作中常会遇到带电电缆上下端子无法确认,排查线缆由于缺乏有效工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时常发生由于线缆排查错误引发的机房割接事故。所以机房实进行电缆割接、负载调整、资产管理、新增设备、故障排查等工作时,工作人员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如何准确核对电缆的两端。如果电缆两端线对核对错误,进行带电施工时,就会引起严重的事故。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目前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确定电缆线对进行核查。方法一:信号耦合法采用信号耦合方式,在被查找的一端采用电流钳耦合信号,然后通过检测耦合信号来确定电缆另外一端。该方法存在问题:1、耦合信号偏小,如果电缆较长,到后面就越来越难检测到信号了,对最终的判断影响很大;2、耦合信号不仅仅只会在被耦合的电缆里存在,还会串扰到其他线上(特别是并排的线),所以现场操作起来,误判的可能性非常大;3、耦合方式,还需要现场的电缆能形成回路,就是锴要接地,对环境要求高。方法二:扰动信号法在电缆的下端(负载端)并联上扰动信号源,产生固定频率的信号,该信号只会产生在连接负载的电缆上。在电缆的上端采用霍尔元器件进行识别,同时结合同步信号,通过声光来展示识别结果。如2013.11.20公布的,公布号为CN 103399240A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不断电电源线缆分检装置及方法,即为扰动信号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通电线缆的第一端设置主控设备,在通电线缆的第二端设置从动设备;主控设备将预设的电流扰动命令转换为电流扰动命令无线信号后传送给从动设备,电流扰动命令包括电流变化值,电流变化值包括电流变化频率值及电流变化幅度值;从动设备接收电流扰动命令无线信号,并根据接收的电流扰动命令无线信号产生根据电流扰动命令对通电线缆中的电流扰动;主控设备采集通电线缆上的电流变化值,并将采集的电流变化值与获取的电流扰动命令中的电流频率值比较,在比较出采集到的电流变化值与获取的电流扰动命令中的电流变化值相同时,输出预设的上、下端子同线的提示信息。该扰动信号方法存在的问题:1、对所有的测试只能产生固定频率的扰动信号,而被识别的电缆上极有可能存在着和扰动信号一样的纹波或谐波,那么就会大大影响识别准确性;2、识别距离短,虽然可以增加同步信号中继器,但是长距离会使得扰动信号越来越弱,识别起来越来越困难;3、需要同步测试,操作极为不易;4、识别信号用的霍尔电流钳只有一种规格型号,无法适用各种线径、不同负载电流带电电缆的识别;5、无法对异常电压系统进行识别,比如交流系统,电压低压220V,只有180V等异常电压下的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低压带电电缆线对核查仪,识别成功率高,能达100%、适用于长距离带电电缆识别和不带电识别,且适用电压范围宽。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压带电电缆线对核查仪,包括能相互通信的可变电流信号源、多钳口智能识别终端以及复数个电流钳;所述可变电流信号源包括系统控制单元、线缆固有信号检测单元、扰动信号产生单元、电压自动识别单元、交互单元以及系统电源;所述线缆固有信号检测单元、扰动信号产生单元以及交互单元均连接系统控制单元;所述系统电源与电压自动识别单元连接,且所述扰动信号产生单元和电压自动识别单元分别连接待识别电缆的一扰动信号注入点;所述多钳口智能识别终端包括控制系统模块、电流检测模块、频率检测模块、电源模块以及交互警示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频率检测模块、电源模块以及交互警示模块均连接至所述控制系统模块;所述电流钳分别连接所述多钳口智能识别终端中的电流检测模块、频率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可变电流信号源的线缆固有信号检测单元。进一步的,所述可变电流信号源还包括无线通信单元,该无线通信单元连接系统控制单元;所述多钳口智能识别终端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控制系统模块。进一步的,所述电流钳与所述多钳口智能识别终端中的电流检测模块、频率检测模块之间的连接为无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交互单元包括IXD显示单元以及按键输入单元,该IXD显示单元以及按键输入单元均连接系统控制单元。进一步的,所述交互警示模块包括IXD显示模块、KEY模块以及蜂鸣器,该IXD显示模块、KEY模块以及蜂鸣器均连接控制系统模块。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充电模块、锂电池以及保护电路,所述锂电池分别连接充电模块和控制系统,所述保护电路和充电模块还连接控制系统模块。其中,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保险丝、均衡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阻、保护IC及电路、MOSFET放电保护电路以及MOSFET充电保护电路;所述锂电池分别连接保险丝、均衡电压检测电路以及电流检测电阻;所述电流检测电阻、MOSFET放电保护电路、MOSFET充电保护电路依次连接;所述均衡电压检测电路、MOSFET放电保护电路以及MOSFET充电保护电路均连接保护IC及电路;所述保险丝、保护IC及电路、MOSFET充电保护电路均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模块。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带电电缆线对识别成功率100%,以方便进行电缆割接、负载调整、资产管理、新增设备、故障排查等工作时,可避免产生重大的安全事故;2、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核查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核查仪中可变电流信号源的电路原理框图。图3为本技术核查仪中多钳口智能识别终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4为本技术核查仪中多钳口智能识别终端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核查仪的使用状态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低压带电电缆线对核查仪,包括能可变电流信号源1、多钳口智能识别终端2以及复数个电流钳3 ;所述可变电流信号源1、多钳口智能识别终端2、复数个电流钳3之间可相互通信。如图2所示,所述可变电流信号源I包括系统控制单元11、线缆固有信号检测单元12、扰动信号产生单元13、电压自动识别单元14、交互单元15以及系统电源16 ;所述线缆固有信号检测单元12、扰动信号产生单元13以及交互单元15均连接系统控制单元11,且扰动信号产生单元13还连接至待识别电缆A的扰动信号注入点Al ;所述系统电源16通过电压自动识别单元14连接至被另一测电缆的扰动信号注入点A2。所述系统控制单元11用于控制可变电流信号源I中各个子单元的工作;所述线缆固有信号检测单元12用于检测线缆的固有频率信号:所述扰动信号产生单元13用于产生不同频率及不同幅度的电流信号;所述电压自动识别单元14用于识别所接入的电缆的电压等级;所述交互单元15进一步包括IXD显示单元151以及按键输入单元152,该IXD显示单元151以及按键输入单元152均连接系统控制单元11 ;其中IXD显示单元151用于显示扰动信号的信息:按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压带电电缆线对核查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能相互通信的可变电流信号源、多钳口智能识别终端以及复数个电流钳;所述可变电流信号源包括系统控制单元、线缆固有信号检测单元、扰动信号产生单元、电压自动识别单元、交互单元以及系统电源;所述线缆固有信号检测单元、扰动信号产生单元以及交互单元均连接系统控制单元;所述系统电源与电压自动识别单元连接,且所述扰动信号产生单元和电压自动识别单元分别连接待识别电缆的一扰动信号注入点;所述多钳口智能识别终端包括控制系统模块、电流检测模块、频率检测模块、电源模块以及交互警示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频率检测模块、电源模块以及交互警示模块均连接至所述控制系统模块;所述电流钳分别连接所述多钳口智能识别终端中的电流检测模块、频率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可变电流信号源的线缆固有信号检测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毅林明星尚兴源郑庆华陈俊张德宏刘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福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