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民安置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06399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7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民安置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化粪池、格栅池、预曝气调节池和地埋式一体化设备,所述化粪池、格栅池、预曝气调节池、地埋式一体化设备依次连接;地埋式一体化设备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池、好氧生物处理池、污泥消化池、二沉池和消毒池,厌氧生物处理池一端通过污水提升泵与预曝气调节池连通,另一端依次连接好氧生物处理池、二沉池和消毒池。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厌氧生物处理池、好氧生物处理池、沉淀池、污泥消化池、消毒池均布置在一体化处理设施内部,埋于地下,在地面上仅需建设风机房即可,节省占地,对地面环境无污染,解决移民安置区生活污水处理问题,达到保护库区水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移民搬迀形成生活区域的生活污水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移民安置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土地,造成移民搬迀,需要对移民进行搬迀安置,对于一些移民人数较多的工程,往往需要建设若干移民安置集镇或集中安置点。由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基本位于山区,移民安置集镇往往在库区淹没水位以上就近选择,如果不对其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将污染库区水质,因此必须对移民集镇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相应标准后排放。对移民安置集镇生活污水的处理,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化粪池、沼气池、人工湿地、一体化设施等多种方案。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仅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不满足直接排放要求;人工湿地所需面积较大,有些规模较大的移民集镇存在用地困难的问题,不适合人工湿地处理方法;沼气池运行管理要求较高,维护成本也较高,不适合长期使用;采用一体化设施可达到较好的效果,但移民集镇与城镇相比有其特殊性,污水产生量小、排放时间相对集中、需要间歇式处理,无机物较少,而且往往专业运行管理人员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民安置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保护库区水质,同时可间歇式处理生活污水,需要的运行维护人员少、占地面积小。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移民安置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化粪池、格栅池、预曝气调节池和地埋式一体化设备,所述化粪池、格栅池、预曝气调节池、地埋式一体化设备依次连接;所述地埋式一体化设备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池、好氧生物处理池、污泥消化池、二沉池和消毒池,所述厌氧生物处理池一端通过污水提升泵与预曝气调节池连通,另一端依次连接好氧生物处理池、二沉池和消毒池。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消化池与厌氧生物处理池连通,并与二沉池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好氧生物处理池与厌氧生物处理池连通并形成回路。进一步地,所述地埋式一体化设备外还设有风机室,并通过曝气管与预曝气调节池、厌氧生物处理池、好氧生物处理池同时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预曝气调节池顶上设有人孔。进一步地,所述厌氧生物处理池和好氧生物处理池中设有垂直放置的塑料蜂窝斜管填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移民安置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将厌氧生物处理池、好氧生物处理池、沉淀池、污泥消化池、消毒池均布置在一体化处理设施内部,埋于地下,在地面上仅需建设风机房即可,节省占地,对地面环境无污染,解决移民安置区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保护库区水质。工作过程既可通过人工对管道阀门控制来控制污水处理的时间等节点,又可通过自动化系统来实施控制,为将来实现完全无人控制打下了技术基础;而对于人口规模较小的移民安置集镇或集中安置点,本系统还可以间歇式运行,以实现其科学有效利用,延长系统的整体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移民安置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移民安置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图。图中:1-化粪池,2-格栅池,3-预曝气调节池,4-曝气管,5-地埋式一体化设备,51-厌氧生物处理池,52-好氧生物处理池,53- 二沉池,54-污泥消化池,55-消毒池,6-风机室,7-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移民安置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化粪池1、格栅池2、预曝气调节池3和地埋式一体化设备5,所述化粪池1、格栅池2、预曝气调节池3、地埋式一体化设备5依次连接;所述地埋式一体化设备5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池51、好氧生物处理池52、污泥消化池54、二沉池53和消毒池55,所述厌氧生物处理池51 —端通过污水提升泵与预曝气调节池2连通,另一端依次连接好氧生物处理池52、二沉池53和消毒池55 ;所述污泥消化池54与厌氧生物处理池51连通,并与二沉池53连接;所述好氧生物处理池52与厌氧生物处理池51连通并形成回路;所述厌氧生物处理池51和好氧生物处理池52中设有垂直放置的塑料蜂窝斜管填料,为保证过滤效果,该填料2?3年更换—次°所述地埋式一体化设备5外还设有风机室6,并通过曝气管4与预曝气调节池3、厌氧生物处理池51、好氧生物处理池52同时连通。所述预曝气调节池3顶上设有人孔7,以便于对池内进行定期维护和清理。实施例彭水水电站移民安置集镇均采用了本系统,其工作步骤如下:a.预处理:生活污水经过污水管网收集,汇入化粪池1,在常温下停留12h?24h,停留时间根据外界温度确定,外界温度高则停留时间短,外界温度低则停留时间长;b.检测: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I预处理后,检测化粪池I排出口处的污水,看是否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若达到上述标准,则直接通过管道排放至格栅池2 ;若达不到上述该标准,则延长污水在化粪池中的停留时间6h?10h,并每两小时检测一次,直到污水达到上述标准,然后通过管道排放至格栅池2 ;c.预曝气:生活污水通过格栅池2后,通过管道进入预曝气调节池3,并在预曝气调节池3中停留8?10h,停留时间根据气温确定,气温高则停留时间短,气温低则停留时间长;其间,启动风机室6工作,风机室6中的风机通过曝气管4向预曝气调节池3中通风供氧;d.二次处理:通过污水提升泵,将预曝气调节池3内的污水输送至地埋式一体化设备5中;控制污水流动速度,污水缓慢依次流经厌氧生物处理池51、好氧生物处理池52、二沉池53,进入消毒池55,与此同时,通过风机室6中的风机同时向厌氧生物处理池51、好氧生物处理池52中通风供氧,厌氧生物处理池51、好氧生物处理池52、二沉池53中沉淀下来的污泥进入污泥消化池54中,并将好氧生物处理池52中产生的硝化液和污泥消化池54中沉淀后得到的上清液导入厌氧生物处理池51中再次参与反应;污泥从二沉池53中进入污泥消化池54的同时,对二沉池53中的污水进行气提,以降低污水中的甲胺含量;e.二次检测及排放:循环以上工艺过程,污水进入消毒池55后,按比例添加NaClO或CaC1,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对消毒池55出口处的出水进行二次检测,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级排放标准后向外排放,若达不到该标准,则延长污水在消毒池55中的停留和反应时间至少2小时,并每2小时检测一次,直到其达标后再进行排放。经监测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排放标准。本技术方案同时可应用于现有村镇的生活污水处理。【主权项】1.一种移民安置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化粪池(1)、格栅池(2)、预曝气调节池(3)和地埋式一体化设备(5),所述化粪池(1)、格栅池(2)、预曝气调节池(3)、地埋式一体化设备(5)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式一体化设备(5)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池(51)、好氧生物处理池(52)、污泥消化池(54)、二沉池(53)和消毒池(55),所述厌氧生物处理池(51) —端通过污水提升泵与预曝气调节池(2)连通,另一端依次连接好氧生物处理池(52)、二沉池(53)和消毒池(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民安置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消化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民安置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化粪池(1)、格栅池(2)、预曝气调节池(3)和地埋式一体化设备(5),所述化粪池(1)、格栅池(2)、预曝气调节池(3)、地埋式一体化设备(5)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式一体化设备(5)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池(51)、好氧生物处理池(52)、污泥消化池(54)、二沉池(53)和消毒池(55),所述厌氧生物处理池(51)一端通过污水提升泵与预曝气调节池(2)连通,另一端依次连接好氧生物处理池(52)、二沉池(53)和消毒池(5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豪纵霄魏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