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旅游潜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081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人力旅游潜器由两个耐压壳(22)与非耐压壳(23)两大部分组成潜器主体;中段两舷各备有一个压载水舱(18),螺旋桨(17)置于尾端,其特征在于:耐压壳(22)首封头上设有透光球面有机玻璃窗(1),并在舱口围栏壁上设有透光平面有机玻璃观察窗(2),耐压壳(22)内纵中置有人力驱动推进装置(9)及操舵装置(10),并配有应急自动抛弃压铁系统(12)及通讯装置。(*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下潜器。现在从事海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希望能进行水下研究与探查,许多人乐于海底旅游,目前还没有一种人力潜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人力旅游潜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耐压壳22与非耐压壳23两大部分组成潜器主体,采用人力借助机械传动机带动螺旋桨17来实现水中驱动,耐压壳22内设有机械传动系统,潜器操纵装置,供排气装置,通迅设备及应急救生系统,舱内座椅8可供两名乘员并排坐靠,首封头上部有透光球面观察窗便于乘员水下观光,,耐压壳22中段上部有一出入舱口7围栏及其门盖,乘员由此出入;潜器的非耐压壳23用玻璃钢以特殊工艺方法制成,其首都有通迅浮标潜器在水下通过该浮标上的天线与指挥台保持无线电联系,潜器尾部装有可释放的救生浮球4一只,作为紧急状态下的救生信号;潜器的螺旋桨17置于尾端,桨外罩有一可水平回转的环形舵16,舵前设有水平及垂直稳定翼各一只;潜器中段两舷各备一只压载水舱18,其底部装有压载物及可弃压载应抛弃装置12,乘客上潜器前须称重,体重不得超过75KG;低于75KG带入适量压铁补足,超过者需取出适量压载铁,潜器还有三只滚轮13。本技术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操纵灵活,外观和谐,使用维修方便,适用于内河湖泊和海湾旅游观光及海洋考察。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纵中剖视图。附图2是图1的俯视图。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本潜器主体由耐压壳22及非耐压壳23两大部分组成,中段两舷各备一只压载水舱18,螺旅桨17置于尾端,其直径1M,叶铝质,当收到功率为0.8马力时潜器航速不小于1KN,两个水平稳定翼15及垂直稳定翼14对称置于尾部,两只BH40/150标准高压气瓶5和管路阀件组成的高压空气系统,吹除压载水舱18中水及供应乘客呼吸用气,耐压壳22首封头上设有透光直径为500MM球面有机玻璃观察窗2,并在舱口围栏上设有透光直径100MM平光有机玻璃观察窗1,供操作人员水下观光操纵使用,耐压壳22内纵中置于人力驱动机构设有推进装置9及操舵装置10;耐压壳22为带标准椭圆球封头的结构,直径1400MM,其长1450MM,采用§=12的ZCB板组成,柱段顶部有一透光直径为610MM的出入舱口7,在出入舱口7前设有一只救生浮球4及一个信号浮标3,在信号浮标3上有舱内无线电对讲机及天线24,便于与岸上人员联络,航行浮标是为负浮动状态下的航行提供必要的正浮力并不断补偿潜器在水下的浮力变化,本潜器无论在水面还是水下,其重心位置低于浮心位置从水下状态潜至全浮状态,耐压壳22排水体积2.1立方米,左舷设操纵装置10,后部并放两只单人座椅8,并各配一副安全带,在耐压壳22中段两舷各有一只185升的压载水舱18,为潜器的升、沉提供正、负浮力,耐压壳22舷外底部装有固定压载约450KG,另配可弃压载铁40KG置于可弃压载应急抛弃装置12,环形舵16可在水平面内在±20℃之间转动来实现潜器水平回转,在垂直方向的潜浮,悬停,可由潜浮系统和深度调节装置11来实现,潜器内设照明灯28一只,功率8瓦,电压24V舱内配应急灯一只,手电筒一只,水下近距离观察,通过耐压壳22上观察窗来实现无线电对讲机及天线24与岸上进行通讯联系,导航由岸上工作人员通过对讲机和天线24进行,并用高压空气经减压后通过进气口25向乘客供给新鲜空气,舱内废气由主动式自控排气装置26来完成,当舱内压力超过0.02MPa时,装置开始向外迅速排出舱内废气直到舱内压力为“0”时停止排气,舱内设有两箱的应急再生药板30,用于沉底遇险以自救或自动排气装置26失灵时保证乘客正常呼吸,确保48小时内乘客的生命安全,潜器底部有三只滚轮13,及首滚轮27,便于专用码头上下水与回收,为了加强潜器的稳性,设置固定压铁19,并设置电池筒6以保证潜器足够的能量;由脚踏、齿轮、链条及浆轴组成的传动机构,同时设有拖艇环21,吊艇环20;应急吹除系统29用于水深30M。权利要求1.人力旅游潜器由两个耐压壳(22)与非耐压壳(23)两大部分组成潜器主体;中段两舷各备有一个压载水舱(18),螺旋桨(17)置于尾端,其特征在于耐压壳(22)首封头上设有透光球面有机玻璃窗(1),并在舱口围栏壁上设有透光平面有机玻璃观察窗(2),耐压壳(22)内纵中置有人力驱动推进装置(9)及操舵装置(10),并配有应急自动抛弃压铁系统(12)及通迅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旅游潜器,其特征在于耐压壳(22)带标准椭球封头的柱形结构,非耐压壳(23)设于首部,支架支撑在耐压壳(22)上,支架内还系固着浮体。专利摘要本技术是由可分的耐压壳22和非耐压壳23两大部分组成潜器主体,耐压壳22内设有机械传动系统,潜器操纵装置,通迅设备及应急救生系统,舱内设座椅两只,供两名乘员并排坐靠,首封头上有透光直径500mm的球面观察窗1便于乘员水下观光,潜器非耐压壳23采用玻璃钢以特殊工艺方法制成潜器螺旋桨17置尾端,桨外罩有一可水平回转的环形舵16,舵前设有水平稳定翼14各两只,本技术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操纵灵活、性能良好,是内河湖泊和沿海港湾旅游观光,海洋考察的理想装备。文档编号B63C11/00GK2217571SQ9424743公开日1996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16日专利技术者王绍夫 申请人:国营武昌造船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绍夫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武昌造船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