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海底观测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962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深海海底观测平台,其包括开放式单元模块的浮体框架和/或观测框架和配重锚系。在该浮体框架或观测框架内固设的声学释放器与配重锚系之间,是通过释放脱钩,脱钩缆套和固定有配重挂环的配重锚系三者的协同配合,而离合的;由脱钩缆套或穿过配重挂环套挂在闭合状态的该脱钩上,构成该浮体框架或观测框架及其声学释放器与配重锚系连成一体而锚驻海底的状态;由脱钩缆套或脱离了开放状态的该脱钩和配重挂环,构成该浮体框架或观测框架及其声学释放器与配重锚系分离的状态。该平台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减小设备整体重量,便于深海海底观测工作。还可避免外界噪声对记录系统的干扰,实现一平台从事多种海底观测实验。(*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深海海底探测
具体讲是一种深海海底观测平台。其属于深海资源探测项目的海洋仪器检测

技术介绍
深海海底拥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生存着许多人类尚未了解的海洋生物和很多尚未探索的海底火山及地质变化。同时,深海海底的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造成的污染对其影响都是当前海洋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为了解这些变化规律,只有借助于先进的海底探测技术进行现场时空尺度的变化过程实时测量。传统的海底取样实验室分析等探测方法已严重制约着人类对深海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变化规律的了解和研究。只有开发和探索新的深海探测技术和方法,才能推进深海海底研究的不断发展。海底原位测量技术,通过锚系将测量系统固定在海底的某一位置实现对海底变化过程进行长期定点的实时观测。其开放式的框架可以用于多种海洋调查仪器和传感器的集成,同时本身可提供多种数据采集模式,根据不同的调查和实验目的可对特定的海底区域中的沉积物的运动规律、海流变化、鱼类活动习性、地质变化、化学元素分布等各种变化进行短期或长达一年的现场(in situ)实时(real time)专项或综合测量。特别适合海底火山、海底热液、海底生物习性及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海海底观测平台,其包括由耐腐蚀的轻质金属管体焊接而成的开放式单元模块的浮体框架和/或观测框架和配重锚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该浮体框架或观测框架内固设的声学释放器与配重锚系之间,是通过释放脱钩,脱钩缆套和固定有配重挂环的配重锚系三者的协同配合,而离合的;其中,呈蟹夹形状的释放脱钩安装在声学释放器的底部,该脱钩在声学释放器的控制下或呈开放状态,或呈闭合状态;由高强度缆绳制成的脱钩缆套或穿过配重挂环套挂在闭合状态的该脱钩上,构成该浮体框架或观测框架及其声学释放器与配重锚系连成一体而锚驻海底的状态;由高强度缆绳制成的脱钩缆套或脱离了开放状态的该脱钩和配重挂环,构成该浮体框架或观测框架及其声学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新生李思忍张晓东唐功友曹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