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5490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应用于水面浮油回收作业。浮箱主要由顶板、后挡板、锥形筒、侧板和底板焊接成密闭的箱体。在两块侧板的后端焊接有后挡板,底板的形状为斜面。在浮箱的前端两块侧板与底板之间形成进油口。在底板上焊接有锥形筒,形成一个浮油通道。集油塔焊接在锥形筒顶端。集油塔塔顶板上有输油系统和抽真空系统。浮油回收装置漂浮在水面上,油水分离在密闭的集油塔内进行,不受船舶颠簸和浪的影响,能回收不同粘度、油膜厚度的浮油;收油量大、收油效率高、作业航速快、抗风浪能力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故障率低,易于维修和清洗。(*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装有收油 机的浮油回收船。
技术介绍
海上运输业和海上石油钻井的发展,特别是油船数量的快速增加, 因沉船或泄漏造成海面浮油污染时有发生。浮油回收船能清除水面浮 油,保护水面环境。现有水面浮油回收装置种类繁多,按收油形式可 分为鼓式、盘式、堰式、刷式、真空式和动态分离式等几种。它们大 多数在1米以上大浪中不能有效地工作。较好的是船载刷链式收油机和动态斜面式收油装置,也只能在2米以下的海浪中工作。曾创造世 界记录的挪威溢油回收船波塞冬号,长91米,耗资5.25亿人民币, 该船最大也只能在3米以下浪高情况下工作。另外,现有水上浮油回 收的收油装置还存在着收油能力小、收油效率低、作业航速慢、结构 复杂、运动件多、故障率高、不方便维修和清理等不足。鼓式、盘式 收油机只能回收稀油,只适合小型收油机;堰式收油机对油膜厚度、 水流环境和波浪要求苛刻;刷式油机只适合回收中高粘度的油,收油 效率低于95%,作业航速不超过3节,对稀油的收油能力和收油效率将 大大减小和降低。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0620158176公开了一种 船侧挂收油机。真空式收油机只能在平静的水域作业,由于真空压力 复合泵抽真空和充气交替进行,故限制了真空式收油机的收油能力, 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00256326公开的真空式收油机。动态斜面收 油机的引油装置和导油臂很容易受到波浪的冲击,使收油能力和作业速度都受到影响,例如专利号为200520087944公开的动态斜面收油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装置,采用浮箱和 集油塔收集浮油,真空泵举升浮油,输油泵将油抽汲并输送到储油装 置或驳船。能高速度、高效率、最大程度地适合各种复杂恶劣环境, 能回收不同粘度、不同厚度的水面浮油。克服目前浮油回收装置使用 条件受到限制的不足。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面浮油回收装置,主要由浮箱、 集油塔、真空泵和输油泵组成,其特征在于浮箱主要由顶板、后挡板、锥形筒、侧板,底板焊接成密闭的箱 体,在两块侧板的顶部焊接有顶板。在两块侧板的后端焊接有后挡板, 在两块侧板之间焊接有底板,底板的后端与后挡板焊接,底板的前端 高于底板的后端,底板的形状为斜面。在浮箱的前端两块侧板与底板 之间形成进油口。在底板上焊接有锥形筒,锥形筒的顶部与顶板焊接, 形成一个浮油与水的通道,从进油口进入的浮油能通过锥形筒进入集 油塔。集油塔为铝板焊接的柱状,集油塔的下端焊接在锥形筒顶端。 集油塔焊接有塔顶板,塔顶板上有输油系统和抽真空系统。所述的塔顶板上连接有输油系统和抽真空系统,是在塔顶板的上 部有油出口和空气出口,油出口有管线连接输油泵,空气出口有管线连接真空泵。输油泵和真空泵固定在集油塔的塔顶板上。为了实现输油泵和真空泵自动控制,在集油塔内固定有液位传感 器,液位传感器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连接输油系统和抽真空系统。集油塔为铝板焊接的柱形,锥形筒为锥形。锥形筒如一个倒置的 漏斗形,但不一定是圆锥形漏斗。所述的液位传感器包括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 为了实现水面浮油回收装置能在不行进的情况下回收浮油作业, 在所述的后挡板上固定有造流器。造流器是液压螺旋桨。液压螺旋桨 转动,能使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底部的水向后流动,带动浮油通过锥形 筒并进入集油塔。简述本技术水面浮油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有利于理解本实用 新型。浮油回收装置可以内嵌于单体收油船内或固定在双体收油船之 间。收油船向前移动,含油水从进油口进入浮箱底部,并将锥形筒底 部开口密封,使集油塔形成密闭腔室;真空泵持续运转使集油塔内形 成真空,将含油污的水举升并充满集油塔,由于油、水的比重不同, 浮油在上漂浮,水向下置换,当集油塔上部的油膜达到一定厚度时, 输油泵启动,将浮油输送到储油装置或驳船。设在集油塔内部的电子 液位传感器监测液位,控制真空泵和输油泵的启停。本技术水面浮油回收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水面浮油回收装置漂 浮在水面上,油水分离在密闭的集油塔内进行,不受船舶颠簸和浪的 影响,能回收不同粘度、不同油膜厚度的水面浮油;收油量大、收油 效率高、作业航速快、抗风浪能力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自动化 程度高,故障率低,易于维修和清洗。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水面浮油回收装置作进 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水面浮油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黑色箭头指的 是水面浮油回收装置行进的方向;空心箭头指的是水和浮油流入浮油 回收装置的方向。图2是图1的左视图。5图3是带有造流器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固定在双体船之间的示意图。图5图4的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内嵌于单体船的示意图。 图中,l.集油塔,2.顶板,3.后挡板,4.锥形筒,5.侧板,6.底板,7.进油口, 8.下液位传感器,9.上液位传感器,10.塔顶板,11.输油泵,12.真空泵,13.造流器,14.船体,15.浮油,16.滑道,17.导向轮,18.浮油回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参阅附图l。水面浮油回收装置,主要由浮箱、集油塔 1、真空泵12和输油泵11组成。浮箱和集油塔采用铝板焊接而成。浮箱由顶板2、后挡板3、锥形筒4、侧板5,底板6焊接成密闭 的箱体。在两块垂直的侧板5的顶部焊接有顶板2。在两块侧板5的后 端焊接有后挡板3,在两块侧板5之间焊接有底板6,底板6的后端与 后挡板3焊接,底板6的前端高于底板6的后端,并与顶板2的前端 焊接,底板6的形状为一个斜面形。在浮箱的前端两块侧板5与底板6 之间形成进油口 7。在底板6的中间有一个长方形孔,顶板2上有一个长方形孔,两 个长方形孔之间焊接有一个倒置的漏斗形的锥形筒4,即锥形筒4的下 部与底板6焊接,锥形筒4的顶部与顶板2焊接,形成一个浮油与水 的通道,从进油口 7进入的浮油能通过锥形筒4进入集油塔1。集油塔 1为铝板焊接的柱状,集油塔1的下端焊接在锥形筒4顶端。集油塔1 焊接有塔顶板IO ,使集油塔l形成密封结构。在塔顶板10的上部有油出口和空气出口,油出口有管线连接输油 泵ll,空气出口有管线连接真空泵12。参阅图2。输油泵ll和真空泵12固定在集油塔1的塔顶板10上。参阅图1。在集油塔1内固定有上液位传感器9和下液位传感器8。 液位传感器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连接输油泵11和真空泵12。实施例2:与实施例l基本相同,不同点是参阅图3。在后挡板3上固定有一个造流器13。造流器13是液压螺旋桨。本技术水面浮油回收装置能固定在双体船之间,开展回收水面浮油工作。参阅图4和图5。本技术内嵌在双体船船舯两片体的 情景,浮油回收装置18的浮箱在双体船14之间。真空泵和输油泵固 定在双体船的甲板上面,船体上固定有滑道16,浮油回收装置18上固 定有导向轮17,通过滑道16和导向轮17,将浮油回收装置18与双体 船14滑动连接。本技术水面浮油回收装置能固定在单体船底部,开展回收水 面浮油工作。参阅图6。是本技术内嵌在单体船船舯的情景,此时 用船体替代浮箱,集油塔直接连接在单体船的舱底,并在船底板上开 孔,另外,在船底焊接有两条导油板。权利要求1、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装置,主要由浮箱、集油塔(1)、真空泵(12)和输油泵(11)组成,其特征在于: 浮箱主要由顶板(2)、后挡板(3)、锥形筒(4)、侧板(5),底板(6)焊接成密闭的箱体,在两块侧板(5)的顶部焊接有顶板(2),在两块 侧板(5)的后端焊接有后挡板(3),在两块侧板(5)之间焊接有底板(6),底板(6)的后端与后挡板(3)焊接,底板(6)的前端高于底板(6)的后端,底板(6)的形状为斜面,在浮箱的前端两块侧板(5)与底板(6)之间形成进油口(7),在底板(6)上焊接有锥形筒(4),锥形筒(4)的顶部与顶板(2)焊接,形成一个浮油通道,从进油口(7)进入的浮油能通过锥形筒(4)进入集油塔(1),集油塔(1)为铝板焊接的柱状,集油塔(1)的下端焊接在锥形筒(4)顶端,集油塔(1)焊接有塔顶板(10),塔顶板(10)上有输油系统和抽真空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田王万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汉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