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建国专利>正文

不颠覆船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26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颠覆船艇包括:一船体,其横剖面呈小半圆形,船体下部外表由前至后沿横向开设若干轨槽,甲板上对应各轨槽处均固定大半圆环形抱槽轨,各抱槽轨与对应的轨槽合成完整的圆环形槽轨;若干圆环形轨道,其分别卧于各圆环形槽轨内,可沿圆环形槽轨转动;至少三个沿圆环形轨道均匀排列的浮筒,每个浮筒与各圆环形轨道固定连接;一锥桶形浮筒-船头连接座,其内设中心轴座,各浮筒的前端与该连接座固定,船头与支承于该中心轴座内的轴杆固定。圆环形轨道、浮筒、浮筒-船头连接座构成浮筒框架,该框架可绕船体圆环形槽轨作旋转运动,故而在风浪中航行仍可保持船体的平稳。本发明专利技术船艇不易颠覆,可广泛应用于快艇客运、抗洪救险、突击救援、远航逃生备用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艇,尤指一种不会颠覆的船艇,属于水上运输工具领域。
技术介绍
船艇是一种常见的水上运输和交通工具,与陆上交通运输工具相比,它具有载量大、动力需求小的优点。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受风浪袭击而造成沉船翻船的不幸事件时常都在发生。如果能有一种不会颠覆的船艇,则上述灾难便不会发生。但至今为止,人类的这一幻想尚未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不会颠覆的船艇。本专利技术不颠覆船艇包括一船体,其横剖面呈小半圆形,船体下部外表由前至后沿横向开设若干轨槽,船体甲板上对应所述各轨槽处均固定大半圆环形抱槽轨,每个抱槽轨与对应的轨槽合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形槽轨;数量与所述圆环形槽轨相同的圆环形轨道,其分别卧于所述各圆环形槽轨内,可沿圆环形槽轨转动;至少三个沿所述圆环形轨道均匀排列的长形浮筒,每个浮筒与各圆环形轨道固定连接;一浮筒-船头连接座,其呈锥桶形,锥桶内设中心轴座,所述各浮筒的前端与该连接座的锥桶部分固定,所述船体的船头与一根支承于该中心轴座内的轴杆固定;所述各圆环形槽轨的中心轴线和浮筒-船头连接座的中心轴线重合。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船体的圆环形槽轨内可均布支承所述圆环形轨道的滚轮。所述滚轮为具有中心环槽的哑铃形轮体,其环槽用于对所述圆环形轨道进行限位。所述轮体的端面设置凹缘,该凹缘中嵌置轴承,该滚轮的轮轴与所述圆环形槽轨固定。所述船体的甲板一侧可固定驱偏浮筒。所述圆环形轨道由方形管体制成。所述船体内设隔水舱。所述各浮筒的后端与同一个圆盘形浮筒-船尾连接座的圆盘部分固定,该连接座设中心轴座,所述船体的船尾与支承于该中心轴座内的轴杆固定,该浮筒-船尾连接座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各圆环形槽轨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浮筒-船尾连接座的中心轴座通过轮辐与其圆盘部分构成一体。所述船体的甲板上可设置尺寸小于所述抱槽轨的封闭艇舱,在其舱壁的两侧设有空气流通孔,流通孔内置入空心球体或轻质球体。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浮筒与各圆环形轨道固定后形成一框架,而圆环形轨道又可沿与船体成一体的圆环形槽轨转动,故浮筒与圆环形轨道组成的框架可绕船体左右转动。由于该框架可绕船体做左右滚摆运动,且船体的重心偏于该框架旋转轴线的下方,故当遇风浪袭击本专利技术船艇时,浮筒会绕圆环形槽轨与船体做相对旋转运动,这样船体就会保持较好的平稳状态,使得船体不易出现被风浪掀翻的现象。本专利技术因设置浮筒,致使船体吃水变浅,故可行驶于浅滩。由于本专利技术船艇不易颠覆,故可广泛应用于快艇客运、抗洪救险、突击救援、远航逃生备用等领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图1a、1b、1c分别为船体的立体图、纵向剖面图、底面图;图2为抱槽轨结构图;图3为圆环形轨道结构图;图4为浮筒结构图;图5a、5b分别为船头浮筒连接座的结构图、纵向剖面图;图6为船头连接轴杆示意图;图7a、7b分别为滚轮的立体图、纵向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为浮筒-船尾连接座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为一种不颠覆船艇。请参见图1-6,它包括一只如图1所示的船体1,可用钢材或玻璃钢制造。船体1的横剖面呈小半圆形,船体1下部外表由前至后沿横向开设若干轨槽11,船体1的甲板上对应各轨槽11处均通过连接孔12固定如2所示的大半圆环形抱槽轨2。抱槽轨2是用钢材制成的开口向外的槽形轨道,抱槽轨2的两端向内延伸出用于与船体1连接的连接板21,连接板21上开设若干连接孔22,每个抱槽轨2与对应的轨槽11合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形槽轨。数量与圆环形槽轨相同的如图3所示的圆环形轨道3,圆环形轨道3由方形钢管体制成,其外周壁上开设若干用来连接浮筒的连接孔31。各圆环形轨道3分别卧于船体1上的各圆环形槽轨内,可沿圆环形槽轨转动。三个沿圆环形轨道3均匀排列(互差120度)的如图4所示的长形浮筒4,浮筒4的前端部向内弯曲过渡,浮筒4上设有用于与圆环形轨道3固定的连接板41,每个浮筒4与各环形轨道3通过连接板41和连接孔31固定连接。一个如图5所示的钢制的浮筒-船头连接座5,其呈锥桶形,锥桶的桶壁51上开设若干用来连接浮筒的连接孔52,锥桶内设中心轴座53。各浮筒4的前端部经连接板41、连接孔52与连接座5的锥桶部分固定连接,连接座5的中心轴座53中可支承一根如图6所示的连接轴杆6。船体1的船头中央设有一个连接轴杆6的连接板13。船体1的船头经连接板13、连接轴杆6支承于中心轴座53内。本专利技术船艇按如下步骤组装将浮筒4、圆环形轨道3、浮筒-船头连接座5用螺栓连成一体,形成一浮筒框架。将船体1置入浮筒框架之中,并使各圆环形轨道3嵌入船体1下部相应的轨槽11内。将各抱槽轨2含裹住相应的圆环形轨道3,用螺栓将各抱槽轨2固定在船体1的甲板上对应各轨槽11处,使得各抱槽轨2与对应的各轨槽11分别构成完整的圆环形槽轨。将轴杆6装入浮筒-船头连接座5的中心轴座53中,再将轴杆6与船体1的船头上的连接板13固定连接。组装完成后,应使各圆环形槽轨的中心轴线、各圆环形轨道3和船头浮筒连接座5的中心轴线重合。组装后的船艇外形如图8所示。在图1中,标号为16、17、18的分别表示螺旋桨、船舵、防止杂物缠绕螺旋桨的栅栏。下面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作用原理本专利技术的浮筒4与各圆环形轨道3及浮筒-船头连接座5固定后形成一个浮筒框架,而各圆环形轨道3又可分别沿与船体1成一体的各圆环形槽轨转动,故浮筒框架可绕船体1左右转动。由于该框架可绕船体1做左右滚摆运动,且船体1的重心偏于该框架旋转轴线的下方,故当遇风浪袭击本专利技术船艇时,其浮筒框架会绕圆环形槽轨与船体1做相对旋转运动,这样船体1就会保持较好的平稳状态,使得船体1不易出现被风浪掀翻的现象。综合考虑建造本专利技术船艇,限乘员在20名以内为宜。假设以20名乘员的规格造艇,可设计艇长10米,圆环形轨道直径取2.4米,浮筒直径为0.7米,其吃水长度可以8米计算。由于浮筒框架无论如何旋转,它都会以两个浮筒吃水而产生的浮力撑起整体中心轴线,两个浮筒的排水量将会达到5吨以上,再加上艇自身的排水量,就可确保船艇在载员的情况下,任由恶浪冲击而不沉没和不颠覆。本专利技术船艇因设置浮筒,致使船体吃水变浅,故还可行驶于浅滩。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各浮筒4的后端还与图9所示的同一个圆盘形浮筒-船尾连接座9的圆盘部分91固定。该连接座9设中心轴座92,中心轴座92通过轮辐93与其圆盘部分91构成一体,圆盘部分91的外周开设用于连接浮筒4的连接孔94。船体1的船尾与支承于该中心轴座92内的轴杆固定。组装后,浮筒-船尾连接座9的中心轴线与上述各圆环形槽轨的中心轴线重合。组装后的船艇外形如图10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为使浮筒框架绕圆环形槽轨的旋转运动更加顺畅,还采取了以下措施在圆环形槽轨内均布如图7所示的支承圆环形轨道3的滚轮7,以减小圆环形轨道3与圆环形槽轨之间的摩擦力。滚轮7为具有中心环槽71的哑铃形轮体,其环槽71用于对圆环形轨道3进行限位。相应地,在圆环形槽轨中也要开设容纳该滚轮7的滚轮槽,在图1c所示的轨槽11中示出该滚轮槽14,抱槽轨2中未示该滚轮槽。进一步地,可对该滚轮7开设中心轴孔72,在其哑铃形轮体的两个端面均设置凹缘73,于凹缘73中嵌置轴承,该滚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颠覆船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船体,其横剖面呈小半圆形,船体下部外表由前至后沿横向开设若干轨槽,船体甲板上对应所述各轨槽处均固定大半圆环形抱槽轨,每个抱槽轨与对应的轨槽合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形槽轨;数量与所述圆环形槽轨相同的圆环形轨道,其分别卧于所述各圆环形槽轨内,可沿圆环形槽轨转动;至少三个沿所述圆环形轨道均匀排列的长形浮筒,每个浮筒与各圆环形轨道固定连接;一浮筒-船头连接座,其呈锥桶形,锥桶内设中心轴座,所述各浮筒的前端与该连接座的锥桶部分固定,所述船体的船头与一根支承于该中心轴座内的轴杆固定;所述各圆环形槽轨的中心轴线和浮筒-船头连接座的中心轴线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