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头转向锁防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091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头转向锁防盗结构,包括车架立管和转动连接在车架立管上的车辆转向头,所述车辆转向头或车架立管上通过第一螺钉安装有车头转向锁,对应的车架立管或车辆转向头上设置有与所述车头转向锁的锁舌适配的锁孔,车辆转向头转至预定位置后,所述车头转向锁上的锁舌可由车钥匙驱动而伸入到所述锁孔中形成转向锁止状态,还包括有设置在车辆转向头或车架立管上的、在转向锁止状态下不可拆卸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具有在转向锁止状态下遮住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螺钉、从而使该所述第一螺钉不可拆卸的第一遮挡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兼顾了防盗效果和维修成本,结构简单巧妙,组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动二轮车,特别是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头转向锁防盗结构
技术介绍
机动二轮车如摩托车、电动车由于兼具便利与快速的功能以及价格相对便宜,具有公共巴士、家庭小汽车等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广为大众使用。考虑到机动二轮车容易被人盗偷,现有的机动二轮车已经具备有多种防盗功能,其中之一是:在车辆转向头(一般为男装车)或车架立管(一般为女装车)上安装有车头转向锁(现有的机动二轮车一般是将车头转向锁以及总电源开关、点火开关集成在一起构成主开关锁),对应的车架立管或车辆转向头上设置有与所述车头转向锁的锁舌适配的锁孔,车辆转向头转至预定位置后,所述车头转向锁上的锁舌可由车钥匙驱动而伸入到所述锁孔中形成转向锁止状态,导致车辆转向头不可回直,从而防止车辆被推走。然而,不可避免的是,一旦用户将车钥匙丢失,则需要将车头转向锁拆卸,以便于锁舌脱离锁孔,从而将车辆转向头回直,方便用户转移车辆,为此,现有的“易拆装”方案是将车头转向锁采用螺丝安装在车辆转向头或车架立管上,当用户丢失钥匙后,可利用螺丝刀拆卸车头转向锁,但这种方案显然也方便了盗贼利用螺丝刀将车头转向锁拆卸而将车辆盗走,因此“易拆装”方案的防盗效果不理想。现有的另一种方案是采用焊接或其他方式将车头转向锁永久固定,这种方案的防盗效果明显,盗贼除非暴力破坏车头转向锁,否则将无法将车辆转向头回直而推走车辆,但是,这种方案使得当用户自己丢失钥匙后,同样就需要将车头转向锁及其固定部件(如对于男装车,该固定部件为一般上联板)破坏,这就造成维修成本高昂,维修时间长,难以被用户接受。因此,如何兼顾“防盗效果”和“维修成本”,是机动二轮车防盗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头转向锁防盗结构,其同时兼顾了防盗效果和维修成本,结构简单巧妙,组装方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头转向锁防盗结构,包括车架立管和转动连接在车架立管上的车辆转向头,所述车辆转向头或车架立管上通过第一螺钉安装有车头转向锁,对应的车架立管或车辆转向头上设置有与所述车头转向锁的锁舌适配的锁孔,车辆转向头转至预定位置后,所述车头转向锁上的锁舌可由车钥匙驱动而伸入到所述锁孔中形成转向锁止状态,还包括有设置在车辆转向头或车架立管上的、在转向锁止状态下不可拆卸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具有在转向锁止状态下遮住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螺钉、从而使该所述第一螺钉不可拆卸的第一遮挡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车头转向锁通过支撑板安装在所述车辆转向头上,支撑板通过第二螺钉与所述车辆转向头连接,车头转向锁通过所述第一螺钉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防护罩具有在转向锁止状态下遮住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螺钉、从而使该所述第二螺钉不可拆卸的第二遮挡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立管上设置有转向锁板,所述锁孔设置于该所述转向锁板上,所述防护罩通过第三螺钉连接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在转向锁止状态下,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螺钉被所述转向锁板遮住而不可拆卸。进一步,所述防护罩包括与支撑板连接的安装部,安装部上设置有适配于所述第三螺钉的安装孔,所述安装部在车宽方向的两端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安装部在车长方向的前侧、且用于遮住第二螺钉而构成所述第二遮挡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底部设置有在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延伸至遮住第一螺钉而构成所述第一遮挡部。进一步,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至少部分周边沿朝上延伸出有围合在所述第二螺钉侧边的侧挡部。进一步,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延伸出有包覆于车头转向锁在车长方向的前侧和/或后侧的包覆耳,所述包覆耳配合所述第一延伸部形成有与所述车头转向锁的外轮廓相适配、对所述防护罩的安装起导向定位作用的槽道。优选的,所述包覆耳的底壁与第二延伸部相接。进一步,所述安装部的后侧形成有与所述车架立管外轮廓适配的弧形贴合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罩焊接固定在所述车架立管上。进一步,所述车辆转向头包括车把、上联板、下联板、前避震器以及前轮,所述车把安装在上联板上,下联板通过转轴穿插在所述车架立管内、且可绕车架立管转动,所述上、下联板与前避震器固定连接,在前避震器的末端安装所述车轮,操作车把时,车把带动所述上联板、下联板、前避震器和前轮转动,所述车头转向锁连接安装在所述上联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的本技术,通过在车辆转向头或车架立管上增设防护罩,在转向锁止状态下,防护罩不可拆卸,且防护罩具有在转向锁止状态下遮住至少一个第一螺钉、从而使该第一螺钉不可拆卸的第一遮挡部,使得车辆在转向锁止状态时,除非采用暴力破坏,否则由于防护罩对第一螺钉的遮挡作用,他人无法利用拆装工具将车头转向锁正常拆卸,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车辆的防盗性,解决了现有“易拆装”方案中防盗效果不理想的缺陷;而当车辆转向锁止、用户钥匙遗失后,只需破坏掉非主要功能件的防护罩,而不必将主要功能件如上联板一并破坏,大大的降低了维修成本,解决了现有将车头转向锁采用焊接等方式永久固定带来的维修成本高的缺陷;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紧凑,组装方便,不会破坏车辆转向头整体外观造型,同时兼顾了防止他人拆卸车头转向锁的防盗性和在用户丢失钥匙后维修成本两方面,本技术所述结构可广泛应用在各种机动二轮车上,通用性好,实施简单。特别是,当将防护罩通过第三螺钉连接固定在车辆转向头上时,在转向锁止状态下,利用转向锁板遮住至少一个第三螺钉而使该第三螺钉不可拆卸,结构巧妙,当防护罩被破坏后,只需更换一个新的防护罩,即可使得车辆重新具备防盗功能,有利于车辆防盗的延续性,同时也利于防护罩作为车辆的一个标准配件,方便用户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机动二轮车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在车辆转向头回直状态下沿图1中A方向的投影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在车头转向锁止状态下沿图1中A方向的投影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在二轮机动车上的装配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上联板、支撑板、车头转向锁以及防护罩的装配分解示意图;图7和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在转向锁止状态时(在图3中的A位置或图9中的B位置)锁舌伸入锁孔中的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架立管,11…锁孔,12…转向锁板;2…第一螺钉;3…车头转向锁;4...防护罩,41...安装部,42...第一延伸部,43...第二延伸部,44...侧挡部,45…包覆耳,46…槽道,47…弧形贴合部;5…支撑板;6…第二螺钉;7…第三螺钉;10…上联板,101…前避震器,102…车把,103…下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首先定义:所谓车辆转向头是指包括了车把102、上联板10、下联板103、前避震器101以及前轮的转向装置,具体为车把102安装在上联板10上,下联板103通过转轴穿插在车架立管I内、且可绕车架立管I转动,所述上、下联板10、103与前避震器101固定连接,在前避震器101的末端安装所述车轮,操作车把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头转向锁防盗结构,包括车架立管和转动连接在车架立管上的车辆转向头,所述车辆转向头或车架立管上通过第一螺钉安装有车头转向锁,对应的车架立管或车辆转向头上设置有与所述车头转向锁的锁舌适配的锁孔,车辆转向头转至预定位置后,所述车头转向锁上的锁舌可由车钥匙驱动而伸入到所述锁孔中形成转向锁止状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在车辆转向头或车架立管上的、在转向锁止状态下不可拆卸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具有在转向锁止状态下遮住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螺钉、从而使该所述第一螺钉不可拆卸的第一遮挡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友森邹志民阳正辉龙洋容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