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8643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其由内到外依次包括:至少一根光纤、微束管、加强层和护套层,所述微束管包覆所述光纤形成光缆的中心管式结构,所述加强层为包覆在所述微束管的非金属纤维加强层,所述护套层包覆在最外层成缆,所述护套层外部均匀涂覆有降低摩擦系数的涂覆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结构简单、重量轻,施工方便快速无需牵引直接穿管道,大大的降低了施工周期和施工成本,为全干式无铠装柔性配线管道引入光缆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通信光缆
,具体涉及一种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
技术介绍
随着光纤入户(FTTH)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宽带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将光纤从接入网的光分配点引入到用户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技术热点;通常我们将这段光缆称之为引入光缆。由于FTTH在我国刚刚兴起,对于引入光缆的开发还处于早期阶段,光缆的品种比较单一。目前通信行业引入光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架空引入,该敷设方式适合用户分布情况及杆塔资源相对丰富的状况,光缆一般为蝶形光缆;另一类是管道引入,该敷设方式适合城市地区通信管道资源相对的丰富,光缆一般为全干式无铠装柔性配线引入光缆。管道引入方式使用的光缆是配线引入光缆,配线引入光缆可以直接通过管道引入到室内进行终端,与之相配套的终端盒、光面板及快速连接组件等配件完成光通信的敷设。当光缆进入管道敷设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一定的抗压强度,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增加抗拉元件和保护外护套,为了减少光缆由室外进入室内后的中间转接环节,节省工程施工成本,配线引入光缆设计为室内外光缆,具有阻燃性能并采用全干式结构。但是,在光缆管道入户过程中管道设计时往往没有预留光通信的管道来实现光通信建设,如果增加新的管道线路的方案,势必会使建设成本的增加,所以利用现有的管道来实现附加的光缆敷设,来降低敷设成本,目前光缆在敷设过程中出现光缆在管道中摩擦系数大造成阻力需使用牵引线来拉动光缆完成敷设,增加了施工成本。因此,现在需要一种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该光缆具有尺寸小、硬度高、摩擦系数低等优点,适合在现有管道中的引入。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其采用中心管式结构,光缆中含有单根或多根光纤制成紧包光纤或微管,光纤层外再包覆非金属加强层,采用新颖的结构设计和工艺控制,可以很好的解决引入光缆的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而且还可以解决引入系列光缆外径粗、自重大和施工不便等问题,为我国FTTx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低摩擦引入系列光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研宄开发过程为:根据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敷设环境要求光缆从室外引入至室内,光缆需满足室外布线全截面阻水的性能,在生产过程中非金属加强件采用阻水型芳纶纤维纱满足渗水试验的要求。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在管道敷设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引入系列光缆均采用非金属加强层和高硬度的低烟无卤护套层。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在护套生产工艺中通过精良的挤塑设备、高精度的模具及优质的生产工艺,使光缆在成缆过程中外护套的结晶程度优于常规护套层,从而降低低烟无卤材料的摩擦系数。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成缆后外被再涂覆一层以氟聚合物主体为基材的全新纳米级水性材料,通过涂覆工艺,涂覆材料可以快速且牢固的涂覆在低烟无卤外护套表面,形成纳米级涂覆颗粒,起到再次降低配线引入光缆外护套层摩擦力的作用。基于以上四点,本技术的工艺也是通过二次生产工艺实现降低光缆的摩擦系数。首先将光纤表面直接被覆一层紧包材料制成紧套光纤,紧套光纤外包覆一层阻水型非金属加强层后再通过挤塑机挤至一定厚度的低烟无卤护套层,护套层外涂覆纳米级涂覆颗粒,在不影响光缆外径的情况下纳米涂覆层厚度一般在0.8-lum之间,来降低配线引入光缆的摩擦系数,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纳米涂覆技术来保证光缆涂覆层的均匀性及厚度的一致性达到线缆摩擦系数低的要求,按照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台湾中华电信低摩擦扁平光缆摩擦系数测试标准和IEC 60794-1-2 E2A耐刮擦性试验要求,经耐刮擦和动摩擦系数测试后,涂覆后线缆外护套表面摩擦力在经受长时间受重摩擦情况下,摩擦系数未明显增加,满足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设计性能要求。纳米涂覆技术在配线引入缆领域属于首次运用,该技术主要解决管道引入光缆摩擦系数低,目的在于提高光缆的抗拉能力的同时,减小光缆在穿管道入户时的阻力,以提高光缆对入户施工环境的适应性,为管道资源丰富的地区光纤到户的普及提供了解决方案。基于以上研发过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其由内到外依次包括:至少一根光纤、微束管、加强层和护套层,所述微束管包覆所述光纤形成光缆的中心管式结构,所述加强层为包覆在所述微束管的非金属纤维加强层,所述护套层包覆在最外层成缆;所述护套层外部均匀涂覆有降低摩擦系数的涂覆层。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涂覆层的厚度为0.8-1 μ m,所述涂覆层由纳米级涂覆颗粒涂覆组成。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加强层为阻水型芳纶纤维纱。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护套层为高硬度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光纤外部均涂覆有着色层。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光纤的数量为1-24芯,所述光纤为紧套光纤。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由所述光纤、微束管、加强层、护套层和涂覆层组成的光缆的外径小于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技术的的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结构简单、重量轻,施工方便快速无需牵引直接穿管道,大大的降低了施工周期和施工成本,为全干式无铠装柔性配线管道引入光缆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其二、本技术的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外径小(可实现24芯光纤,光缆外径小于5.0mm),在管道敷设时受外径环境影响也就小,即所受阻力小,因此在满足相同的敷设环境下,通过力学设计,可以少用昂贵的非金属纤维加强材料,为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助力,也为FTTx建设的大发展奠定了成本基础。其三、本技术的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采用全介质中心管结构设计,具有明显的防雷效果,在城市FTTx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现有的管道直接引入至家庭,为城市FTTx建设的推广带来了便利。其四、本技术的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采用中心管式结构,满足使用环境的机械性能和温度性能等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摩擦配线引入光缆,其由内到外依次包括:至少一根光纤、微束管、加强层和护套层,所述微束管包覆所述光纤形成光缆的中心管式结构,所述加强层为包覆在所述微束管的非金属纤维加强层,所述护套层包覆在最外层成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外部均匀涂覆有降低摩擦系数的涂覆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卫峰沈小红高峰陆文斌盛惠良詹学龙张文美沈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