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钻井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360 阅读:4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浮游钻井平台,特别适用于水上石油钻探,也可用于其他水上工程作业。组成该平台的单元舟间连接的公接头上、下表面和装在母接头后的槽形板槽内的双连插板前后表面均平行。采用液压装置进行植、拔桩作业和收紧锚定钢索作业,以达到平台的定位固定。该平台运输方便,对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好,水上钻井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用于水上钻井以及其它水上工程作业的浮游平台。据美国ROBISHAWENGINEERING,INC《多用途浮游结构系统》和中国《桥梁建设》1990年第二期介绍,目前只有美国使用浮游平台在水上实施钻井。这种浮游平台由模块式密封单元舟拼装而成,其定位固定采用定位桩和锚定装置来完成,单元舟的连接接头为双连插板式。由于单元舟的连接接头的公接头的上表面有突变,会导致接头受力偏离中心位置,影响平台的使用寿命;浮游平台的定位通过在平台侧面设置定位桩来完成,设置定位桩的作业由吊车来完成,定位桩通过设置在平台侧面的导装套管与平台相连。这种设置定位桩的机构不能对定位桩施加有助于平台稳定的预加压力且作业不便;由于锚定钢索固定在平台上,通过投锚对平台实施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不但会因锚定钢索具有较大垂度的悬索而影响锚定效果,还会因水位变化而导致锚定失效。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舟连接接头受力均匀、可接长平台定位桩能适应不同水域、定位固定装置采用液力结构并能保证平台稳定的浮游钻井平台。首先,在构成平台的单元舟对角线一侧的两个侧面上焊接若干工字形公接头,在另一侧的两个侧面上相应地焊上回字形母接头。公接头的前端为长方体,中间的两侧各开一个用以插入插板的矩形槽口,后端部为一个较前端稍大的矩形凸台。该公接头的上表面无突变,并和下表面平行。母接头后的槽形板的槽内装有双连插板,双连插板由上插板、下插板和连杆组成。上、下插板的F面与F′面平行,上插板的下端和下插板的上端分别焊接在连杆的两端。上插板的下部是两个便于插板与公接头配合的斜面,该上插板的内部开有与公接头相配合的矩形开口,该开口的下部是便于插板与公接头配合的喇叭口。在导桩套管紧靠平台单元舟的一侧设置一个自复位式抱箍液压缸4-1,用来制动定位桩。在该导桩套管两侧面上安装一对液压缸4-2,用于植、拔定位桩和收紧锚定钢索。该液压缸的活塞端连接在导装套管上部的桩套5的两侧面上,在桩套5的另两侧设置一对自复位式抱箍液压缸5-1,用以使桩套5与定位桩相固定。平台定位桩3由截面为矩形的可接定位桩3a和3b组成,在靠近定位桩3a的下部桩尖处设置有用以连接锚定钢索的耳板3-1,定位桩3a的两侧面焊有一对与抱箍液压缸4-1、5-1的齿板相配合的齿板3-2,定位桩3a的上部为接桩用的较桩本身截面稍小的公接头3-3,定位桩3b的下部为接桩用的与桩本身截面相同的母接头3-4,公接头3-3和母接头3-4上均钻有接桩固定销圆孔3-5。定位桩的顶部设置一个紧定锚定钢索7用的绞盘6,该绞盘6由上绞盘6-1和下绞盘6-2构成,上绞盘卷筒和下绞盘卷筒的轴线呈十字交叉。下绞盘6-2的下部与一个接桩用的母接头3-4相连,上绞盘6-1和下绞盘6-2上均设置有制动绞盘转动的制动销6-3。绞盘上缠有锚定钢索7和主动钢索6-4。还在每个定位桩3附近的浮游平台上各配置一个液压操作控制柜8。利用该控制柜8,即可进行植、拔桩作业和收紧锚定钢索7的作业。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1、单元舟1上的连接公接头1-2的上表面无突变且和下表面平行,装在母接头1-4后的槽形板1-5的槽内的双连插板1-6的上插板1-6a的F面与F′面平行,接头受力均匀,疲劳寿命高。2、由于平台的定位固定装置采用液压操作机构,大大方便了平台的定位固定作业;锚定钢索7固定在定位桩3上的绞盘6上,确保了平台的锚定不会因水位变化而失效;通过液压操作控制柜8中的液压系统和液压缸4-2,可对定位桩3施加有助于平台稳定的预加压力,该压力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平台的稳定性。3、采用锚定桩3a来锚定钢索7,承载能力强,抗风浪效果好。4、采用液压缸4-2来收紧锚定钢索7,降低了平台的锚定成本。5、定位桩3和锚定桩3a及锚定钢索共同作用,能确保钻井平台所出现的位移不致于影响钻井作业。6、定位桩3可接长,使钻井平台可适应不同水域。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浮游钻井平台概貌图图2浮游钻井平台正视图图3浮游钻井平台俯视图图4单元舟1a示意图图5单元舟1的公接头1-2正视图图6单元舟1的公接头1-2俯视图图7单元舟1的双连插板1-6正视图图8单元舟1的双连插板1-6俯视图图9上插板1-6a俯视图图10上插板1-6a正视图图11单元舟1之间连接示意图图12图11的M-M剖视示意图图13植、拔桩作业正视示意图图14植、拔桩作业侧视示意图图15桩套5抱箍液压缸5-1工作示意图图16导桩套管4抱箍液压缸4-1工作示意图图17定位桩3a正视示意图图18定位桩3a侧视示意图图19定位桩3b正视示意图图20定位桩3b侧视示意图图21定位桩3接桩示意图图22绞盘6正视示意图图23绞盘6侧视示意图图24绞盘6收紧锚定钢索7工作示意图参照图1、2、3,本技术由平台9和平台固定装置2组成。平台9由若干模块式密封单元舟1(方舟1a和尖舟1b)组成。参照图4、5、6、7、8、9、10、11、12,在单元舟1对角线1-1一侧的两个侧面上设置若干个工字形公接头1-2。该公接头从单元舟1的两个相应侧面面板1-3内伸出舟外,并烧焊在两个侧面面板1-3上。该公接头1-2的前端A为长方体,中间B的两侧各开有一个用以插入插板的矩形槽口,后部C是一个较前端A稍大些的矩形凸台。该公接头1-2的上表面D无突变且和下表面D′平行。在单元舟1对角线1-1的另一侧的两个侧面上设置若干槽形板1-5,在该槽形板1-5的外侧的上部和下部相应地焊接若干回字形母接头1-4,双连插板1-6装在母接头1-4后的槽形板1-5的槽内,该双连插板1-6由上插板1-6a、下插板1-6a′和连杆1-6b组成,上插板1-6a的下端和下插板1-6a′的上端分别与连杆1-6b的两端焊接在一起。上插板1-6a的F面与F′面平行,其下部E′是两个方便插板1-6与公接头1-2相配合的斜面,内部G开有与公接头1-2配合的矩形开口,该开口的下部为便于插板1-6与公接头1-2配合的喇叭口。下插板1-6a′与1-6a相同,拼装平台9时,将单元舟1的公接头1-2插入另一个单元舟的母接头1-4的矩形孔内,通过设置在母接头1-4后的双连插板1-6一次性插入单元舟1的上、下公接头1-2中部B处的槽中,从而完成了单元舟1之间的连接。将若干个单元舟1相连,可构成适用不同需要的水上浮游平台。参照图13、14、15、16、17、18、19、20、21,在平台9两侧的单元舟1的外侧设置有数个导桩套管4,该导桩套管4与单元舟1的连接和各单元舟1(1a或1b)之间的连接相同。在导桩套管4紧靠单元舟1一侧安装一个用于制动定位桩3的自复位式抱箍液压缸4-1。还在导桩套管4两侧面上安装一对液压缸4-2,以便于植、拔定位桩3和收紧锚定钢索7。该液压缸4-2的活塞端连接在导桩套管4上部的桩套5的两侧面上。在桩套5的另两侧设置有一对自复位式抱箍液压缸5-1,其作用是使桩套5与定位桩3相固定。平台9的定位桩3由可接定位桩3a和3b组成,定位桩3a和3b均为厚壁闭口矩形截面,也可为其他形状。其中定位桩3a也兼作锚定桩用。定位桩3a用作定位桩时,可以单独使用,亦可和一节或多节定位桩3b配合使用。在靠近定位桩3a下部的桩尖处焊有一个用于连接锚定钢索7的耳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浮游钻井平台,包括平台[9]和定位固定装置[2],平台[9]由若干单元舟[1]组成,单元舟为方舟1a或方舟1b,在单元舟[1]对角线[1-1]一侧的两个侧面上焊有工字形公接头[1-2],另一侧的两个侧面上焊有回字形母接头[1-4],所述的公接头[1-2]的前端A为长方体,中间B的两侧各开有一个用以插入插板的矩形槽口,在所述的母接头[1-4]后的槽形板[1-5]的槽内装有双连插板[1-6],双连插板由上插板[1-6a]、下插板[1-6a′]和连杆[1-6b]组成,上插板[1-6a]的下端和下插板[1-6a′]的上端分别焊接在连杆[1-6b]的两端,上插板[1-6a]的下部E′是两个便于插板[1-6]与公接头[1-2]配合的斜面,该上插板[1-6a]的内部G开有与公接头[1-2]相配合的矩形开口,开口的下部是便于插板[1-6]与公接头[1-2]配合的喇叭口,其特征在于:(1)公接头[1-2]的后端部C是一个较前端A要大些的矩形凸台,该公接头的上表面D无突变且和下表面D′平行,装在母接头[1-4]后的槽形板[1-5]的槽内的双连插板[1-6]的上插板[1-6a]和下插板[1-6a′]的F面与F′面平行;(2)导桩套管[4]紧靠单元舟[1a]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制动定位桩[3]的自复位式抱箍液压缸[4-1],在该导桩套管[4]两侧面上装有用于植、拔定位桩[3]并可收紧锚定钢索[7]的一对液压缸[4-2],该液压缸[4-2]的活塞端连接在导桩套管[4]上部的桩套[5]的两侧面上,在桩套[5]的另两侧设置有使桩套[5]与定位桩[3]固定的一对自复位式抱箍液压缸[5-1],平台定位桩[3]由截面为矩形的可接定位桩[3a]和[3b]组成,在靠近定位桩[3a]的下部桩尖处设置有用以连接锚定钢索[7]的耳板[3-1],定位桩[3a]的两侧面设置有一对与抱箍液压缸[4-1]、[5-1]的齿板相配合的齿板[3-2],定位桩[3a]的上部为接桩用的较桩本身横截面要小一些的公接头[3-3],定位桩[3b]的下部为接桩用的与桩本身截面相同的母接头[3-4],公接头[3-3]和母接头[3-4]上均钻有接桩固定销圆孔[3-5],定位桩的顶部设置有紧定锚定钢索[7]用的由上绞盘[6-1]和下绞盘[6-2]组成的绞盘[6],上绞盘卷筒和下绞盘卷筒的轴线呈十字交叉,下绞盘[6-2]的下部焊有接桩用的母接头[3-4],上绞盘[6-1]和下绞盘[6-2]上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同兴刘俊李林孙文俊王儒林赵永秀陈顺兴齐如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九零零一部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