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的涨丝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047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2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的涨丝机构,包括支座、贮丝筒、固定设置在支座上的第一固定导轮和第二固定导轮,涨丝机构还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动臂和第二动臂,第一动臂和第二动臂中:一个抵靠在相对支座固定的传感器上或者通过传感器与支座相连接,另一个通过电机驱动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一动臂上设置有第一导丝轮和第二导丝轮,第二动臂上设置有第三导丝轮和第四导丝轮,传感器把电极丝的张力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电机,电机驱动第一动臂、第二动臂运动从而调节电极丝的张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现有的横向调节电极丝张力优化成竖直调节,将横向的结构改为纵向的结构,大大较小机构的占地面积,并且结构简单、调节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的涨丝机构
技术介绍
电火花线切割机通过将高频脉冲电源的正极接到固定定位的待切割工件上,负极接到运动中的电极丝上,利用电极丝与工件间在工作液中脉冲电火花放电产生的电蚀效应进行线切割加工。电极丝一般采用耐高温的钼丝,并且要求放电加工区的钼丝必须处在一个稳定张力作用之下被拉直,这样高速运动的柔性钼丝与工件之间才能实现稳定的脉冲电火花放电,才能获得较高的线切割精度和切割表面质量。因此,电火花线切割机对电极丝张力控制的能力直接决定着机床的切割加工质量。现有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均配置涨丝机构控制电极丝的张力,但是大多数的涨丝机构本身的结构比较复杂,并且涨丝机构通过横向的调节实现张力的控制,这也使得涨丝机构的占地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的涨丝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的涨丝机构,包括支座、贮丝筒、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支座上的第一固定导轮和第二固定导轮,所述的涨丝机构还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动臂和第二动臂,所述的第一动臂和第二动臂中:一个抵靠在相对所述的支座固定的传感器上或者通过传感器与所述的支座相连接,另一个通过电机驱动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的第一动臂上设置有第一导丝轮和第二导丝轮,所述的第二动臂上设置有第三导丝轮和第四导丝轮,所述的传感器把电极丝的张力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所述的电机,所述的电机驱动所述的第一动臂、第二动臂运动从而调节电极丝的张力。优选地,电极丝上丝从所述的贮丝筒依次经过所述的第一导丝轮、第四导丝轮、第二固定导轮进入工件;电极丝下丝从所述的贮丝筒依次经过所述的第二导丝轮、第三导丝轮、第一固定导轮进入工件。优选地,所述的涨丝机构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丝杆、设置在所述的丝杆上的丝母,所述的第二动臂连接在所述的丝母上,所述的电机驱动所述的丝杆转动带动所述的丝母在丝杆上滑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涨丝机构还包括行程开关组件,所述的行程开关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的丝杆一侧的上下两端用于限制所述的第二动臂移动行程的限位行程开关、位于所述的限位行程开关之间用于复位所述的第二动臂的复位行程开关。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行程开关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的支座上的开关支架,所述的限位行程开关、复位行程开关设置在所述的开关支架上。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动臂呈L型,所述的第一导丝轮和第二导丝轮连接在所述的L型第一动臂的两个端部;所述的第二动臂呈一字型,所述的第三导丝轮和第四导丝轮连接在所述的一字型第二动臂的两个端部。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固定导轮、第二固定导轮、第一导丝轮、第二导丝轮、第三导丝轮、第四导丝轮的轴线相平行。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将现有的横向调节电极丝张力优化成竖直调节,将横向的结构改为纵向的结构,大大较小机构的占地面积,并且结构简单、调节效果好。【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实施例的后视图;附图3为本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其中:1、支座;20、第一固定导轮;21、第二固定导轮;3、第一动臂;30、第一导丝轮;31、第二导丝轮;4、第二动臂;40、第三导丝轮;41、第四导丝轮;5、电机;60、传感器;61、传感器座;70、丝杆;71、丝母座;80、开关支架;81、限位行程开关;82、复位行程开关;10、电极丝上丝;11、电极丝下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的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的涨丝机构,包括支座1、贮丝筒(图中未示出)、固定设置在支座I上的第一固定导轮20和第二固定导轮21,涨丝机构还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动臂3和第二动臂4,其中:第一动臂3抵靠在相对支座I固定的传感器60上或者通过传感器60与支座I相连接,第二动臂4则通过电机5驱动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一动臂3上设置有第一导丝轮30和第二导丝轮31,第二动臂4上设置有第三导丝轮40和第四导丝轮41。其中:第一动臂3呈L型,第一导丝轮30和第二导丝轮31连接在L型第一动臂3的两个端部;第二动臂4呈一字型,第三导丝轮40和第四导丝轮41连接在一字型第二动臂4的两个端部。第一固定导轮20、第二固定导轮21、第一导丝轮30、第二导丝轮31、第三导丝轮40、第四导丝轮41的轴线相平行,为了便于电极丝10的输送,各个固定导轮与导丝轮错开分布,即电极丝10通过的相邻两个导轮或导丝轮的轴线不在一个平面内。传感器60采用称重传感器,其固定在一个传感器座61,传感器60与电机5相连接。电极丝上丝10从贮丝筒依次经过第一导丝轮30、第四导丝轮41、第二固定导轮21进入工件;电极丝下丝11从贮丝筒依次经过第二导丝轮31、第三导丝轮40、第一固定导轮20进入工件。传感器60把电极丝的张力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电机5,电机5驱动第二动臂4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电极丝的张力。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第二动臂4的上下移动:涨丝机构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丝杆70、设置在丝杆70上的丝母,丝母外设置有丝母座71,第二动臂4连接在丝母座71上,电机5通过联轴器与丝杆70相连接,电机5驱动丝杆70转动带动丝母在丝杆70上滑动,从而带动第二动臂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对封闭电极丝10的张力进行调节。此外:涨丝机构还包括行程开关组件,行程开关组件包括开关支架80、设置在开关支架80上的两个限位行程开关81以及一个复位行程开关82,开关支架80固定在支座I上,限位行程开关81位于在丝杆70—侧的上下两端,用于限制第二动臂4上下两端的移动行程,复位行程开关82位于丝杆70—侧的中部,用于复位第二动臂4以及对电机丝进行松丝。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的涨丝机构,包括支座、贮丝筒、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支座上的第一固定导轮和第二固定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涨丝机构还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动臂和第二动臂,所述的第一动臂和第二动臂中:一个抵靠在相对所述的支座固定的传感器上或者通过传感器与所述的支座相连接,另一个通过电机驱动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的第一动臂上设置有第一导丝轮和第二导丝轮,所述的第二动臂上设置有第三导丝轮和第四导丝轮,所述的传感器把电极丝的张力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所述的电机,所述的电机驱动所述的第一动臂、第二动臂运动从而调节电极丝的张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的涨丝机构,其特征在于:电极丝上丝从所述的贮丝筒依次经过所述的第一导丝轮、第四导丝轮、第二固定导轮进入工件;电极丝下丝从所述的贮丝筒依次经过所述的第二导丝轮、第三导丝轮、第一固定导轮进入工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的涨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涨丝机构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丝杆、设置在所述的丝杆上的丝母,所述的第二动臂连接在所述的丝母上,所述的电机驱动所述的丝杆转动带动所述的丝母在丝杆上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的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的涨丝机构,包括支座、贮丝筒、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支座上的第一固定导轮和第二固定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涨丝机构还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动臂和第二动臂,所述的第一动臂和第二动臂中:一个抵靠在相对所述的支座固定的传感器上或者通过传感器与所述的支座相连接,另一个通过电机驱动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的第一动臂上设置有第一导丝轮和第二导丝轮,所述的第二动臂上设置有第三导丝轮和第四导丝轮,所述的传感器把电极丝的张力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所述的电机,所述的电机驱动所述的第一动臂、第二动臂运动从而调节电极丝的张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剑民孙新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宝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