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泥搅拌的叶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同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两个旋转搅拌部件,其中由第一纵向棒、第二纵向棒、上连接棒、下连接棒构成的起搅拌作用的框体位于外部,而与其搅拌方向相反的中心搅拌棒位于所述框体中间,从而使得搅拌桨中心位置能够充分形成乱流,进而避免搅拌中心位置发生物料“团聚”现象。此外,外部框体不选用叶轮而是采用棒状结构使得阻力下降,进而降低能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相对简单的结构改进实现了突出的技术效果,其技术方案易于实现、成本较低,具有突出的推广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泥搅拌的叶轮。
技术介绍
水泥是建筑工程作业中最常用的物料,通常由干粉状态销售,使用前加水搅拌均匀再使用。由于水泥搅拌过程中流体粘度较大,因此现有技术的搅拌装置搅拌效果不理想且能耗较高。具体来说一方面是由于流体粘度较大,同时现有技术搅拌叶轮的旋转作用多处在一个平面上,因此搅拌叶轮附件的物料能够产生一定的运动而稍远的位置往往难以实现充分的运动。与此同时,单向的、单一平面上的旋转搅拌往往发生物料“团聚”现象,即某些靠近旋转轴线附件的物流积聚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搅拌效率。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许多研宄者做了大量尝试,然而仍然未完全克服以上所述的能耗较高、难以充分搅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水泥搅拌的叶轮,已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搅拌装置叶轮构型不合理导致的能耗较高、难以搅拌充分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泥搅拌的叶轮,包括第一纵向棒、第二纵向棒、上连接棒、下连接棒、夕卜旋转轴、内旋转轴、中心搅拌棒,所述第一纵向棒上端与第二纵向棒上端通过上连接棒相连接,第一纵向棒下端与第二纵向棒下端通过下连接棒相连接,上连接棒固定连接在外旋转轴上,中心搅拌棒固定连接在内旋转轴下端,内旋转轴与外旋转轴同轴,内旋转轴位于外旋转轴中心,内旋转轴与外旋转轴旋转方向相反。优选的,上连接棒与下连接棒在水平平面上投影的夹角不为90°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为:上连接棒与下连接棒在水平平面上投影所夹锐角为30?45°。优选的,第一纵向棒或第二纵向棒呈弧形。优选的,第一纵向棒或第二纵向棒表面具有沿棒体方向延伸的条状凸起。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搅拌棒是能够起到搅拌作用的任何部件,包括但不限于中心转轴连接外沿叶轮的模式。本专利技术设置同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两个旋转搅拌部件,其中由第一纵向棒、第二纵向棒、上连接棒、下连接棒构成的起搅拌作用的框体位于外部,而与其搅拌方向相反的中心搅拌棒位于所述框体中间,从而使得搅拌桨中心位置能够充分形成乱流,进而避免搅拌中心位置发生物料“团聚”现象。此外,外部框体不选用叶轮而是采用棒状结构使得阻力下降,进而降低能耗。在优选技术方案中:将上连接棒与下连接棒在水平平面上投影所夹锐角的角度限定为30?45°是充分考虑到这种交错结构在旋转时搅拌作用更强;第一纵向棒或第二纵向棒设置为弧线状也是考虑到弧线结构在旋转时作用范围更大、搅拌作用更强;在第一纵向棒或第二纵向棒表面设置沿棒体方向延伸的条状凸起是为了增加纵向棒对物料的波及作用、增进搅拌。本技术以相对简单的结构改进实现了突出的技术效果,其技术方案易于实现、成本较低,具有突出的推广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左视图;图4是图2中A-A位置的俯视图;图中:1、第一纵向棒2、第二纵向棒3、上连接棒 4、下连接棒5、外旋转轴 6、内旋转轴 7、中心搅拌棒【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用于水泥搅拌的叶轮,包括第一纵向棒1、第二纵向棒2、上连接棒3、下连接棒4、外旋转轴5、内旋转轴6、中心搅拌棒7,所述第一纵向棒I上端与第二纵向棒2上端通过上连接棒3相连接,第一纵向棒I下端与第二纵向棒2下端通过下连接棒4相连接,上连接棒3固定连接在外旋转轴5上,中心搅拌棒7固定连接在内旋转轴6下端,内旋转轴6与外旋转轴5同轴,内旋转轴6位于外旋转轴5中心,内旋转轴6与外旋转轴5旋转方向相反。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连接棒3与下连接棒4在水平平面上投影所夹锐角为70°,第一纵向棒I与第二纵向棒2呈弧形,第一纵向棒I与第二纵向棒2表面具有沿棒体方向延伸的条状凸起。实施例2一种用于水泥搅拌的叶轮,包括第一纵向棒1、第二纵向棒2、上连接棒3、下连接棒4、外旋转轴5、内旋转轴6、中心搅拌棒7,所述第一纵向棒I上端与第二纵向棒2上端通过上连接棒3相连接,第一纵向棒I下端与第二纵向棒2下端通过下连接棒4相连接,上连接棒3固定连接在外旋转轴5上,中心搅拌棒7固定连接在内旋转轴6下端,内旋转轴6与外旋转轴5同轴,内旋转轴6位于外旋转轴5中心,内旋转轴6与外旋转轴5旋转方向相反。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连接棒3与下连接棒4在水平平面上投影所夹锐角为30°,第二纵向棒2呈弧形,第一纵向棒I表面具有沿棒体方向延伸的条状凸起。实施例3一种用于水泥搅拌的叶轮,包括第一纵向棒1、第二纵向棒2、上连接棒3、下连接棒4、外旋转轴5、内旋转轴6、中心搅拌棒7,所述第一纵向棒I上端与第二纵向棒2上端通过上连接棒3相连接,第一纵向棒I下端与第二纵向棒2下端通过下连接棒4相连接,上连接棒3固定连接在外旋转轴5上,中心搅拌棒7固定连接在内旋转轴6下端,内旋转轴6与外旋转轴5同轴,内旋转轴6位于外旋转轴5中心,内旋转轴6与外旋转轴5旋转方向相反。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连接棒3与下连接棒4在水平平面上投影所夹锐角为 45。?实施例4一种用于水泥搅拌的叶轮,包括第一纵向棒1、第二纵向棒2、上连接棒3、下连接棒4、外旋转轴5、内旋转轴6、中心搅拌棒7,所述第一纵向棒I上端与第二纵向棒2上端通过上连接棒3相连接,第一纵向棒I下端与第二纵向棒2下端通过下连接棒4相连接,上连接棒3固定连接在外旋转轴5上,中心搅拌棒7固定连接在内旋转轴6下端,内旋转轴6与外旋转轴5同轴,内旋转轴6位于外旋转轴5中心,内旋转轴6与外旋转轴5旋转方向相反。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用于水泥搅拌的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纵向棒(I)、第二纵向棒(2)、上连接棒(3)、下连接棒(4)、外旋转轴(5)、内旋转轴(6)、中心搅拌棒(7),所述第一纵向棒(I)上端与第二纵向棒(2)上端通过上连接棒(3)相连接,第一纵向棒(I)下端与第二纵向棒(2)下端通过下连接棒(4)相连接,上连接棒(3)固定连接在外旋转轴(5)上,中心搅拌棒(7)固定连接在内旋转轴(6)下端,内旋转轴(6)与外旋转轴(5)同轴,内旋转轴(6)位于外旋转轴(5)中心,内旋转轴(6)与外旋转轴(5)旋转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泥搅拌的叶轮,其特征在于上连接棒(3)与下连接棒(4)在水平平面上投影的夹角不为9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泥搅拌的叶轮,其特征在于上连接棒(3)与下连接棒(4)在水平平面上投影所夹锐角为30?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泥搅拌的叶轮,其特征在于第一纵向棒(I)或第二纵向棒(2)呈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泥搅拌的叶轮,其特征在于第一纵向棒(I)或第二纵向棒(2)表面具有沿棒体方向延伸的条状凸起。【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泥搅拌的叶轮,本技术设置同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两个旋转搅拌部件,其中由第一纵向棒、第二纵向棒、上连接棒、下连接棒构成的起搅拌作用的框体位于外部,而与其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水泥搅拌的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纵向棒(1)、第二纵向棒(2)、上连接棒(3)、下连接棒(4)、外旋转轴(5)、内旋转轴(6)、中心搅拌棒(7),所述第一纵向棒(1)上端与第二纵向棒(2)上端通过上连接棒(3)相连接,第一纵向棒(1)下端与第二纵向棒(2)下端通过下连接棒(4)相连接,上连接棒(3)固定连接在外旋转轴(5)上,中心搅拌棒(7)固定连接在内旋转轴(6)下端,内旋转轴(6)与外旋转轴(5)同轴,内旋转轴(6)位于外旋转轴(5)中心,内旋转轴(6)与外旋转轴(5)旋转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炬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